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会的流程及费用 拍卖会入门指南

0. 观前提醒

在博物馆看画和在拍卖行买画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优秀的艺术品是世界的文化遗产,但拍卖行里的艺术品本质上是奢侈品。买家花大价钱买艺术品的原因包括但不限于:1)好看,喜欢,钱多,乐意;2)投资;3)避税;4)洗钱;5)我举牌子的样子显得我好牛逼。拍卖行就像奢侈品的销售,也和所有公司一样,一切行为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能让客户开心,多赚钱。对我们普通的无产阶级而言,或许常常会感到看不懂但大受震撼,但还是希望大家能抱着轻松的心态看拍卖会,争取从中找到乐子让自己开心/学到知识让自己进步。毕竟买不起不影响我们逼逼,买不起归买不起,看看又不要钱。

1. 背景知识

拍卖会通常在固定的几个城市举办,因为拍卖行在这些地方设置了分部。纽约,伦敦,巴黎,香港都是常见的城市。虽然一年四季都会举办拍卖,但每年的春季和秋季是拍卖季,即春拍秋拍,在这期间会集中举办一系列较为重要的拍卖会(Marquee Sales)。

然而并不是每场秋天的拍卖都是“秋拍”的一部分,比如今年新闻报道上说纽约秋拍季的第一场是佳士得2021/11/9那场21st Century Evening Sale,然而在此之前纽约也在10月举办过几场拍卖。在网上查了半天,暂时没能找到一个清晰的定义,个人理解是标明Marquee Sales的几场拍卖是春拍/秋拍的一部分,这段时间内的其他拍卖属于常规拍卖,如果有了解的朋友欢迎在评论区指正补充。

此外,拍卖会还分午拍晚拍,也就是day sale和evening sale。顾名思义,day sale是白天举办的拍卖会,evening sale是晚间的拍卖会。两者区别在白天的拍卖一般东西会更多,一场可以卖一两百件持续好几个小时,而晚间拍卖节奏会更快,通常有40件左右拍品,一场时间在一个半小时左右,有时候也会一个晚上连着两场不同主题的晚拍。

晚间拍卖更有戏剧性,尤其是现在苏富比重新装修了他们的拍卖厅,请了音乐剧《汉密尔顿》的舞台设计师给他们设计了一下,晚上灯光一打,一件件拍品从旋转门里转出来氛围拉满,在这种情况下晚拍的东西成交价格也往往比白天更高。一场疫情让拍卖行科技水平进步100年,我们现在能看到这么多场拍卖会直播录像很大原因是疫情。一般直播录像只会录晚拍。

说到拍卖会常见的城市,并不会提到拉斯维加斯。那为什么这场拍卖在拉斯维加斯?

The auction of works by Picasso, which will be conducted live from Bellagio on Saturday, October 23, marks the largest and most significant fine art auction to ever take place in Las Vegas, and comes as MGM Resorts, the world-renowned entertainment company, reshapes its public fine art portfolio, deepening its focus on diversity and inclusion. (https://www.sothebys.com/en/series/mgm-resorts-x-sothebys-a-celebration-of-art-luxury-and-culture)

通过苏富比官网可以看到,这是和mgm resorts(米高梅)合作,在拉斯维加斯百乐宫酒店举办的一场拍卖。作为一个穷人我虽然对百乐宫不甚了解,但可以想见应该还挺高级。西方艺术界现在的主流趋势是讨论多元化和包容,所以mgm resorts决定调整自己的艺术收藏(只有卖掉一部分旧作品才有钱买/有空间展示新作品),恰逢毕加索140周年诞辰之际,正好挑点藏品里的毕加索拿出来拍卖。

2. 在哪可以看到这场拍卖卖什么?

拍卖行官网会提前公布每场拍卖会的拍品目录(catalog,不太清楚确切的中文说法),里面会按顺序列出所有拍品。目录顺序也是拍卖会时拍品出现的顺序。这场拍品比常规的晚间拍卖少,只有11件。

目录上会标注作品名称,作者,和一个估价(estimate)供买家参考。这个价格是拍卖前估价师预估这件拍品会卖出的价格区间,有时候准有时候不准,但通常是根据这个艺术家类似风格/同时期作品的历史成交价格推断出的结果,所以通过估价可以看出这个作者现在的市场情况:比如某艺术家连续几场拍卖中的作品都超出了估价区间,可以推断出他现在在市场中比较受欢迎。

