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伏妖篇有过执着才能放下执着(立戒制欲免身之困)
文 \ 砂锅君
降魔之后,自然是伏妖!
魔和妖有什么区别?
所谓魔由心生。一切的心内恐怖,都是由自己的心变化造作而成。整个《降魔篇》之中,所降之魔,鱼妖、猪妖和猴妖,分别对应着心所经历的痛苦、执著,以及无牵挂。如何面对痛苦、怎样放下执著,以及如何面对毫无牵挂,是心生三魔。
经历痛苦而异变,因为执著而化形,号称无爱而称王,使每一颗原本能爱之心逐渐为魔。不仅玄奘,每一颗平凡的心灵都在经历这些,影片于此显出超越影视的意义,契入哲思。因此能够降魔者,也只有玄奘了。只有他经历村民给予的痛苦而不改其心,心生爱意却不贪占。即便最终面对的孙悟空,所谓妖王之王,那游戏一切,自私任性;不爱任何人,所以骄傲称王,有恃无恐的心,玄奘最终仍然顿悟了爱。
因为不爱,正是一颗心最大的魔障!
一一降住,收为徒弟,这惊心动魄降魔斗法其实不过都是方寸之间的变化,只在灵台之中。最后所安抚的只是自己,收拾住的只是玄奘一个人的心。那么其他人呢?既然号称度化众生的大乘佛法的弟子,自然还要面对如何度化众生的问题。
这是伏妖篇的缘起。
影片的名字是西游,分为降魔篇和伏妖篇,降魔者,自度自立;伏妖者,度人立人。如片中玄奘所说,“换我一个人取经,我早就走到了,带着你们多麻烦,所以不是你们帮师父取经,是师父帮你们几个积善修佛,我今天讲得够清楚了吗?”
何为伏妖?所谓妖由人兴,是说人败坏了正行常道,所以导致妖乱之事的发生。看到了这一层,才知道伏妖篇所伏之妖,不是九宫真人及其手下的蜘蛛精、红孩儿和白骨精。不说其他,光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九宫真人及其手下,不沾一个妖字,但是玄奘的三个徒弟,才是鱼妖、猪妖和猴妖。
伏妖篇不是降伏他人,正是玄奘自己的三个弟子!所以伏妖篇整个影片之中,主体的情节,都在玄奘和三个弟子之间的互动,这些互动都是在面对蜘蛛精、红孩儿、白骨精以及九宫真人之间发生的。每一次的外部扰动,玄奘就要调整自己对徒弟的行为,这意味着什么?说白了,正是玄奘在修正自己的言行。
魔由心生,拷问的是本心;妖由人兴 考验的是正行。降服内魔,靠的是儿歌三百首,一颗纯净无染之心; 伏灭妖物,需要的是自身的正行无偏。
以此,来看看伏妖篇的故事。
伏妖篇的故事开始,是两个前奏。第一个是玄奘一梦。梦中的玄奘也从睡梦之中被唤醒,他已经到达了天竺,而且变成了一个巨人,周围之人皆细如蚁虫,就连他的师父也是。而师父的出现,不作他务,居然是为了给玄奘颁一个所谓的终身成就奖。志得意满,顶后生光,玄奘也洋洋得意之际,幻光流窜烟火,炸开一梦!
这一梦作为开篇,是个隐喻。梦中的玄奘何来?正是玄奘平日的内心。梦中的玄奘自得自满,言语动静都显得自大的很,对功业成就沾沾自喜,对荣耀赞颂来之不拒,就连他的师父在他面前也变得小了。这就再明白不过了,这一场戏,表现的是玄奘的自大。那一个巨大的身形,正是玄奘的自大之相!
人是会自大的。知人所不知,能人所不能,从自我肯定开始,往往显露出自大之相。比如在日常之中,当人说出一句“你居然连这都不知道”,或者“你竟然连这都做不好”,其中惊讶,不是真的讶异,说出也不是因为关怀,而是深藏内心深处的自觉高人一等。
玄奘当然有理由自大,降服内心三魔,踏上西行取经之途,在梦中还已经取得了真经。他当然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更深切地从自己降服内魔的过程中,明白自己做的事情将会给众生带来多大的意义。这就犹如一个身家巨富之人,救济了无数濒临饿死之人,对于自我的善举,难道不会有一丝的肯定?
