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戏曲的气息和发声技巧(京剧唱腔鼓套子的快速记忆法)
京剧唱腔鼓套子的快速记忆法
扎多乙
◆ ◆ ◆ ◆
(由于软件的原因,曲谱只能最多画两道,第三道就画不上了,对阅读中造成的困扰,请见谅。)
京剧司鼓有三项技能,即“锣鼓套子”、“胡琴套子”和“加杆子”,分别运用于锣鼓、过门和唱腔当中,三足鼎立,不可偏废。但是,在业余鼓师中有一种重锣鼓套子、轻胡琴套子的现象。当然,锣鼓套子、胡琴套子打得都好的鼓师大有人在,但也有一些锣鼓套子打得相当娴熟的鼓师,胡琴套子却有失规范,更不用说一些初学者,在过门中随意乱打了。究其原因,一是对胡琴套子不够重视,二是觉得胡琴套子太复杂,不好记。
京剧胡琴套子的结构十分复杂和奥妙,在许多专著中都有论述,各种板式的鼓谱也应有尽有,但这些理论并不能帮助我们把这些鼓谱记住,实用性较差。为了能记住这些鼓谱,我发现了一些胡琴套子的规律,可以帮助我们。这些规律性的东西并不符合鼓套子理论,但有非常好的实用效果。
(1)胡琴套子以一拍(一板或一眼)为基本单位,像是语言中的“单词”,“单词”按功能分类,用于不同的位置。同一功能的“单词”类似同义词,可以互换,这也是胡琴套子富于变化、丰富多彩的原因之一。
以青衣的慢板为例:
每个位置记住一个单词即可,待熟练后再考虑变化。
(2)胡琴套子以一小节(一板一眼或一板三眼)为最小单位,一小节有几拍就由几个单词组成,可以称为“词组”。一段过门(或垫头)有几小节,胡琴套子就由几个不同特点的词组组成,称为“句子”。我发现,不同特点的词组,排列顺序对某一板式而言基本不变。听京剧老唱片,感觉从谭鑫培时代到现在,胡琴套子变化很大,又变化不大,其实,没有变的正是这个基本结构。
(3)在这些不同特点的词组中,有些已经基本固定下来,并有自己的专业术语,如“定板”、“坐板”,有的虽然基本固定下来,但还没有自己的专业术语,如“坐板”之前,总要打一个| 大 多大 多大 多 |,没有名称。
为便于记忆,我们可以自己给所有词组命名。
“定板”是唱腔结束,鼓师为过门定节奏而打的。
“坐板”是过门结束,鼓师为唱腔定节奏而打的。
“坐板”之前而打的,重音打在头眼和中眼的后半拍,有点搓锤的感觉,与胡琴旋律非常吻合,同时,尺寸开始往下坐,为开唱做准备,是否可以叫“搓板”。
“浪头”是胡琴套子中最有特色的鼓点,包括浪头的词组就叫“浪头”,。
有时“浪头”分在两拍(即中眼和末眼)中完成,就叫“缓浪头”。
有了“定板”、“浪头”、“缓浪头”、“搓板”、“坐板”这些名称,再看一段青衣西皮慢板过门的胡琴套子,结构非常清晰又便于记忆,而青衣西皮慢板过门的胡琴套子在所有板式中是最复杂的。
上句结束后六个半小节的过门,就是定板/浪头/缓浪头/浪头/搓板/坐板这样一个结构。
下句结束后的过门比上句多一小节,就是定板/浪头/缓浪头/浪头/浪头/搓板/坐板这样一个结构。
记住上句、下句过门的小节数很重要,其次,由于“定板”、“搓板”、“坐板”的位置是固定的,所以需要记忆的词组也就没有几个了,非常好记。
再看一段二黄原板10小节过门的例子:
在句首、句尾出现的“扎多 大”,是二黄原板过门鼓套子的“定板”和“坐板”,作用与西皮慢板相同,但比西皮慢板简单。浪头的使用与西皮慢板的“缓浪头”相似,不同的是分在两小节中,前一小节好像把浪头引出来,做铺垫,取名“浪头引子”,有“乙大 大大”“衣大乙 大大”“大大.大拉大”等几种。在“浪头”之后,只打一个“大 0”,有一种过门分段的感觉,取名“分板”。“坐板”之前总是有一个“大 大大”,取名“坐板引子”。
10小节过门鼓套子结构为:
定板/浪头引子/浪头/分板/浪头引子/浪头/分板/浪头/坐板引子/坐板。
实际上“分板”和“坐板引子”里的“大”在理论上是浪头的组成部分,为了便于记忆,我另起了个名字。
照此方法,可以按自己的习惯把西皮、二黄、南梆子、四平调、高拨子等各种唱腔过门(含垫头)的鼓套子梳理一下,找规律,便于记忆。
西皮唱腔,不管是原板还是三眼、慢板,都没有垫头,只有过门,而且过门的小节数只与唱词的上、下句有关,只有两种,胡琴套子也只有两种,非常好记。
二黄唱腔的过门复杂一点。如原板,有5、10小节两种,又有2、4小节的垫头,8小节的起首过门,从表面上看好像复杂一点,但其实都比10小节的简单,只要记好小节数,很容易分清。
这样打胡琴套子,尽管有些呆板,但不会出大格,基本不会戗弓子,比瞎打强。有的关于胡琴套子的书中,主张“先死后活”,像学写字先描“红模子”一样,就是这个道理。待熟练掌握之后,再从语汇上加以变化,甚至,根据旋律,有些套子可以不打或不全打,也是一种变化。
因此,我特别注意收集胡琴套子的语汇(单词),掌握的越多,按过门旋律、节奏进行替代的打法越丰富。我的体会是,心里有了这个结构的框架,听高手打鼓或看鼓谱时,似乎都能听懂、看懂,并知道哪里有变化,哪里有新意。例如,程派六月雪未开言一段,“实可恨张驴儿良心昧丧”一句后9小节过门的第七小节的浪头就打在中眼上,这是一个特例,与胡琴水乳交融,效果特别好。
本方法完全出于胡琴套子学习的简单化,有悖于胡琴套子理论,类似于学外语用中文谐音注解,不足为据。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