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里飞出幸福歌(棚室里飞出欢乐的歌)

  核心提示:“采摘的人买走5斤草莓,400元;微信群销售出去10斤,800元。一天的销售额一共是1200元。”

  2月21日17时收工回到家,王波在小本子上记下了当天的销售情况。

  作为良丰生态百果园的技术员,春节她就休息了两天。

  “每天都有人来棚里采摘,歇不下啊。”

  王波忙碌的日常,是我市棚室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田野里飞出幸福歌(棚室里飞出欢乐的歌)(1)

  一个好产业 就是一条致富路

  咋能让农民腰包更鼓?

  发展棚室经济,这是政府给农民找到的致富新路。

  不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已经习惯了从地里刨食,要让他们去侍弄大棚,过程并不顺利。

  很多农民都在观望:大庆的冬天嗷嗷冷,大棚得取暖,忙活一冬,赚不赚钱不说,能回本吗?

  “看见我赚钱了,亲戚都来找我帮他们栽种棚室葡萄。我家大棚附近的地都被亲戚承包下来扣上大棚了。”说这话的,是祝三乡日新村大棚种植户付成民。

  “从没见过一亩地能出这么多钱。”付成民的老姨,在他的帮助下种了6栋大棚葡萄,秋后一算账,收入接近10万元。

  农民最实在,眼见左邻右舍的大棚效益好,不用动员就抢着扣大棚。

  等到秋了,棚室里的西瓜和提子都卖完了,就美美地坐在炕头数票子。

  一样的环境,一样的土地,颗粒归仓后,种棚室的收入和种地比,相差太大了。都是忙活一年,一样挨累。真金白银拿到手里,拨拉小算盘的时候,谁都知道哪多哪少。

  看到比大田要增收几十倍,农民种大棚的热情高了,从观望到主动参与,农民的思维也变了。

  有了政策的支持和经济效益的推动,农民盖温室、扣大棚,引技术、挖人才。遍地大棚、果蔬飘香的大同区已是典型。

  2021年,我市7.2万栋棚室年产果蔬40万吨,带农创效突破20亿元,创历史新高。

  记者从大同区农业农村局了解到,2022年,他们将新续建4处百栋棚室精品园区,创新棚室林蛙养殖基地1处,巩固完善良丰、上仓等10个棚室园区。

  棚室经济,正在带领大庆农民走上致富路。

田野里飞出幸福歌(棚室里飞出欢乐的歌)(2)

  一栋大棚 就是一个“绿色小银行”

  新春伊始,室外天寒地冻,大同区八井子乡的棚室里却春意盎然。

  棚室种植户刘洪伟这阵子起早贪黑紧忙活:油桃树要掐尖,香瓜要吊蔓,草莓要采摘……

  别看刘洪伟只有36岁,却有12年棚室种植经验。按照他的话说,父母种了20多年大棚,自己打小在棚里长大,如今算是继承家业。

  今年,刘洪伟种了20栋大棚,棚里有油桃、香瓜、嘎啦柿子、葡萄等。

  “这个时间段,主要是销售草莓。我今年引进了新品种——水蜜桃草莓。咱大庆人吃惯了红草莓,我就想着让大家换换口味。别说,这粉白粉白的水蜜桃草莓,元旦一上市,还挺受欢迎。”

  刘洪伟说,2020年10月,他拿出一栋大棚种草莓,因为是第一次种植没有经验,损耗不少。不过2021年6月一算账,一栋草莓也收入了六七万。这让他坚定信心,继续种。“去年10月种了新品种,今年元旦开始采摘。从目前来看,这栋棚的收入能干过去年。”

  在良丰生态百果园,大棚里的香瓜苗刚刚发芽。据王波介绍,农户经营的棚室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温室,另一种是冷棚(塑料大棚)。温室对技术要求严格,投入的成本大,产出的果品价格也相对较高,比如反季草莓、香瓜等,多属于高端农产品。如果在温室里种茄子、辣椒等常规蔬菜,就不划算。北方取暖成本高,等到果蔬上市了,可能连成本都收不回来。草莓和香瓜就不一样了,草莓元旦上市,一直可以采摘到6月份。