纵使三魔已降,仍惧一缕贡高我慢!
所谓的终身成就奖,就意味着玄奘在内心深处认为自己已经做到了一身成就之事。既然是终身成就,此外当然再没有别的事可做了,他已经到达了巅峰。这显然是成就之心引发的自大之念。其实终身成就,当然是行于终身,只要还活着,还有一口气在,就不算是结束。
人就是如此,并非不努力,但是努力是为了某种结果。当自己想要的结果已经得到,目的已经实现,就不再努力。此为有求之心,不是本然。好比是将日子分为工作日和休息日,工作的时候想着自己这般拼搏是为了好好休息,休息的时候又尽情放纵令自己心满意足,使得工作和休息两者都失去了自身的意义。
所谓度化众生,也并非目的,其实就是自己生命本身的决向而已,又岂会是真的前往某地拿到一些经书就可以完成呢?众生无尽,度化自然无尽。人的一生有量有限,但此度化却是无量,哪里会有尽头,又如何有真正的尽头。从凡夫而言有所谓成就,从佛法而言,却是无量。所谓无量,就是没有尽头。
由此顶光窜火,幻心炸灭。
如此开头,便是立下此片的旨趣所在。此心有求,如何上路。
这一段情节之中有两个有意思的地方,第一个是天竺小人们叫醒玄奘的方式,是烧了一个他的鼻孔,以及用木刺刺他的脚心。叫醒人何以用这样奇怪的方式?这恐怕不是什么天竺的风俗。鼻子冒烟,是内里有火;脚心受刺,是路有荆棘。这两者正应对的是玄奘的西游之路,内里不和,荆棘生路。
第二个是师父抛出一个绳钩,钩住了玄奘的另一个鼻孔,却钩出了鼻血。师父本是一直牵引玄奘之人,在降魔篇之中处处指点指引,但是这一下表示师父牵引不动巨大的玄奘了。巨人的自大是在自我肯定的基础之上的,犹如一个孩子长大了,会自己辨别对错,自有主张,不会再有师父的引导。所以影片之后再无师父的踪影可见。
西游的故事,不在取经,恰在正面万千妖魔。我喜欢西游两个字,而不是西行。西行是向着佛陀而去;说西游,却重在游历,以一颗佛心,游历诸般妖魔之中。
一梦破碎,玄奘醒来,眼前出现巨人,不过是一个踩着高跷、身穿戏服的滑稽,一如梦中巨人自大,原来不过好笑。所处的真实是乌云漫天、雷鸣电闪,狂风大作之中,自己是一个病体,身在一个怪葩百戏团之中。
如何理解这一场戏,究竟表达的意图在哪里?观众自然看见了所谓的班主头上插着的糖葫芦,呼应之后比丘国中红孩儿所化的国王手中的糖葫芦;而班主手中所持的,总是用来捅玄奘的异形烟斗,其形状正是与后来红孩儿和猴子半空大战所喷出的火焰之形一模一样;班主身边还有一个手脚都套满金色圈的光头人,手脚的金圈像极了之后红孩儿的手脚;那位往玄奘钵盂里面扔两枚铜钱的大婶,满额头的红点,对应之后的地底大蜘蛛头上的不少红色眼球;乃至于还有一位面画脸谱,连着脸颊两侧都挂着面具之人,犹如三头六臂身……
诸如此类,象征多喻,但一言以蔽之,都和之后所遇的妖物形成呼应。
这场戏,是从百戏团众人要求玄奘表演开始的,这一点与在比丘国之中别无二致。开始是三个徒弟极不情愿的表演过程,到最后是猴子的大爆发,几乎摧毁了整个百戏团。这个过程展现出的是玄奘和猴子的矛盾,包括玄奘对猴子的各种呵斥教训和压制,尤其是金箍落地,更是体现了玄奘对猴子处于极为微妙的控制和失控之间。
在猴子爆发之时,有一个有意思的转折,那就是玄奘鼓励众人和自己一起骂臭猴子,转眼众人消失,却是躲到了一个帷幕后面,各摆造型,犹如在舞台之上。或者可以理解为,在此之前,是他们看着玄奘师徒表演,而在猴子爆发之后才揭露真相,其实是玄奘师徒,一直在看他们表演。
猴子爆发,百戏团众人跪地求饶,贡献自己的财物,拿着刀架在脖子上求饶。这样举动,显示玄奘等人是打劫的强盗。尽管玄奘此前一再解释他们是来自大唐的专业驱魔团队,但此时也是多说无益了。
就此,百戏团一场戏,表明了这本电影的矛盾构建基础。矛盾核心展现在玄奘和弟子之间,尤其是跟猴子之间,由此延展到玄奘师徒和所遇众人之间的行为认知问题。因为玄奘师徒内部的不统一,导致在对外时候呈现的不一致。当你口口声声在说驱魔的时候,却因为暴力凸显,被人误解为是勒索的强盗。
所言和所行不一,是问题的根本所在。如何约束一身之行,于所遇之中不乱,这是伏妖篇!梦境之中,玄奘已是终身成就,那是降魔内魔的成就,自度的完成;但是梦境醒来,玄奘行犹未足,是伏妖的未完成,度人的不足!这两场戏一内一外,互为表里。
玄奘在前面狂奔,身后的三个徒弟花式腾空而起,猪妖翻转、鱼妖扭动、猴子腾云驾雾,只有玄奘脚踏实地;倘若没有大智慧,如何慑服这三个飞天遁地的妖物呢?
