二战中没被击沉的战列舰(二战期间的短命大舰)

日本海军冲鹰号航空母舰(344天)

二战中没被击沉的战列舰(二战期间的短命大舰)(1)

1942年11月25日至1943年12月4日 服役天数344天

大鹰级航母的三号舰,早先为客货船新田丸,竣工时为日本最为豪华的游轮之一,主要执航旧金山航线,在二战爆发前的1940年还曾搭载首相近卫文磨和海军大臣吉田善吾访问夏威夷,后来因中日战争导致日美关系不断恶化而停航,后被日本海军征用并改造为航母,于1942年11月25日正式服役,先天不足的航速诟病使之冲鹰号跟不上主力航母,只能在后方作为训练飞行员和运输飞机使用,1943年12月3日晚23时在伊豆群岛的八丈岛东部360公里海域遭到美国海军旗鱼号潜艇袭击,身中3枚鱼雷引发大火和漏水,虽然随行舰只曾试图曳航挽救冲鹰号,但仍因受损过于严重,在12月4日早8时宣告沉没,包括舰长大仓留三郎大佐在内的1,250名官兵随舰而亡,当时该舰还载有21名美军战俘,仅有1人幸存。

日本海军神鹰号航空母舰(338天)

二战中没被击沉的战列舰(二战期间的短命大舰)(2)

1943年12月15日至1944年11月17日 服役天数338天

大鹰级航母的四号舰,早先为德国豪华游轮沙恩霍斯特号,该船在1939年8月16日抵达日本神户,期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940年1月21日又发生了浅间丸事件让德国心有余悸,当时英国海军利物浦号轻巡在公海鸣炮临检日本游轮浅间丸并逮捕了船上21名德国人,使之沙恩霍斯特号始终滞留在日本,直到1942年4月30日被日本海军征用后改装为航母,使用的改装资源是第111号舰拆解钢材,第111号舰也就是大和级第四号舰,据称可能被命名为纪伊,负责改造的海军技术研究所福井静夫称神鹰号为第111号舰的化身,虽然神鹰号被归类为大鹰级航母,但是他的载机量和甲板尺寸要比大鹰级其他舰船更多更大,满载排水量甚至达到了云龙级航母水平,经过15个月的施工于1943年12月15日正式加入日本海军,编入海上护卫总队担负护卫和训练任务,1944年11月17日在执行护卫ヒ81船队任务时,在朝鲜半岛南部济州岛附近海域被美国海军锹鱼号潜艇击沉,包括舰长石井芸江少将在内的1,165名官兵随舰而亡,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整个船队陆续遭到了6艘美国潜艇的袭击,除了神鹰号还包括摩耶山丸和神州丸两艘运输船也被击沉,乘船的6,000多名陆军第23师团官兵一同阵亡,严重影响了吕宋岛防御作战。

英国海军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325天)

二战中没被击沉的战列舰(二战期间的短命大舰)(3)

1941年1月19日至1941年12月10日 服役天数325天

英王乔治五世级战列舰的二号舰,是皇家海军中第7艘以威尔士亲王命名的战舰,建造当时是为数不多还在坚持《华盛顿海军条约》的军舰,所以主炮口径仅为356毫米,比起同期建造的德国俾斯麦级、法国黎塞留级以及意大利维内托级战列舰逊色不少,1941年1月19日正式服役,同年5月24日的丹麦海峡海战中被德国海军俾斯麦号战列舰所伤,但威尔士亲王号的一发炮弹关键性的摧毁了俾斯麦号燃料槽,造成1,000吨重油泄漏,使之俾斯麦号做出了前往法国修理的决定,为之后皇家海军围歼俾斯麦号埋下了伏笔,而此战也暴露了威尔士亲王号技术不足的缺陷,10门356毫米主炮竟有5门在战斗中失效,严重影响了威尔士亲王号的火力输出,返航后不得不进行了6周的重新调试。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搭载时任英国首相的温斯顿·丘吉尔穿越大西洋到达加拿大纽芬兰岛的阿金夏海军基地与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会面,这次会面签署了《美国总统与英国首相联合宣言》即众所周知的《大西洋宪章》,之后在地中海执行了对马耳他进行补给的长矛行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1941年12月2日威尔士亲王号随同反击号战巡抵达新加坡,5天后日本发动偷袭珍珠港的同时入侵南洋,12月10日早5时英军截获情报日军可能在马来亚东岸的关丹登陆,威尔士亲王号随即率领Z舰队前往阻截,却遭到了元山航空队、美幌航空队以及鹿屋航空队的三番打击而沉,包括舰队司令菲利普斯上将和威尔士亲王号舰长约翰·利奇上校随舰而亡,此战也佐证了未来海战上空中优势的重要性以及大舰巨炮主义的衰弱。

德国俾斯麦号战列舰(276天)

二战中没被击沉的战列舰(二战期间的短命大舰)(4)

1940年8月24日至1941年5月27日 服役天数276天

俾斯麦级战列舰的首舰,建造时为德国乃至欧洲最大型的战列舰,1940年8月24日服役后的首次战斗任务是莱茵演习行动,在丹麦海峡遭遇由一艘战列舰、一艘战巡以及两艘重巡组成的皇家海军舰队,此战俾斯麦号击沉胡德重创威尔士亲王,最终因燃料泄露而放弃了追击,1941年5月26日在试图前往法国维修的途中,俾斯麦号遭到了从英国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起飞的16架剑鱼式双翼鱼雷轰炸机袭击,其中一次命中使得战舰的操舵装置失效。至翌日的最后一战,已经瘫痪的俾斯麦号在与英国两艘战列舰(英王乔治五世号和罗德尼号)及两艘重巡洋舰(多塞特郡号和诺福克号)的持续交火中,上部建筑及各武器组均遭到了严重破坏,后开启通海阀自沉于法国布雷斯特以西大约560公里处海域,包括舰队司令吕特晏斯上将和俾斯麦号舰长恩斯特·林德曼上校在内的1,951人随舰而亡。

