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张居正历史评价(首辅张居正为明朝续命100年)
张居正是大功臣还是祸国人?这一直是历史上争议很大的问题。
知乎上评论张居正是:“贤相,能臣。”
“君以此兴,必以此亡。长于谋国,短于谋身;一个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并存的人。”
“长于谋国”是说张居正这个人敢于向病恹恹的明朝开刀,勇于改革让国家强盛,为大明续命100年;
“短于谋身”是指他的为人处事。他刚毅霸道,树敌太多,生前得宠,死后尸骨未寒就被皇帝下令抄家。
砍柴大叔也非常认同这个评价,张居正这人,是成也改革,败也改革。
改革这种事,需要胆识魄力,张居正具备一个天才政治家的一切能力,身上还有一种可贵的勇于殉道的精神,他为改革而生,也愿意为改革而死。
成则万世流芳,败则万劫不复。
现在,让柴叔带你了解张居正这个现实主义与理想并存的人,了解他生前极尽珣烂,死后极其悲壮的传奇一生。
出生有祥兆,“此子将相才也”
1525年5月24日(嘉靖四年),张居正降生在在荆州江陵的一位秀才家里。
出生前,张居正的曾祖父做了一个梦,他梦见月亮照在一个水瓮里,他看见一只白龟从水中浮出头来。
这是一个祥兆,一家人异常高兴,曾祖父给张居正取乳名:“白圭”,寄望他长大后能光宗耀祖。
小张居正不负厚望,他从小聪颖好学,很快声名远播,成了荆州府出名的小神童。
十二岁时,张居正去参加童试,他表现出的机敏灵俐,得到荆州知府李士翱的赏识怜爱。
李士翱告诉他要从小立下大志,长大报国尽忠,还为他改名为居正。
第二年,心怀大志的张居正参加乡试,但这次,受到湖广巡抚顾璘的阻挠,他落榜了。顾璘认为应该对这个少年多加磨砺,才能成大器。
“别人家的孩子”学霸张居正不惧寒窗,继续把学习当乐趣,三年后他参加乡试一举得中,成为少年举人。
顾璘不再掩饰对张居正的赏识,他一早说过“此子将相才也”。那天他解下身上犀带送给张居正,慈爱嘱托:希望你有远大的抱负,将来做伊尹、颜渊,不只是一名少年举人。
张居正更加刻苦,十年后考中进士,成为“庶吉士”,当上皇帝近臣。
“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能当“庶吉士”的都是学霸中的牛人,踏上官场快车道的张居正,人生即将开挂。
他遇到了徐阶,这位内阁重臣赏识并指导他,张居正刻苦钻研学习,进步非常快。这段时间的知识储备为他日后在政治舞台上大杀四方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当时内阁政治斗争激烈,大学士夏言和严嵩,二人争夺首辅之位,夏言当上首辅后,被严嵩进谗言杀害,严嵩又升为内阁首辅。
年轻的张居正心机深沉,他没有介入斗争,他冷眼观察,认识到当朝官员尸位素餐、政治腐败、边防废弛。
两年后,血气方刚的张居正写《论时政疏》上奏朝廷,他指出朝政“五大病”,提出了大胆改革的政治主张。
可惜,这种新锐的声音,皇帝和严嵩都不屑一顾。张居正后来再没上过奏疏。
一年后,张居正请病假回故乡江陵。三年中,他终日游历,看遍祖国山河,足迹踏遍名胜古迹。
心怀社稷的张居正没有因此“躺平”,他是把游历当作民情考察。他用锐利的目光审视,发现很多弊端。他把自己的思考记在《荆州府题名记》中:“田赋不均,贫民失业,民苦于兼并。”
关心百姓疾苦,一心想施展抱负的张居正不甘寂寞了,他觉得有责任去为百姓做点什么,给这个陈旧腐败的王朝一点颜色看看。
张居正心中改革蓝图已然画好,他跃跃欲试,重返政坛。在翰林院他潜藏不发。
宏图在心,他假装庸碌无为左右逢源,“厮混”官场。为了理想,他必须沉住气,才能在波云诡谲的政坛稳住阵脚。