至此,影片出现片名,西游,伏妖篇!
1、蜘蛛精
接下来是第一段戏的开始,关于蜘蛛精。
蜘蛛精所展现的是欲望,处处显露迷人的媚态。三个道士并非无能蠢货,分析头头是道,可是明知有妖怪,但还是找错对象,表示理性的认知,无法阻挡内心的欲望的认定。在他们心中,并不希望漂亮性感的戚秦氏是妖怪,所以不到最后一刻,始终都不愿意先去印证。即便
最后,戚秦氏现出原形,道士却说了一句“大闸蟹!”
为什么喊出的是大闸蟹?不是应该喊一声“蜘蛛精”或者“妖怪啊”之类的吗?因为这个道士的内心,不是男女,就是饮食,满满的都是欲望。听见两个老太婆是她女儿这样荒唐的话,却夸人幽默;发觉老太太并不是妖物,立即转而怀疑那两个老太婆,并说忍了很久了,他忍得是什么呢?;看见了蜘蛛现形,却是第一时间联想到的就是吃的。
欲望之蒙蔽,并非让人变得无知,而是让人在明明知道的情况之下,仍旧舍不掉、斩不断、放不下。
明明知道是错的,但还是忍不住去做,因为欲望强大,难以自控。
这边是三个道士沦丧欲望之中,镜头拉动,蜘蛛精所在大宅成为山中一团灯火,而镜头拉近,山中另一团灯火处,是玄奘师徒,瞬间形成对比画面。相较于三个道士被欲望吞噬,这边的玄奘正在以一根藤条教训猴子。
画风清奇啊!在残破的佛像面前,玄奘手持藤条鞭笞,逼得悟空显露原身,八戒和沙僧旁观。沙僧说明藤条的来历和强大,而八戒则心心念念,希望猴子一口咬死师父。三个徒弟,都有异心,只是被玄奘慑服。
三个徒弟各有其特点,八戒犹如欲望,表达直接;沙僧好似理智;自作解释;悟空则为情感,易感易动。这跟他们在《降魔篇》的设定也有承接,经历痛苦,获得经验教训化为了理智;执著成魔,求而不得造就的是巨大的欲望;无情无爱,深受大爱感染转化的就是情感。所以当玄奘说出要解散团队的时候,沙僧首先分析,察觉师父言语不善,觉得是要咔嚓他们,是理智的判断。面对生死,欲望自然不安,所以立即有八戒端药上前,谄媚跪求说出了一段兄弟心连心的话。
玄奘也跟着说出了师徒心连心的话,并由此说出了取经真正的目的,讲的的确是够清楚了。但是,心通从来不是靠嘴巴说通的,此时师徒正是相互离心,又怎么会真正的心连心呢?所以八戒说出心连心,却是被猴子一通乱拳。玄奘说着心连心,猴子面露非常不屑。
玄奘说出散会,表明这一场正是表现师徒之间的矛盾的。各自躺下之后,出现了充满寓意的画面。玄奘躺下,身边是一尊木刻的佛像,但是转眼就看见玄奘是抱着猴子,还亲吻着猴子头上的金箍,到了第二天早上醒来,玄奘所抱着的仍是一尊木刻佛像,身边只有八戒和沙僧,却不见猴子。
显然,猴子就是那尊木刻佛像。这是为什么,猴子为什么会成为木刻佛像?这一点影片其实是有交代的,在猴子变成木刻佛像之前,交代了猴子的一个梦。在梦中,猴子经历的是被如来神掌打趴下的过程。如何理解这个梦?猴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其实要和现实对应,才会明白。
梦中是猴子被如来神掌镇压,但是实际上在现实中是被玄奘给抱住,玄奘表现出的是深深的眷恋和爱意。这才是玄奘真正的如来神掌!早在当初《降魔篇》之中,玄奘念诵大日如来真经降伏猴子,真经之上就明明写着“情见汝爱”。降伏这无情的猴子的,并非什么如来神掌,而是玄奘心中的大爱。那舍生忘死的大爱,降伏了这无情的妖王,到影片后期猴子说出所谓“治不好的偏头痛”,他头痛的是什么,其实就是感受到的这份大爱!是震动了他,却尚未学会的大爱!
