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坏小孩的故事(坏孩子的故事)

坏孩子的故事阿蒙是个坏孩子,大部分老师、一部分同学都这样看,他父母、他自己却不这样认为 ,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三个坏小孩的故事?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三个坏小孩的故事(坏孩子的故事)

三个坏小孩的故事

坏孩子的故事

阿蒙是个坏孩子,大部分老师、一部分同学都这样看,他父母、他自己却不这样认为。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上幼儿园的时候,阿蒙就显得比一般孩子更加活泼好动、调皮捣蛋。他做过的“坏事”,包括拔邻居家单车气门芯、往女同学文具盒里放蟑螂、在家属区墙上用粉笔乱写乱画等等。自然,类似的恶作剧,很多人小时候都干过。可是他干过一件事却应该是原创的。那时候住在单位的平房,屋后是稻田,房前有些空地,有些住户就零零散散种了些蔬菜,现在都流行网上“偷菜”,那时候却没人这样做,包括像阿蒙这样顽皮的小孩子。有一天,阿蒙读到一篇童话故事,说的是有人种下一颗神奇的种子,不久后结出了硕果累累的24K黄金。看了这个故事,阿蒙深受启发,突发奇想,也想尝试一番。想到就去做,他迅速组织了几个小朋友,从家里找来了榔头,榔头有一端是扁扁的,像锄头一样,正好用来挖地,阿蒙几个人选好了一块地,就挖起坑来。天快黑的时候,已经挖出一个小坑,阿蒙嫌还不够大,和小伙伴们约好了明天继续挖,挖好后再找个什么种子种下去。可是当晚,小坑对面的住户,一位老太太不满意了,牢骚满腹,端了个尿盆将满满的排泄物倒进了小坑里。第二天,阿蒙领着小朋友们过来看时,首先闻到一股臭味儿,再看看坑里,里面的脏东西风干渗透了大半。这有什么,阿蒙才不介意呢,带领着大家继续挖,把坑又挖大了一些。当晚,老太太又倒了一大盆到坑里(估计她这几天在拉肚子)。隔天,阿蒙他们过来时,发现又有异物在坑内,不知道是土质疏松缝隙大渗透性好,还是风确实很大,那些脏东西并没剩下多少。没说的,阿蒙和小伙伴们撸起袖子,继续卖力的挖。就这样,阿蒙他们白天挖,老太太晚上倒,几天后,一个不大不小的坑终于成型了!阿蒙找来一颗蓖麻种子种了下去,培上了土,浇上了水。过了不久,还真长出了一棵植物,当然没有真的结出黄金。这是个脏而有趣的故事,在老太太眼里,带头的阿蒙真是个坏孩子。

上小学了,大概是四年级的时候,有一次上公开课,老师提问,同学们长大之后的理想是什么呀?大多数同学都回答说,长大以后想当科学家,还有说想当解放军、想当老师。阿蒙却说,长大了想当个卖烧饼的,听到这个生猛劲爆的回答,当着众多领导和同行的面,老师脸上有些挂不住了,咬着牙继续问道:为什么你长大了想当个卖烧饼的呢?阿蒙回答,因为学校门口有个卖烧饼的大叔,他做的烧饼味道好又便宜,大家都喜欢吃。而且劳动不分高低贵贱,只要对社会有用就行了。阿蒙还在继续慷慨陈词、侃侃而谈,老师却怎么也听不下去了,直接叫他Sit down了,连please都没有。还有一次写作文《我的爸爸》,有的同学写他爸爸是工程师,爱岗敬业、任劳任怨、钻研新技术、努力为四化。有的同学写他爸爸是警察,尽忠职守、英勇果敢、是罪恶的克星。还有的同学写他爸爸是医生,医术高超、医德高尚,视每一位患者如亲人。诸如此类,这样写,当然是迎合主流价值观,符合主旋律。但似乎有些官话、套话,显得稍稍有点儿虚伪、做作。阿蒙可没这样写,他写他爸爸是个普通的会计,老实巴交默默无闻兢兢业业很多年,终于有了一个提拔的机会,迫不得已,带着礼物和阿蒙去领导家里拜访,领导却暗示他爸爸必须服从他的意志做假账。他爸爸很纠结,很痛苦,拿阿蒙撒气,用皮带抽他,打了之后又抱着阿蒙一起痛哭。在这篇文章里,阿蒙将父亲的怯懦、领导的官威、自己的委屈生动、细致、形象地刻画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在描写父亲鞭打他过后继而父子抱头痛苦这一段,更显得真实而感人,字里行间充满着后现代的艺术张力、流淌着吴宇森的暴力美学,彰显出3D立体感画面,极具感染力和视觉效果,使读者犹如身临其境一般感同身受。这篇真实且真情的作文,老师却给了个不及格,只因太另类,太非主流了。与传统的歌颂型褒义阳光的主题太格格不入了。老师认为,阿蒙的思想里存在他这个年纪不应该有的阴暗面,他是一个难教的坏孩子。