然后等待合适时机,稳健出手一击即中,惊艳世界。
天才出道,挽救颓废王朝
1564年,徐阶推荐张居正去为裕王侍读。张居正因此在裕王府认识了很多权贵,积累了人脉。
1567年,张居正迎来了他人生的“元年”,他被提升并进入内阁参政。同年升任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直上尽头竿”,张居正平步青云的日子到了。
当时的明王朝,北方鞑靼进犯、南方土司争权、岑猛叛乱、倭寇骚扰沿海;流民四散,草译祸起;国库空虚,用度匮乏,……国家内忧外患,民不聊生。大臣争权夺利,你死我活……
张居正入阁后,严嵩倒台,徐阶上任,张居正和徐阶联手起草世宗遗诏,他平冤案、起用忠臣,修正设斋、祈祷等流程仪式,指出大兴土木的弊端,这些做法深得人心,朝野上下无不称快。
1570年,鞑靼俺答的孙子把汉那吉求助大明,张居正答应把汉那吉求助,并以政治家的卓识远见,不顾大臣极力反对,“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一方面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一方面把汉那吉为人质,要求俺答合作。
最终,俺答在张居正计谋的胁制下撤下大兵压境的威胁,他亦为张居正的人格所折服,答应不再进犯,友好合作。
1572年,年仅十多岁的神宗登上皇位。高拱被问罪打回原籍,声望正隆的张居正当上首辅。
张居正开始着手收拾明朝这一烂摊子,并准备把它打出一手王炸。
憋大招憋了很久的张居正提出六个方面政治改革方案:省议论、振纪纲、重沼令、核名实、固邦本、饬武备。作为一个为大明朝精准“把脉”的专家,他觉得,改革核心就是“整饬吏治”,治病要“治本”才能强身健体,治国要狠下重手才能富国强兵。
张居正推出“考成法”。
就是今天的绩效考核法。中央六部把官员的所有工作细细分解,条缕清晰登记起来,每项考核内容明确明晰,还确定完成期限。
完成一件,核销一件,逐月落实考核,要求务必事事要落地,件件有回音。
考成法还设置末位淘汰机制,不合格给予淘汰,解决冗员问题。推行后朝廷政令“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畅通高效。
张居正是个管理的天才,这套方法大治颓废慵懒的官场风气,要求官员勤政自律。而他自己就是一个完美的榜样。他是王朝最勤奋的CEO,经常加班到凌晨三四点。
他从不惜命,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生命最后的风烛残年,他累到晕倒,熬到吐血,58岁骤然离世。
张居正再推行一条鞭法,清丈土地。土地制度是国家的根基命脉,张居正第一步,就是先打击之前官僚贪污造假,清点全国土地真实总数量;
再推行合并征收。改革前弊病很多,税种混杂,征收困难,实操性很差。张居正以简单超越复杂,将徭役和费用直接摊入田赋,一次算清,一个窗口一条龙搞掂,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
折算银两方面,最值得称道。一改以前交实物抵税的诸多弊病,直接算成银两上交,解决实际困难,还大大促进农产品的商品化和农民的商品意识。
一条鞭法实行以后,明朝焕发生机活力,从原来的一穷二白到富国强民,积富可用十余年,创造了辉煌鼎盛的“万历中兴”,这都是张居正实行改革的功劳。
但是,悲剧的是,张居正积劳成疾而死,万历皇帝立刻抄了他的家,抄完他家以后万历躺在张居正拼来的盛世上几十年放纵不上朝,国家却还可以正常运转!
张居正泉下有知,不知该作何感想。累死在工作台上的他,人生值得吗?