既然是爱,为什么会化为如来神掌?因为猴子只是从玄奘身上见到了这份大爱,他被震动了,由此降伏,但并不意味着猴子真的就理解乃至生成了这份爱。这份大爱带给他更多的让然是心中的震撼,甚至让他感觉到了害怕,在梦中化为了自己被镇压的想象!
这一点就好比我们平时看见了那些震撼人心的故事,比如战争年代上战场的英烈,比如在平凡生活之中做出了极为不凡之举的人们……当我们听闻这些故事,往往首先不是感动,而是震惊;然后再比对自身,便会知道自己做不到;而当一念设想假如自己处于那种场景之际,更是会立刻产生退缩的念头。
生活之中,任意的一顿饥饿,切菜刀伤,已经让我们感到痛苦,何况面对一份可以抛弃生命的大爱。让一颗无情的心,会感到如何的不可思议,如何的恐怖。在这样的笼罩之下,心会被折服,也会被降伏,但终究不会那么快领悟那颗心。
这就是猴子化为木刻佛像的原因,被降伏而向佛,徒有佛像之表而内中结实,只是木块,并无生机。
这一点也是猴子和玄奘师徒关系的实质,玄奘镇压猴子的不是金箍,猴子自己可以随时摘掉;也不是那儿歌三百首,猴子动动手指,就用佛珠塞住了玄奘的嘴巴,镇压住猴子的就是当初的那份大爱!
当然,对于玄奘的大爱,猴子心中的害怕也是复杂的。甚至带着某种羞耻而产生的愤怒。身为妖中之王,自有骄傲。猴子和玄奘不能齐心,关键就是在这里。玄奘想让猴子明白的,但所用的方法颇为暴力。这就好比是任何一个家长,都想让自己的孩子明白一些道理,但是却忽视了真正的方法是应该先去尊重和明白孩子的阶段。
猴子被玄奘抱住,成了木刻的佛像。对八戒和沙僧的处理,也很有意思。首先八戒是欲望的象征,所谓淫者见淫,看见玄奘抱着猴子,说出了师父的境界,连大师兄也不放过。沙僧表达理智,却有洞见,说师父抱的是另外一个人。
两个家伙睡觉也很奇怪,八戒钻在了一堆枯叶下,而沙僧则是以黄土覆身。但是到了第二天醒来,八戒和沙僧身上,披着的分明都是毯子。看来之前的画面是有心的设计,是意象的画面表达。枯叶黄土,覆盖其身。枯叶是秋风萧瑟之象,黄土则有敦厚本分之重;这就是玄奘对两人的处理。八戒多欲,所以律之以秋气;沙僧贼智,所以重之以土实。虽然如此,八戒还是口无遮拦,而沙僧仍旧逞其私智。
明白了这些,才会对蜘蛛精的那场戏有一些别样的理解。眼前个个妖艳的美女都是蜘蛛精,对于这一点,师徒四人心里都是完全明白的,但是各自表现不同。玄奘是为了度化,所以要赠送免费驱魔服务,这一点犹如之前在《降魔篇》,他不是要杀灭妖怪,而是祛除魔性;至于猴子则很简单,对玄奘的揣着明白装糊涂不屑,他并不认为玄奘能做到,到后来他就明白质问玄奘,我也对着你笑,你觉得我是爱你呢,还是想杀你呢?
