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认为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孔子提倡三思而后行)

孔子认为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孔子提倡三思而后行)(1)

近几年,在民间场合,《周易》盛行,我见过很多给企业家开设的诸如“总裁国学班”之类,其中最红火的“国学”就是《周易》,而讲《周易》的人和听《周易》的人,特别感兴趣的,又往往是算卦。

有人问我:鲍老师研究《周易》吗?我答:暂时没有。孔子五十而学《易》,我还没有到五十,我岂能超越孔子?其实,读《周易》,没有丰富的人生阅历,还真是读不懂,悟不到。只能隔靴搔痒,胶柱鼓瑟。

又问:孔子算卦吗?答:不。(非常肯定。)

又问:可是我们老师说孔子算卦,还非常神。答:假的。(非常肯定)

《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编竹简的熟牛皮皮条断了多次)。”《论语》说:“五十而学易”。孔子还作《易传》十篇,称为“十翼”。但是,孔子算不算卦?我的回答:他一定算过,作为探索,也作为好奇,但是,他一定不信,因为不信,后来也就不算了:而且,这不信,还不是出于事实判断,而是价值判断;不是不认知,而是不认同。

《论语·雍也》还有孔子的这句话:“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人的生存依赖于正直;不正直的人生存,是侥幸避免了祸患。正直而合乎正道,是生门。邪曲而走上邪道,是死门。在生门中生,是常态。在死门中不死,是侥幸。这些,又哪里需要占卜?

其实孔子不算卦,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决定我们是否行动的,不应该是利害、得失、成败的判断,而是是非、善恶、美丑的判断。而算卦,乃是对利害得失的判断。至于判断是非善恶美丑,需要的是我们的良知,是我们的基本价值观,与算卦无关。比如说,当我们面临是否行动的抉择时,我们是听从是非善恶判断的良知,还是听从成败得失判断的算卦?极端地说,一件事,从是非善恶的良知角度言,我们必须做;但是,算卦的结果告诉我们,做,必对自己有害。此时,我们做还是不做?简言之,我们是根据利害而行动,还是根据是非而行动?

孔子的回答是这样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也就是说,告诉君子义之所在,他就会去做;告诉小人利之所在,他才会做。这样,我们就能知道,孔子为什么不算卦:义在,义无反顾,做,无须算卦。不义,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不做。亦无须算卦。所以,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为什么?度义而后动,无怨无悔。

孔子说:“见义不为,无勇也。”何有于算卦?关于勇,孔子还有特别浩然之气的话,曾子转述的:“昔者曾子谓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孟子·公孙丑上》)

虽千万人,吾往矣!这哪里是斤斤计较于得失的人说出的话?这哪里是用占卜算卦人预测利害的人说出的话?!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论语·公冶长》)

鲁国有一个大夫叫季孙行父,死后被谥为“文”,人称季文子。此人非常谨慎,做事三思而后行,大家都佩服他。孔子听到这事,含蓄地批评说:“考虑两次,就可以了。”

今人很少有人认真读古典,以讹传讹的东西特别多。比如这个“三思而后行”,很多人认为是孔子说的,是孔子提倡的。其实,恰恰相反:是孔子反对的。季文子是一个乡愿式的人物,极世故,极精于算计,算来算去,算到最后,总是为自己打算。岂止是他,任何一个人,祸福利害计较太深,总不能见义勇为。所以,孔子说,再思,可矣。想得太多,人便退缩,长期以往,人便委琐。人一委琐,便不足观。

明人李贽倡“童心说”,说人必须保持一颗童心,方为真人。如何是童心?李贽的解释非常精彩:“最初一念之本心”!为什么是“最初一念”?因为,最初一念的判断,往往是价值判断,是善恶美丑判断!

钱穆《论语新解》于此则下,注曰:“事有贵于刚决,多思转多私”(做事贵于果断坚决,想得太多了就变成为自己打算了。)“多思转多私”——一针见血的说出了很多谨慎人、精于算计者的道德底色!也说出了很多算命打卦之人的真正用心!

孔子为什么反对三思而后行?因为,三思过后,正义往往不行,行的,往往是私利。

中国传统文化当代价值传承者

中国风骨 天下情怀

中国孔子基金会战略合作伙伴 山东儒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请关注微信公号:儒风大家(rufengdajia)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