生前极尽荣耀,死后极尽屈辱
张居正权柄在手,掌控朝政十年,他雷厉风行推行新法,不是没有想到最坏的结果。
他在《答凌洋山》里说到:“唯赤条条一身,光净净一心,以图国家之事,而不敢一毫有所希冀。”
他是“一颗冰心在玉壶”,以生命去践行理想,不怕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为恶龙;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
张居正极度荣耀的表象后面,其实是万丈深渊。
1582年张居正劳累过度病逝,神宗极尽风光厚葬他,专门为他辍朝,赠“上柱国”名号,谥“文忠”。
但是死后第四天,剧情急转而下,政敌联合弹劾他。张居正尸骨未寒,神宗就听信谗言,下令抄家,削尽张居正宫秩,迫夺生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告示天下。
皇帝翻脸比翻书还快,幸好,他给了张居正最后残存的体面,没有开棺鞭尸。
生前风光无限,死后受尽屈辱。
皇帝的做法,令人寒心,而张居正离奇的一生,也让人扼腕叹息。
万历皇帝
张居正一心想实现他的宏图霸业,心就要够硬够黑,手段要够狠够辣。他对十余岁的小皇帝非常严厉。
皇帝小时候或许会感激张居正是为他负重前行,尊他敬他。但是成年后,处处受制,张居正成了他最大的障碍。一朝有能力,他第一个要踢开的障碍就是他张居正。
张居正推行的改革,触动了贵族的既得利益,挑战了皇亲国戚、豪族大户的底线;
一条鞭法、考成法,约束了众多贪官污吏,也逼迫更多官僚同事走出舒适区;他深恨空谈误国,推行“省议论”,控制舆论,禁讲学、毁书院,张居正得罪了天下读书人。
1577年,张居正父亲死了。按礼法,张居正应该回祖籍“丁忧”守制二十七个月。但是事业心强的张居正不愿意,他竟违背礼法不回去守丧。
他怕他前脚一走,新政立刻夭折。
百官不依,纷纷上疏。反对张居正的还有他的门生、同乡,很多是才俊和品质高洁的君子。张居正就和皇帝联合演了一出戏:“夺情”。他用霸道和权力表态,假借皇帝之命廷杖言官。
张居正公然违反礼法,还用铁腕镇压反对者。新科进士邹元标反对他,被打得双腿残废。
张居正为理想为事业,不得不把队友都逼成了敌人。也成为天下人指责的对象。
而张居正改革的普惠者,是天下的百姓。而百姓又是“沉默的大多数”,他们没有话语权。
站在万丈深渊悬崖上的张居正,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将是何等的寂寞,何等的壮烈。
好在,他操劳而死,没有亲眼看到变法的失败,没有尝到痛心疾首的绝望。
四十年后,明朝垂亡。当时已为东林党领袖的邹元标,为重振士气,他拖着当时反对张居正“夺情”而被廷杖打残的双腿,上疏朝廷请求为张居正恢复名誉。
人们质问他:当年你骂居正最厉害,今天又站出来为他说话,不是打脸吗?
邹元标一脸庄重的说:“为人臣子者,首要为国家计,可不拘小节也。沉浮半生,方知江陵之艰辛。”
呜呼,张居正如果有知,当老心至慰也!来自对立者的尊重,才是最高的肯定。
这迟到将近半个世纪的理解,是两个大丈夫的心灵碰撞,也是两个忠臣的惺惺相惜。
1622年,天启皇帝为张居正恢复声誉,这是历史的公正选择,也是人心所向。
一个一辈子为建设国家兢兢业业,为江山社稷呕心沥血的人,以绝世之才、无畏的决心、决绝的勇气,为理想事业不惧赴汤蹈火,他是历史上傲然矗立的大英雄。
梁启超评价他是“明代唯一的大政治家”;黄仁宇说,“世间已无张居正。”
当年明月评价他是天才,纷繁乱世中身负绝学,敢于改革创新,不惧风险威胁,但这个伟大的改革家,独断专行,生活奢侈,表里不一,道德并不十分高尚。
是的,张居正并不是完美的人,他有致命的缺点。而且这些致命的缺点为他招来身后之祸。
但凡他当年追求谨慎,追求安逸,他就不会选择这条荆棘遍布的路;但凡他少些决绝的勇气,多为自己考虑退路,他就可以荣耀一生,留下后世美名。
但他偏不,他要谋事、谋国、为百姓谋福祉;他不为自己谋身,却没想到把自己也谋进去……
但,铁血改革家张居正,既然准备以身许国,又何惧万劫不复?
如果可以重来,我想他还是这样的一个张居正:一个没有伞的寒门子弟,赤脚在风里雨里狂奔,踏遍荆棘,也要走出一条血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 END .
【文|云淡风轻 】
【编辑| 丹尼尔李】
【排版 | 毛毛雨】
往期精彩文章推荐:
鲁豫到底是真性情还是低情商?看完她的经历,我终于明白了
鲁迅逝世后,儿子周海婴不忘父亲的嘱托,终于活成了普通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