上初中了,阿蒙的顽皮劲儿丝毫未减。一次学校组织去某科技馆参观,馆长亲自接待,简单的介绍过之后,亲切地问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吗?阿蒙第一个提问:请问厕所在哪儿?还有一次,也是学校组织的,去观看一场演出,表演者据说都是国家级德艺双馨的艺术家。本来受一些艺术的熏陶也是件好事,可是票价相当不菲,不去还不行,这是学校强行摊派的,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参加。没办法,找家长要钱,去就去呗。有同学在私底下议论,没准儿校领导吃了艺术团的回扣也说不定。观看完演出之后,校长兴致勃勃地问同学们。看了这么精彩的演出,有什么感想呀?有同学回答领略到艺术的美好,有同学说陶冶了性情,还有的同学说坚定了成为明星的决心……听到这些回答,校长微笑着频频点头,无意中看到阿蒙低着头不说话,便对他说:这位同学,说说你的感想吧。阿蒙淡淡地说:票价太贵了。校长脸上的笑容瞬间石化了。 阿蒙班里教英语的老师姓俞,俞老师五十多岁,矮个子,秃顶,圆脸,戴副眼镜,课上得不错。就是喜欢在不同的场合以辅导功课为名对一些女同学动手动脚,现在用专业的法律术语来说,这些行为涉嫌构成猥亵了。当然那时候正值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很多女同学还没有应有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相关的法律知识。被俞老师占便宜后,也只有默默忍受。纸自然包不住火,时间长了,很多同学都知道了。阿蒙想,是不是应该捉弄一下俞老师呢?心动不如行动,那几天放学后,阿蒙连续跟踪了俞老师几次,发现他住在学校单身宿舍楼的一楼,喜欢在晚饭后开着窗户打开录音机备课。一天晚饭后,阿蒙早早地埋伏在俞老师窗下,趁他上厕所之际,在他窗口做了些手脚。第二天上英语课,俞老师说同学们先听一段英文朗诵,打开录音机,立马发出震撼人心的“死了都要爱,不淋漓尽致不痛快……”同学们先是惊愕,继而哄堂大笑。俞老师顿时脸红了,汗也下来了。伸手到口袋里想掏出手绢搽搽汗,在额头、脸颊搽了几下才发现,这哪里是手绢,分明是一条异味扑鼻的臭袜子。同学们在底下眼泪都快笑出来了。后来,这件事不知道怎么被班主任知道是阿蒙干的,结合他之前的“斑斑劣迹”,班主任老师就不怎么待见阿蒙了。有一次新学期开始,重新排座位,阿蒙被安排和一位同样调皮捣蛋的同学坐同桌,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班主任是这样解释的,他这样安排,叫以毒攻毒。不久后,阿蒙的同桌转学了。新同桌小强,那可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和阿蒙不但是同桌同学,而且是邻居,更是影不离的好朋友。几个月后有一天,班主任把小强单独叫到办公室,语重心长地说:小强啊,以后不要和阿蒙在一起玩了,他可是个坏孩子。