目录里看起来似乎只是列了一下11件拍品,但其实拍品的顺序也不是乱排的。这场全是毕加索可能看得不太明显,不过一场拍卖里备受瞩目的几幅作品会均匀分布在整场,而当代艺术拍卖中第一幅和前面几幅通常还会是价格相对较低但人气很高的新兴艺术家。还是以佳士得2021/11/9这场21st Century Evening Sale为例,前三幅作品如下:

拍卖会的流程及费用 拍卖会入门指南(1)

https://www.christies.com/en/auction/21st-Century-Evening-Sale-29240?intsaleid=29240&lid=1

这是我直播看的第一场拍卖,拍卖前看到第一幅的估价感觉在这场里是相对便宜的一幅,没想到最终价格直接翻了快十倍,第二幅第三幅也是十倍。还记得第一幅上来起拍就直接6万5,多方买家展开了一场激烈的火拼,给看直播的我带来了巨大的震撼。这也是拍卖行想要达到的效果,通过一个有力的开场调动全场的氛围,让买家上头争取拍到更高的价格。

3. 拍卖会的标名字是怎么起的?

因为拍卖会的拍品是需要卖家委托给苏富比拍卖的,所以拍卖会里的东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某段时间里收到了哪些作品。我已经不止一次看到拍卖会起名叫modern evening sale,20世纪,21世纪,contemporary,old masters等等等等,通常是一个比较笼统,概括一个时间段的词。拍卖会卖得比较多的还是现当代艺术,鉴于旧一点的知名作品基本都在博物馆里,古典艺术拍卖里会有很多作者未知的作品(有点宋代民窑出土的瓶子那种感觉)。

还有一种会起名叫某某collection,比如纽约2022秋天的Macklowe和Cox Collection。这种一般是某个收藏家的一套藏品,由于种种原因(通常是离婚了,破产了或者去世了)现在把一整套拿到拍卖行卖掉。藏品往往是某一特定时期的作品合集,比如一系列印象派作品(Cox)或者现代艺术大师作品(Macklowe),因为是人家费了好大力气才集齐的一套东西质量通常也比较高。这种拍卖总会给我一种,卖家伤心买家狂喜的缺德感,然后看得很开心。

至今看过名字最离谱的是苏富比那场横跨500年的“伦勃朗到李希特(Rembrandt to Richter)”,伦勃朗和李希特只能说是八杆子打不着,除了两个人名字首字母都是R之外我是想不出有什么共同点。虽然可以理解苏富比想搞得宏大一点显摆一下他们划时代的直播技术,但他硬圆的样子像极了写论文的我。

4. 每场拍卖会里坐在两边打电话的那些人是谁?

这些人不是买家,而是苏富比的员工。他们是买家的代理人,通过电话和不在场的买家沟通情况,替他们参拍。一些买家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到现场来,可能是觉得现场人多嘈杂好烦哦,可能是太忙了没空来或者人不在这个城市,可能是不想让人知道自己买了哪几幅,总之就是没来,但是也想实时参拍。甚至有时候他们来现场了,但还是选择打电话参拍,就是为了保护隐私。为什么用座机不用手机,可能加密通话比较安全吧,说话的时候遮住嘴也是为了保护隐私。

因为是员工,所以拍卖看多了会发现基本每场都是那些人,甚至还能认出来,感到几分亲切。当然,拍卖师本人也认识他们,毕竟是同事。拍卖师也是代理人,所以会发现有时候打电话的人上台主持拍卖了,有时候主持拍卖的下去打电话了。

除了两边的人,坐在会场中间的就是到现场参拍的买家和观众了。

5. 为什么拍卖师本人也会参拍?

有些没来的买家(absentee bidder)会提前和拍卖行说好他某件拍品的预算,然后让拍卖师本人替他出价。比如说某件作品买家接受的最高价是一百万,那在价格到一百万以前拍卖师会替他根据现场的进度加价。虽然我没买过,但我认为针对有兴趣但又不一定要买的拍品,这样可以有效防止被在场氛围搞得上头,花了原先预算好几倍的钱。在价格超过一百万后,拍卖师会说"I'm out",意思是absentee bidder的价格被压下去了。

6. 开场拍卖师说的那一堆是什么意思?