八戒则简单,面对美女就是直接的欲望,忽然变化成一个公子哥的模样,风流俊俏,连配乐都变成了梁祝。梁祝表现的爱情,配在这里形成的是反讽。世上所谓的爱情,大多不过是欲望的遮羞之辞罢了。口上的爱语,不过是自己欲望的信使。
对于八戒象征欲望,这一段蜘蛛精的戏份描写是很直白的。比如那几句台词,蜘蛛精说,你有没有搞错,我是蜘蛛,八戒回答,我也是只猪,由此露出猪相,表达的是欲望的特征之一盲目,不辨对象,冲破人形,还原为动物;而八戒扯住那蜘蛛精的丝不断拉动,直到把蜘蛛丝都拉完了,他一边拉一边说的是,你越反抗,我越强壮,表达的就是欲望的特征之二遇强则强。欲望就是如此,越是压制,越是反弹。
至于沙僧,整本电影之中,几乎是在担任一个解说员的工作。为什么说他是私智巧慧?沙僧表现的是人的经验和理智判断的部分,面对事件,他是冷静而不盲从,能够看穿一些表象,但是往往言语乖违,自成解释,脱离不了一井语天的狭隘。所以看似是一个看穿一切的人,但实际上正如玄奘说的,他的智力有点问题。
面对蜘蛛精,他对玄奘的做法也是无法理解的,好好煮的粥不吃,却来和蜘蛛精敷衍来去,尤其是对蜘蛛精的食物,显然是有问题的。理性就是这样,一是一,二是二,偏重事实,注重逻辑,但是看不见更高的意义。
理智就是如此,是生命的旁观者;欲望,则是生命的体验者;至于情感,则是生命的行动者。从中可见三个徒弟。
玄奘说要送免费驱魔,但是妖物不承认,是不愿被度。对方既显露态度,代表情绪的悟空首先有了反应,开始上前刺激对方,大喊扑街。意外的是妖物未动,却刺激得沙僧踩着桌子而来,一拳打爆猴子的脑袋。情绪躁动,首先崩溃的当然是理智。
什么是扑街?在粤语之中,扑街的发音和另一个词几乎一样,那就是:破戒!
要施展暴力除妖了,自然是破戒了。破了大乘佛法弟子度化而非仅仅杀之的戒律!
和蜘蛛精斗,象征的就是和自身欲望斗争的过程。欲望是个有趣的话题,因为欲望是始终存在的,是藏于身心的深处的庞然大物,犹如在影片之中的深在地穴的蜘蛛。而这庞然大物,并非自身实体,是由各种小蜘蛛组成。表示内在的欲望之大,是积累散碎欲望而成。欲望越多,合成的欲念就越大。
在人面对自我的过程之中,首先就是要面对自己的欲望。饮食男女,是人之大欲存焉。生存和繁衍的本能,可以说是人的底色。看蜘蛛精的造型也有这样的暗示,妖身之下居然还有人身,表示人性和动物性一体,不过却是颠倒的,是人为欲望所主宰。
欲望是人主动地亲近,面对蜘蛛精,玄奘其实和三个道士一样,虽然明知是妖,但还是受到欲望的影响的。只是在他而言,认为自己是在用真诚去感化。欲望就是如此,明知是继续向前有害,但还是忍不住向前走了一步,因为理智是无法战胜欲望的。这样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理智受到了伤害,正如情节所展示的是沙僧的中毒。要知道,沙僧中毒是自己将毒液吸进去然后吐出来的。一吸一吐,没有深受其害,但是也受到了沾染。
那什么可以战胜欲望呢?唯有真实的情感。欲望是一股刺激的狂热,毫无根基,唯有真情才能让人从躁动狂热之中冷静下来。影片表现这个胶着的过程,是猴子伸长手臂和蜘蛛丝进行拉锯。否则以猴子的能耐,何必要如此拉锯?
