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石窟艺术详解(奔流文化寻陇华盖寺石窟壁画上的唐僧取经图)

甘肃石窟艺术游径②

漫溯天水百里石窟长廊(3)

敦煌石窟艺术详解(奔流文化寻陇华盖寺石窟壁画上的唐僧取经图)(1)

华盖寺唐僧师徒取经壁画

有观点言:“甘谷县华盖寺释迦洞内的两幅取经壁画,是甘肃省东部现存极为重要的两处取经壁画之一,它同河西地区所保存的诸多寺窟取经图像串联在一起,形成了一条跟随玄奘法师西行足迹的取经图像流传线路。”

【1】

华盖寺石窟位于甘谷县城西10千米二十里铺村南山坳。开凿在半圆柱形丹霞地貌岩体上,因外形似华盖,故名。

敦煌石窟艺术详解(奔流文化寻陇华盖寺石窟壁画上的唐僧取经图)(2)

石窟里的长廊

据考证,华盖寺的开窟年代,应在元泰定年间。

华盖山上的洞窟有18个,塑像53尊,壁画204幅,分佛、道、儒三教及祖先崇拜四个内容。这些作品,表现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融各类艺术、传说故事、风俗民情于一体,具有较高的审美和考古价值。

三眼洞、伏羲洞、无量洞等更是华盖寺艺术精华之所在。而最为珍贵的是位于最高处的三眼洞。三眼洞由三个相互连通的小洞窟组成。

除神态万方的塑像外,三眼洞内虽黝黑但绘有壁画的墙壁亦格外引人注目,尤以两壁上各一幅、唐僧取经题材的元代壁画闻名遐迩——以马背上是否驮有经书作为参照,一壁上绘《唐僧取经归来图》,另一壁上绘《唐僧取经图》。两幅壁画长度各约3米,皆绘有完整的唐僧师徒四人和白马形象。

敦煌石窟艺术详解(奔流文化寻陇华盖寺石窟壁画上的唐僧取经图)(3)

华盖寺唐僧师徒取经壁画

此两幅壁画,是华盖寺壁画艺术珍品,与后来明清时期《西游记》故事绘画极为相似。

【2】

史载,大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28岁的玄奘法师从长安出发,沿丝绸之路西行取经,过秦州、兰州,潜入河西,经停凉州、瓜州等地,最终从玉门关出境,历经千难万险,两年后到达印度。贞观十七年(643年)玄奘正式东归,经丝绸之路南道的于阗、楼兰等地抵达敦煌,于贞观十九年(645年)春正月回到长安。

敦煌石窟艺术详解(奔流文化寻陇华盖寺石窟壁画上的唐僧取经图)(4)

壁画上孙悟空的形象

三眼洞洞内一侧墙壁上的《取经归来图》中,孙悟空在当前引路,猴脸模样,无发,头上戴紧箍,身穿浅褐色直裰儿,外罩红色短褂,紧口长裤外裹虎皮裙,脚穿红色靴,左手掐指,右手持金箍棒,头部扭向后方,似乎因看见所获经书而面露喜色;队伍中第二位是沙僧,头圆面方,秃顶髡发,红唇微张,表情似笑,着交领长袍,腰系黑带,穿黑色长靴。他肩扛经书,右手扶担,左手持降魔杵。

《取经归来图》中,白龙马将师徒四人分为前后两组,而马背上所负的一摞经书暗示众人已从西天取经归来。壁画中白龙马并非膘肥体壮,却精瘦干练,其双目圆睁,鼻孔细长,牙关紧咬,表情丰富。唐僧立于白马之后,面目清秀,五官精致,头戴僧帽,身着宽袖长袍,左肩披朱色袈裟,脚穿红色云头履,双手合十,似乎正望向白马背上的经书。猪八戒跟在最后,体形巨大,头戴扁帽,猪脸、双眼皮、细长眼、长嘴上噘,长耳下耷,口露獠牙。身着交领长袍,领口处系一块方巾,侧身扭头回顾后方。

另一侧墙壁所绘《取经图》的保存情况略逊于《取经归来图》,壁画尾部墙体开裂,致使部分壁画剥落。该壁画所绘的取经队伍的前进方向与西北壁相反,开路先锋依旧是孙行者,头戴紧箍,侧身回望,右手持棒,左手攥拳于腰间。唐僧依旧戴僧帽,圆脸大耳,眉清目秀。与《取经归来图》不同,此幅中唐僧脚穿黑色薄底鞋。沙僧肩扛降魔杵,转头望向后方的八戒,伸左手两指指向前方。白龙马跟在沙僧身后,头长方,双目圆睁前视,低头前行。白马身体线条圆润流畅,马腿部分不存,马背空无一物,表明师徒四人在拜佛求经途中。猪八戒依旧在取经队伍的最尾处,形象与西北壁画中相仿,肩上扛方头七齿钉耙,腿部壁画剥落严重。

《取经图》为众人向着窟中主尊“走”来,依次是孙悟空、唐僧、沙僧、白马和猪八戒,以示意前往西天;《取经归来图》则是人物背对主尊而去,返归东土,由行者带领。

【3】

现存最早绘有唐僧取经题材的壁画在今甘肃瓜州东千佛洞、榆林窟中,创作于西夏时期。沙和尚与猪八戒的人物形象均不见于瓜州东千佛洞和榆林窟取经壁画中,却在华盖寺石窟中绘得栩栩如生。

敦煌石窟艺术详解(奔流文化寻陇华盖寺石窟壁画上的唐僧取经图)(5)

壁画上猪八戒的形象

而四人一马的唐僧取经人物组合可能在元代已有,广东省博物馆藏有一件描绘唐僧师徒西行场面的元代瓷枕。瓷枕上绘的唐僧取经故事中,走在最前面的是孙悟空,手握长棒,双腿迈开,大步向前。猪八戒肩扛钉耙紧随其后,后面是策马扬鞭的唐僧,沙僧在队伍最后,手中无兵器,正在为唐僧撑举华盖。瓷枕上的人物形象生动,特征明显,但“画面上的孙悟空尚未束虎皮裙,猪八戒也不是大腹便便,沙和尚手中没有兵器,只是为唐僧打伞……”这些同明代小说《西游记》多有出入,却也可窥见取经故事里人物角色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完善的痕迹。

敦煌石窟艺术详解(奔流文化寻陇华盖寺石窟壁画上的唐僧取经图)(6)

石窟寺远景

华盖寺三眼洞内的《取经图》和《取经归来图》壁画上,各绘一组取经人物,从相貌特征和手持器物上能轻松地辨识各自身份。从广东省博物馆收藏的那件元代取经瓷枕,专家分析,包含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与白马的西天取经故事可能在元末便已出现并流行,明初已多见于戏剧、平话等作品中,为此,有专家表示:华盖寺取经壁画的绘制时间也应不早于元代,而早于明代小说家吴承恩的《西游记》成书之前。

文丨奔流新闻记者 雷媛 刘小雷

敦煌石窟艺术详解(奔流文化寻陇华盖寺石窟壁画上的唐僧取经图)(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