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行书笔法大全(这一结构变化是王羲之行书的典型特点)


文/一者


行书与楷书在书体结体上差别不是很大,甚至有行楷这一说法,但是在书体结构变化上区别会很大。书写楷书要求结构处理疏密均匀,不可过分夸大笔画空间,相应的书写笔画时要求笔画均匀,楷书书体中横画较多的字,如“重”字的各横画之间,“顺”字竖画之间分布十分均匀,目的保证字的重心稳定。行书无论是书写速度还是结构变化较楷书有很大差别,包括疏密变化,穿插变化等等,笔画组成的汉字结体,结构上的疏和密的对比变化,增加了行“行”的变化与神采。

王羲之行书笔法大全(这一结构变化是王羲之行书的典型特点)(1)

楷书笔画特点:欧阳询、柳公权“重”字与颜真卿“顺”字


疏密变化

疏与密是相对的,一个字的笔画空间上有了疏密变化,就打破平衡,增加空白,这个空白在整体章法的空间布白中同样发挥着作用,所以一幅作品的章法布白,从每一个字的笔画疏密已经开始了。王羲之在《集王圣教序》中,几乎每一个字在结构上都有疏密变化,这就是王字行书结构的重要特色。学习王羲之行书不是亦步亦趋的临摹他的每一个字,要仔细研究、揣摩,找出一般规律。疏密变化目的就是来调节字体空间布白关系。刘熙载《艺概·书概》云:“钟繇书法曰:‘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书法理论家已提出书法的空间概念。书写书法就是在一个时空中造型,既有时间轴也有空间轴。时间就是从按下第一笔开始到一个字结束,书写的每一个线条就是在切割一个空间,最后在宣纸(介质)上留下了轨迹。距离产生美,中国画讲究攒三聚五,意思很明了,等行等距是一种规则,书法线条也需要形成聚散变化,这是审美的要求。

王羲之行书笔法大全(这一结构变化是王羲之行书的典型特点)(2)

王羲之《集王圣教序》局部


疏密变化大致分以下几类:

1. 内疏外密or外疏内密


王羲之行书笔法大全(这一结构变化是王羲之行书的典型特点)(3)

“投、悚、履(王羲之)”


(1)内疏外密的字,中间留出空间,字向外张,有张力,似有膨胀的内力,有大气磅礴之势。如“投、履、悚”等字。

(2)内密外疏


王羲之行书笔法大全(这一结构变化是王羲之行书的典型特点)(4)

王羲之《集王圣教序》“藏、齐”


内密外疏的字笔画发散,有放射感,别有一番趣味。内密外疏的字圣教序中很多,如“藏、齐”等字。

2.上疏下密和上密下疏


王羲之行书笔法大全(这一结构变化是王羲之行书的典型特点)(5)

“无、截、翼”


(1)上疏下密重心下移,结实稳固,对比强烈。如“无、截、翼”等字。每个字的结构变化会给整篇带来丰富性。

王羲之行书笔法大全(这一结构变化是王羲之行书的典型特点)(6)


(2)上密下疏的字比较多,这类字下部空间空白大,有空阔感觉,也体现了空灵之气。密与疏是矛盾的统一,写书法也是在制造矛盾,化解矛盾,这个过程体现艺术创作的人的作用,“流美者,人也”。如“礼、迹、迥”等字。

2. 中疏边密、中密边疏即左右疏密

疏密变化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空间分割,一是聚散,既要打破笔画分布的均匀平衡,又符合审美规律,这都体现一个书家的造型能力。要总结和学习古人的经验,更需要不断学习就,解决这个难题,就是学习实践。

王羲之行书笔法大全(这一结构变化是王羲之行书的典型特点)(7)

“国、导、无、遗”

还有一些字,左疏右密或左密右疏,或中疏边密。左顾右盼,互相牵制,形散神不散,轻松自然,灵动飞扬。无论如何变化,都要符合审美规律,要把握这一点。如“国、导、无、遗”等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