而且在影片之中,一直都是猴子在克制八戒。从一开始在怪葩百戏团的时候,当八戒对女人露出好色的时候,也是悟空在玄奘的命令下,用身体撞开了八戒。还有在刚遇见蜘蛛精,八戒喜滋滋地冲上去,以及在饭桌上八戒第一次变身成为公子哥,都是悟空挥拳直接打爆了他。
师徒的关系之中,在怪葩百戏团的一幕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八戒和沙僧出场都是锁在笼子里,唯有悟空是趴在树上。人的欲望和理智都需要约束,欲望盛则乱,理智狂则妄,但是情感是唯一难以约束,又是能够约束欲望和理智的。欲望多而焦躁,理智强则干枯,两者都需要真实的情感来润泽,方得平静。
和蜘蛛精相斗后,是经历了一场欲望的考验,师徒团队出现了问题。问题的核心是什么?影片用一种异化的手法表达了,那就是玄奘失声了!经历欲望,怎么会是失声呢,其实是失身才对。八戒也说了,他已经和大长腿互相摸过底了。
八戒就是玄奘,但玄奘却不是八戒。
沙僧说玄奘在想段小姐,他是如何判断的。因为经验,在过去段小姐接触玄奘的时候,也曾经用过色诱的方式。就是从高老庄饭店逃出来,段小姐为了治伤,让玄奘按住胸口,玄奘流鼻血了。
玄奘在月下提灯雕刻佛像,明月被乌云遮住一半,晦暗不明。自性不明,所以需要点灯照亮。雕刻佛像,是修正样子,玄奘在反省自己,修正自己。但因为欲望,情感对自己起了反感。真实的情感就是如此,会鄙夷自己的欲望。人也会因为自己的欲望而感到羞愧。
猴子说玄奘在突破他的底线,各种撩他,是人的情感在自白,也涉及了人对行为的反省。因为情感而亲近,和因为欲望而亲近,从亲近的行为而言是没有任何区别的,但是从出发点的心意来说,却有天壤之别。
本来是为爱而感动的猴子,看见了玄奘居然是这样的,是看见了玄奘的欲望。一个和尚跑进一群莺莺燕燕的女蜘蛛精洞窟里,说是为了度化,谁信呢?猴子觉得受到欺骗,妖王顿起杀心,原来所谓的大爱并不存在,这是他怀疑玄奘之时。
玄奘也感受到这份杀机,所以才会出现月下求佛祖的情节。但这是错误,玄奘所代表的就是生命真实的本身,说白了他就是佛。不向内求,反求于外,不立自己的正行,反而希望得到外力的协助,这就是迷惑,所以玄奘一求,立即出现乌云遮月。
玄奘想听见一个屁声,结果就真的听见了一个屁声。八戒听见玄奘的求告,无视威胁,转而就去煽动了猴子。猴子逼杀玄奘,使得玄奘跌落悬挂,落在一棵树上,危急之刻,天上突然降下光芒,让猴子顿时收了杀心,不敢继续造次。
这里面出现了一句台词,在猴子要动手之时,玄奘说自己要补个妆。这句台词之后也有出现,究竟是表达什么意思呢?补妆,是演员的事情,之所以要补,是之前的妆容坏了。所以知道天上的光只是表演,玄奘此时,是使不出如来神掌的。
此时再看八戒和沙僧,沙僧中毒之下忽然变回了原形。八戒说他太帅了,沙僧居然信以为真。八戒说,骗你我是猪。八戒当然是猪,所以他也是在骗他。这不是故意搞笑,表现的是沙僧的自我膨胀,以及八戒是个可以当面扯谎的家伙。
沙僧变回鱼身,是理智退化。而紧接着八戒就被悟空一顿暴打,揍成猪头。随后在上路的时候,更被猴子用铁链锁住了,这是对于欲望的禁锢。因为整个蜘蛛精事件,就是欲望作祟,需要被限制。八戒被鼻涕喷了一身,转而找木塞塞住沙僧鼻孔,是理气不通;而玄奘则问猴子,沙僧什么时候能够恢复人形?猴子却反问,师父你想知道吗?
玄奘却回答,不想。为什么不想?
与其有作乱的理性,不如让它保持安静!
在《西游记》原著之中,蜘蛛精一节出现在盘丝洞的情节之中,是书中第七十二回“盘丝洞七情迷本,濯垢泉八戒忘形”。有代表本心的玄奘的迷本在先,才有代表欲望的八戒忘形在后。
更多精彩影评,请关注此公众号,谢谢!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