  让胡路区的百余栋温室里也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草莓顶花带果、新鲜上市,不仅丰富了市民的果盘子,也给种植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银浪牧场66岁的王永杰,从2012年开始种植棚室草莓,通过多年的品种改良、技术改进,她家的冬季温室草莓上市时间一年比一年早。

  由于王永杰的草莓都是牛奶浇灌、蜜蜂授粉,加之全部使用的是有机肥料,品质大大提升,前来采摘的市民和商贩络绎不绝。

  在银浪牧场棚室基地的大棚内,早已不是过去清一色的传统柿子、黄瓜,经过外地品种引进、种植模式改良,如今,白草莓、牛奶香瓜、无花果、甜油桃等各类特色、高附加值农作物已经大面积种植,带动农民增收明显。

  据悉,银浪牧场现有棚室1000多栋,年产值在5000万元左右。

  不仅银浪牧场的温室寒冬期间草莓抢先上市,喇嘛甸镇的向荣村、繁荣村等地棚室草莓也都通过覆双层膜、地温加热等技术,使暖棚草莓早投产、抢农时、促增收。

  在龙凤区的棚室小区里,种植户不仅选择市场前景好、附加值高的蔬菜、花卉、食用菌,还采取盖两层被、支三层拱膜、增加室温等多种办法提升棚内温度、延长作物结果期,从而错开棚室地产果蔬上市高峰,打出市场“稀缺牌”,实现增收。

  一栋栋大棚正在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绿色小银行”。

田野里飞出幸福歌(棚室里飞出欢乐的歌)(3)

  一“采”一年 “棚室游”四季都来钱

  “这草莓吃过一次就念念不忘,今天再来买一些,送给亲戚朋友尝尝。”

  2月20日,在林甸县四合乡大庆寒地林果开发科技公司的润琦温泉果蔬采摘园,市民高先生边采摘边说着。

  虽说已近三月,微风中依然带着寒意,但是采摘大棚内早已经春意浓浓。

  走进草莓园,淡淡的草莓香萦绕在大棚里,红红的草莓镶嵌在绿叶间,果粒饱满,令人垂涎。

  据工作人员介绍,从去年12月中旬开始,就有不少人来采摘草莓,周末来体验采摘之乐的人更是络绎不绝。

  大庆寒地林果开发科技公司总经理李严广告诉记者,棚里的草莓是和东北林业大学曲教授联合搞的富硒富锌保健功能型产品,叫红颜久久,可以采到六月份。

  采摘让人们在这里体验了不一样的田间风光,也让这里成为全省旅发大会的景点之一。

  无论是在大同区的良丰生态百果园、让胡路的银浪牧场园区,还是在林甸县四合乡联合村的绿谷百果园,或是肇源县福兴乡的盛德园蔬菜采摘园,草莓采摘大棚里游客不断,“采摘经济”在初春红火起来。

  “我在朋友圈看到朋友发了采摘草莓的照片和视频,就想趁着没开学带孩子来体验一下。”市民李女士告诉记者,孩子听说能自己动手摘草莓非常兴奋,一大早就催妈妈快出发,到了大棚里就学着别人的样子动手采摘起来了,还说要把亲手摘的草莓带回去给爷爷奶奶尝尝。

  记者看到,草莓采摘棚室内,很多市民都带着老人和孩子前来体验采摘的乐趣。

  春有桃,夏有瓜,秋有提子架上挂,腊月还能赏桃花。这就是大同。

  从6月初八井子乡千亩芍药花绽放,到9月下旬林源镇50公里格桑花带盛开;从3月中旬大同镇良丰生态百果园迎来首批采摘客,到6月上旬印象太安花海田缘休闲度假村千亩麦田画卷展开,再到10月中旬冷棚提子错峰上市……

  大同区处处鲜花绚丽、瓜果飘香,时时有看不完的美景。从八井子小笨鸡到林源镇大煎饼,从双榆树小米到祝三乡无籽西瓜……四季有品尝不完的美食。

  元旦开始采摘草莓,“五一”前后棚室香瓜、鲜桃、提子陆续上市,6月初采黄花菜,7月初采蘑菇,8月樱桃、李子、小苹果飘香,黄瓜、西红柿和各种叶菜则是长年不断流儿,棚室采摘、观光农业让农民一年四季都来钱。

  文/摄 记者 戴小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