虽然香港以外的大部分拍卖会都是用英文进行的,但其实并不需要英语很好才能看懂。除了开头结尾一些话,拍卖师说的内容基本上只要听得懂英文数字就理解大半。

在拍卖开场时拍卖师会简单介绍一下本场拍品,给接下来的拍卖打广告(有时会在结尾打广告),然后就开始讲拍前须知"a few housekeeping notes": 在拍品到底价前,拍卖师可以帮卖家出价,意思是他可以制造一种有人在参拍的感觉抬高价格。也许会有人觉得这好吗这不好,但他已经提前告诉你了,不接受可以不买。还提到一个术语,“as is basis”,大意是免责声明,拍品状态以实物为准那种感觉。

还有就是让大家好好交税,以及说了一下手续费(buyer's premium)的具体计算细则。此外还提到guarantee和irrevocable bid两个术语。拍卖行会给部分作品提前找好guarantee担保,意思是如果在拍卖时没人拍到底价会由担保方以底价(reserve price)或略高于底价的价格买走。底价是卖家接受的最低成交价,低于这个价格时作品会被收回,有时是给拍卖行下次找机会再卖,有时是还给卖家。有时底价很低,有时可能只比最低估价少了一点点,但底价并不会公开。这样想来,闲鱼上那些“有心理价,不到流拍”的拍卖也很符合拍卖行的规则。irrevocable bid字面意思是“不可撤回的竞拍”,和guarantee有点类似又不完全一样。因为是偏法律的词,我被网上的解释绕晕了,可以简单理解为担保,并不太影响观看。

7. 为什么拍卖师会说"give me five"? 他想和人击掌?

拍卖师有权规定下一个参拍人要加价多少。比如一件拍品现在的价格是100000,而下一个接受的价格可能是150000,也可能是120000,拍卖师一般会根据场上氛围来决定加多少,他不但可以说给我5,还可以说给我10。在这种情况下拍卖师说give me five的话下一个接受的价格就是150000(不过15万的话他更可能会说give me fifty,因为按英文习惯15万是150,000,即150千)。这样可以防止奇奇怪怪的数字出现,比如什么我加1块钱这种。

8. 为什么拍卖结束的时候有人给拍卖师递了一副白手套?

如果整场拍卖的每一幅作品都卖出了,这场拍卖就是white glove sale,而拍卖师会得到一幅白手套作为纪念,因为这种情况比较稀有。为什么是白手套,网上说是因为搬运艺术品时会戴白手套,表示特殊对待。我很想知道,拍卖师收到的手套下台后是还回去了还是可以自己带回家留着,这样等老了回忆往事还能看着自己的一溜白手套说,当年我完售了这么多场拍卖!

既然完售是稀罕事,说明流拍才是常态。当一个拍品没到底价时,会被记作bought-in,拍卖师通常会说"pass"。Pass的时候也会敲锤,拍卖师神情自若的样子总给我一种其实卖掉了的错觉。当然这也是刻意为之,不能因为一件作品流拍影响场上的气氛。

9. 为什么拍卖结束后官网上拍品的价格和直播的时候不一样?

拍卖时卖出的价格是成交价(hammer price),之后还需要交buyer's premium,基本上是给拍卖行的手续费,以及按不同地区税率交税。佳士得这场中6200万美元的梵高最终价格是7135万,拍卖行手续费收了900多万,可以说是开张吃一年的程度。更何况他们还不是一年不开张,他们一年到头都开张。

拍卖会的流程及费用 拍卖会入门指南(2)

https://www.christies.com/en/auction/the-cox-collection-the-story-of-impressionism-evening-sale-20376-nyr/

10. 我不买,就看看,可以去预展和拍卖行现场吗?

可以。比如北京嘉德的员工向大家介绍过拍卖会的预展是免费对公众开放的。这很可能是大众最后一次见到拍品真迹的机会,因为被买走后就是买家的私人藏品了,如果买家不对外展示多半不会有机会再看到。所以有条件的话一定不要错过这个白嫖的机会。

拍卖会也是免费对公众开放的,但现在由于疫情原因可能会限制人员入场,具体情况可以向你想去的拍卖行咨询。有生之年去现场体验一下拍卖会的氛围也是一种别样的乐趣,别的娱乐活动可能要钱,但看拍卖不要钱,不看白不看,看了不白看。

以上内容是我在看拍卖过程中自己所总结的,如果文中写错了或者没提到的内容,欢迎大家在评论区指正和补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