德国布吕歇尔号重巡洋舰(202天)

二战中没被击沉的战列舰(二战期间的短命大舰)(5)

1939年9月20日至1940年4月9日 服役天数202天

希佩尔级重巡的二号舰,以滑铁卢战役的普鲁士指挥官格布哈德·冯·布吕歇尔元帅命名,也是德国历史上第三艘以布吕歇尔命名的战舰,1935年8月15日开工建造,1939年9月20日正式服役,建造途中由垂直舰艏改为飞剪舰艏,也就是俗称的大西洋舰艏,1940年威悉演习行动中,布吕歇尔号作为旗舰,率领吕佐号装甲舰、埃姆登号轻巡洋舰以及11艘小型舰艇搭载陆军士兵试图侵入挪威奥斯陆,由于奥斯陆位于长达80公里的奥斯陆峡湾尽头,在接近位于峡湾最窄处的奥斯卡博格要塞时遭到挪威岸防要塞炮的猛烈攻击,其中一枚280毫米炮弹命中布吕歇尔号机库引燃了航空燃油,造成船体中央至桅杆燃起大火,同时挪威岸防兵也发射了鱼雷,其中一枚击中了布吕歇尔号的轮机舱,使得该舰失去控制并在狭窄的峡湾中漂流,一系列的损伤造成布吕歇尔号的巨大混乱,见局势已无法掌控,舰长海因里希·沃尔达克上校不得不下令弃舰,全舰2,202名的舰员与登陆部队中有830人阵亡(其中至少有320名舰员)。

日本海军云龙号航空母舰(135天)

二战中没被击沉的战列舰(二战期间的短命大舰)(6)

1944年8月6日至1944年12月19日 服役天数135天

日本海军最后一款量产的正规航空母舰,参考了苍龙级航母的设计,首舰云龙号于1942年8月1日开工建造,下水仪式上伏见宫博恭王大将代表昭和天皇出席,1944年8月6日正式服役,由于海军航空兵在帕劳、楚克、布干维尔岛以及马里亚纳海战中的一系列损失,导致被编入第一航空战队的云龙号服役时并无舰载机可用,只能作为物资输送船使用。1944年12月17日,云龙号在3艘驱逐舰的护卫下由本土前往菲律宾,舰上搭载了樱花特别攻击机和陆军伞兵部队,途中遭到美国海军红鱼号潜艇袭击,连续的攻击引爆了樱花特别攻击机和弹药库,包括舰长小西要人大佐在内的1,241人随舰而亡,日本海军方面调查云龙号沉没一事,认为云龙号首先忽略了对潜巡逻,而官兵又在安全管理上缺乏经验。

日本海军大凤号航空母舰(104天)

二战中没被击沉的战列舰(二战期间的短命大舰)(7)

1944年3月7日至1944年6月19日 服役天数104天

同信浓号由战舰改装而来不同,大凤号是日本海军最后一艘建造的正规大型航空母舰,参考了翔鹤级的设计,最大的特点是提高了防护力,仅装甲吨位就达8,940吨,主机舱间可以防护俯冲轰炸机以3千米高度投掷800公斤炸弹,或是152毫米炮从1200-20000米射击不被贯穿;弹药库则更严格,得防御俯冲轰炸机以3千米高度投掷1000公斤炸弹,或是203毫米炮从1200-20000米射击不被贯穿,使之大凤号成为了日本海军梦寐以求的"装甲航母"。在马里亚纳海战期间,大凤号遭到美国海军大青花鱼号潜艇的袭击,其中一枚鱼雷造成大凤号输油管线破损导致溢出油气,这一现象并未引起注意,以至于在之后大量油气自破裂的管线挥发至机库,而大凤号的封闭式机库设计使油气又无法流通,最终因不明原因发生闷爆,有1,650名官兵随舰而亡,关于大凤号为何油气在损害经过6小时后才被引燃,至今众说纷纭。

日本海军信浓号航空母舰(10天)

二战中没被击沉的战列舰(二战期间的短命大舰)(8)

1944年11月19日至1944年11月29日 服役天数10天

最短命战舰之首非信浓号莫属,为第二次世界大战里舰体最大、排水量最重的航空母舰,服役刚满10天,首次出航仅17小时即被美国海军射水鱼号潜艇击沉。信浓号本来是大和级战列舰的三号舰,因日本海军对航母的需求大为提高而改造为航母,1944年11月19日服役,由横须贺海军工厂移至吴海军工厂期间被击沉,包含舰长阿部俊雄大佐在内共1,435名官兵和民间工作者阵亡,射水鱼号的一枚鱼雷本不至于击沉信浓号,因为连射水鱼号的官兵当时也认为他们缺乏能力击沉如此一艘巨舰,直到战后才意识到他们击沉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航母,沉没的原因更多来自于信浓号自身,信浓号虽说服役但却是一艘未完成舰,尤其防水作业充满缺失,并且很多船员并不熟悉舰体内部构造,在中弹后仍陷入混乱未能紧急处置,而担当护卫的驱逐舰又缺乏和信浓号的配合互动,包括一些幸存者认为造船厂要承担最大的责任,虽然事后成立了调查委员会,但是因为被追究责任的当事人太多,会议结果是没有任何人受到严重处分,根据一些历史学家的看法,即便信浓号可以以完整状态服役也对战争的影响微乎其微了,当时的战争天秤已完全倾斜至盟军一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