读高中时,顺便说一下,阿蒙的学习成绩马马虎虎还过得去,勉强考进了一所重点高中,再勉强进入了重点班,又勉强当上了班长,真不知道高中的班主任是怎么想的。一次期末考试,语文作文题目——《我心中的秘密》。阿蒙觉得难以下笔,自己一直以来就是君子坦荡荡的,心中藏不住秘密啊,这可怎么写呢?绞尽脑汁一番,灵感突现,有了,他运笔如飞,下笔如有神,洋洋洒洒一气呵成。考试过后没几天,阅卷的语文老师亲自来到阿蒙寝室,寝室里正好就阿蒙一个人。语文老师直截了当地问,阿蒙作文里写的秘密是不是真实的,阿蒙不疑有他,不假思索地回答说是千真万确的,还拍了照片。语文老师不动声色地要求阿蒙把照片发给他,阿蒙不知道怎么的鬼使神差没问为什么就把照片发给了他。一个月后,语文老师当上了期盼已久的教导主任,暑假时,教导主任推荐阿蒙参加了学校组织去桂林玩的免费夏令营。阿蒙作文里写的秘密,究竟是什么呢?原来,有一次他家里有几个远方的亲戚来访,晚上住宿,阿蒙就把他们安置在附近的一家宾馆内。无意中发现副校长和一位女老师衣冠不整、头发凌乱、面色潮红地相拥着走出一间房间,在门口还忘情地热吻告别,阿蒙知道这对男女不是两口子,觉得惊奇和好玩,就用手机拍下来了。考试时,面对《我心中的秘密》这个题目,搜肠刮肚实在没有什么秘密可写,就把这件事情勉强凑上数了。正好教导主任的职位有空缺,语文老师觊觎已久,便利用阿蒙发给他的照片,威胁主管此事的副校长,副校长怕东窗事发、名誉扫地,于是不得不就范。事后,教导主任为了表示感谢,才推荐阿蒙去桂林玩。阿蒙后来有些懊悔,觉得自己被人当枪使了,可是也有些无奈,算了,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懒得去想了,好好把书读好才是正事。高中三年,阿蒙一直当班长,似乎很少有人说他是坏孩子了。

高中毕业后,阿蒙应征入伍,在某野战部队当侦察兵,曾以义务兵身份代理过排长,立过三等功。退伍后,进入一家数万人大单位,十年后,就任该单位CEO。

法国大文豪雨果曾经这样评价拿破仑——“他虽然有污点,有疏失,甚至有罪恶,就是说,他是一个人;但是他在污点中仍然是卓越的,在疏失中仍然是庄严的,在罪恶中也还是雄才大略的。”借鉴一下,可以这样评价阿蒙——“他虽然很调皮,很捣蛋,甚至恶作剧,就是说,他是一个孩子;但是他在调皮时仍然是聪慧的,在捣蛋时仍然是可爱的,在恶作剧时仍然是本性率真的。”

后记: 这篇文章我构思了很久,但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动笔,心中却始终有一股东西似乎要喷涌而出,不吐不快。文中内容部分真实,部分虚构,但我相信虚构的那部分情节在现实生活中也是真实存在的。都说“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老师。”客观公正地说,绝大多数老师都能够做到传道、授业、解惑,都无愧于“教师”这个光荣神圣的职业。但不可否认,有极少数老师是名不副实的。我相信一个合格的老师,是不会说出类似“两个调皮学生同桌是以毒攻毒”、“要好学生不要和坏学生一起玩”这样话的。一个孩子,睁开纯真的眼睛,带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憧憬,来到这个世界,走进学校,家长和老师自然应该关爱和呵护,而不应该哪怕是无意的挖苦和讽刺。当今社会,仍然存在着一些丑恶现象和不良习气,但任何人包括孩子,都不可能生活在真空里,家庭、学校,乃至社会,都必须适时地教育、引导和帮助。我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祖国的花朵,都是世界未来的建设者。“坏孩子”这个定义根本就是个伪命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