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城来历 牛城坊间老俗话听着那么亲切

牛城来历 牛城坊间老俗话听着那么亲切(1)

  解放初期,一城四关的邢台,人口仅2万7千余(根据首任邢台市长李庆伟1946年5月在市参议会上的讲话说的),大都是祖祖辈辈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本土市民,说的是地地道道的本土邢台话。我从十来岁来到邢台开始,听到的就是这种朴实、直白、接近豫北语音的邢台话,且先入为主,这种话经耳入脑,扎根于心,是邢台人沟通、交流的主要工具。

1956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此后又随着冶金厂、车辆厂、红星汽车厂等大中型企业的迁来,东北话、天津话、北京话等渐渐渗入本地,一时间,在邢台地面上听到的话语呈南北交汇、土洋兼融状况。改革开放以后,“新邢台”人逐渐成长起来,一大批从小就口操普通话音韵的社会中坚占据了学校、市场和工作岗位的语言主流,真正土生土长的邢台方言,反而成了明日黄花,只有在老家砖屋、田间地头,从爷爷奶奶口里才能听得那么只言片语。现在探讨、追寻、搜集本土方言的热潮方兴未艾。为此,再举数例,与好者共识之。

  生活俗话

  “干茧儿”

  邢台人把干活儿俗称为“干茧儿”,如:“放暑假了,别光去外边疯,在家里多帮助大人‘干’点‘茧儿。’”这是指的家务杂活。范围再大一些,工作也叫“茧儿”:“你现在在哪儿‘干茧儿呢?’”、“我都毕业两年了,到现在也没找到个正式‘茧儿。’”“茧儿”,多么形象的美喻啊!勤劳的春蚕,经过一春的桑叶饲养,渐渐长大,待到四月小满,只只都吐丝作茧,昼夜不息,以报答主人的养育之恩;

  “厦啊”

  做饭的地方。它没有厨房那样“正规”,也不是露天那么“寒碜”,一所比较简陋而又成形的去处,被称为“厦啊”,市边邻村尤流行。说出来时,语尾助词的“啊”要发出带“昂”的混合音才相像。本无半点豪华,偏偏号称个“厦”,不是哗众取宠,实乃知足则安矣!

  “孤连”

  农家小院往往带有一片“附属”的空地,或饲养猪羊,或种植瓜豆,这个空地就被叫做“孤连”,从地貌上看,它既“孤”又“连”;从实用上讲,它体现品位(有院)又具有实用(能生产)价值,此称殊见匠心也!

  “醭”

  这是个轻声字。有两种意思:一是咸菜腌久了,上面起了一层白色的凝结物,邢台人说它“长醭了”,酱油、面酱等也有类似状况;二是擀饺子皮儿、面条时,为避免沾案板,往往要撒些干面粉,这种“辅助面”被称作“醭面”或“面醭”;

  “苦累”

  发音时,“苦”要读作第四声“库”,“累”要读作第三声“垒”,收音短而促。也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意思:一种以野菜拌以面粉上笼蒸熟的食品,叫“苦累”,是过去穷苦人的饭食,现在已进入酒店菜谱;再就是“辛劳疲乏”的代称,“他在城里一天到晚地吃喝玩乐,不知道爹妈在农村多‘苦累’哩!”一个“苦”字,既表意,又状貌;

牛城来历 牛城坊间老俗话听着那么亲切(2)

  “盖的”

  这里的“的”要读成“滴”,“盖滴”,就是说的被子;“铺滴”,是说褥子,皆床上用品。推广普通话以前,邢台人把这个“的”字以及跟“的”字构成的词,一律读成阴平di,这“盖的”就是其一。归真返璞,如今网上一族俏用此“滴”,为网聊平添不少幽默与乐趣,如:“那是不可能滴”、“这么贵,偶是不买滴”等等;

  “云见”

  常听老公数念发懒的老婆,说:“看看,孩子尿在‘盖滴’上都起‘云见’啦,还不快拆洗啊?”老婆反击:“光看见我啊,瞧你裤子上不知咋弄的也是一片片‘云见’啊,穿着上街丢死人啦!”这里,“云见”犹“见云”,把脏水蒸发留在织物上的痕迹形象地称作“云见”,落无定形、毫无二致,足见邢台老俗话的“文学性”;

