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子厚与京剧的关系(京城最大的京剧科班)

“喜连成”在梨园行的成就与地位首屈一指,在熟知京剧的老票友心里,更是响当当。作为北京城最大的京剧科班,虽然只有四十多年的时间,却培养出难以计数的京剧名家。闻名海内外的中国京剧大师梅兰芳、周信芳等人皆出自京剧科班“喜连成”。

“喜连成”于1904年在北京组建,由吉林富商牛子厚出资,京剧艺人叶春善做班主,成立之初的社址是北京琉璃厂西南园子牛子厚的自家宅院。

最开始,叶春善收留了六个无家可归的孤儿,开始教戏,还以“喜”字为这六个弟子取名为:雷喜福、武喜永、赵喜魁、赵喜贞、陆喜明与陆喜才,世称“六大弟子”。

首批学员招了三十多名后,“喜连成”就成为北京城最大的京剧科班,后期又招了“连”字班的学生三十多名。

牛子厚与京剧的关系(京城最大的京剧科班)(1)

学生多了,叶春善一个人精力有限,就聘请萧长华、宋起山、苏雨卿、唐宗成等数位教师入社。到了1905年,第一科班学生已经有五十多人,“喜连成”科班的孩子们这才在广和楼正式登台演唱,没想到开演即红,每天满座。唱了一年后,北平人士全都知道有个“喜连成”科班。

“喜连成”科班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京城的戏曲舞台上,不仅强烈地吸引着众多的观众,更吸引了14岁的少年梅兰芳、周信芳等多人带艺前来深造。

牛子厚与京剧的关系(京城最大的京剧科班)(2)

作为北京城内最大的京剧科班,“喜连成”有一套严格的《梨园规约》,学艺者必须遵守,此规则后来成为梨园行规。那便是“临场推诿,革除。临时告假,同上,或缓留;如有特别事故,不在此例。在班结党,责罚不贷。临时误场,责罚。背班逃走,追回从重惩罚,不留。夜不归宿,责罚。”

1912年,牛子厚因家族财产之事,欲将科班出兑。票友沈玉崑主动收购,接替担任了财东,“喜连成”改名“富连成”,科班迁至北柳巷,但社长依旧是叶春善。

1919年,戏班推荐梅兰芳赴日本演出大获成功,而后开启了前苏联、法国、德国、英国等国的演出之路。1948年,科班停办。

牛子厚与京剧的关系(京城最大的京剧科班)(3)

“喜连成”“富连成”科班,历时40余年,共办“喜”“连”“富”“盛”“世”“元”“韵”“庆”八班。入科学生先后达到900余人,培养出梅兰芳、马连良等京剧艺术大师,并创造了梅派、周派、马派、裘派、谭派等京剧流派,对中国京剧艺术事业的继承和推广方面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梨园界有这样一句话:“喜连成是中国京剧的‘半部京剧史’”。也正因为它的卓越之功,吉林市被誉为“京剧的第二故乡”。


吉林日报社出品

策划:姜忠孝

作者:李侠

编辑:吴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