  “敲假”

  用作物品上,是说其构造简单、不结实:“俺在育才路买了个小板凳,四个钉子一块板,可‘敲假’哩!”;也用来比喻人的体质瘦弱、不起眼:“俺婶子给俺介绍了个对象,黑瘦小个儿挺‘敲假’,俺相不中。”这里的动词“敲”,可当“判断”讲,“假”,即“不实”;

  “行易”

  “行易了”是指对某种行为习以为常、习惯成自然了。如说:“他从小娇生惯养‘行易’啦,到现在连个衣裳也不会洗。”“我吃面就蒜‘行易’了,你这儿连蒜也没有,我咋儿咽得下去?”看到“行易”二字,自然会联想到“知易行难、知难行易”这个传统文化经典意义上的著名命题,截取“行易”当常言,寓体验在先、知行合一之理,纵明代理学家王阳明在世,也不得不佩服我们老邢台人的文化底蕴吧?

  “能”

  这里要读成Neng的第四声,因为实在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字来表其音。“能”在邢台俗话里当动词用,表示“搞、做、弄”的意思。例如:“那个小网网‘能’好了没?等着捞小鱼呢!”指实;又如:“这件事真难‘能’,看来不找熟人办不成!”指虚。如果当叠词用——“能能”,把“能”读为第一声,则表示一个动作:踮踮脚。如说幼儿“会‘能能’脚儿了”,还有老邢台俏皮话儿:“越说你脚小,你越‘能能’!”

  “弄”

  这里要把它读成Nong的第一声,字盘里也无此代用字。“弄”在邢台俗话里表示“拖延、推迟”的意思。如孩子对目前的工作不满意,大人则这样劝他:“先‘弄’着干吧,现在找“茧儿”多不容易啊!”再如求领导给调换工作岗位,领导说:“你再“弄弄”吧,待机会我就给你办。”等等都是;还有一例:“我的手机经常充不进去电,实在不能再‘弄’了,给我换个新的吧!”很显然,这里的“弄”又成了“将就”的意思了。

牛城来历 牛城坊间老俗话听着那么亲切(3)

  交往俗话

  “调”

  “我不待搭理他,不招个‘调’。”这里的“调”不是说的乐曲的音调,也不是讲的戏曲的曲调,老邢台话里的“调”包含着“道理、礼节、世态、人情”诸多意思。话虽如此,二“调”又一气相通。你看,唱歌、唱戏不懂调,势必出现荒腔左嗓,噪音聒耳;做人离了“调”,管保落得亲友疏远、众叛亲离。可见做人知“调”乃交往圭臬,万不可忽视;

  “枵”

  大概这是个难认的字,读Xiao,第一声。当“空”、“虚”讲。有个成语叫“枵腹从公”,解为“饿着肚子办理公务”。可是邢台话的“枵”,却是“害羞”的意思,因为被人笑话感到不好意思、不自在。儿时听大人念顺口溜:“枵,枵,没脸刁,扎到怀里吃包包!”是调侃孩子吃奶的笑语,在一般场合下,可用来形容“不好意思”,例如介绍对象时,媒人说:“害啥枵哩?见见面,愿意就愿意,不愿意拉孤倒。”

  “崔被”

  老俗话里说“已经过去的时光”,不说“从前”,说“崔被”。如:“俺俩‘崔被’在浆水上学是一个班的,黑价又在一个宿舍睡觉,关系可好哩!”虽然“崔被”跟“从前”、“过去”的意思相同,但是在使用上有些区别,即后者可用于一句话的开始,而前者却往往要夹在叙述之中:“从前俺村边还有条小河”,“俺村边崔被还有条小河呢!”大约只有这样说,才能更好体现它的俗吧!

  “雅”

  邢台话发音里,有不少字是把普通话里的三声字读成一声字了,如“骑马”的“马”,“大喊”的“喊”都是。这里的“雅”,用邢台话读成第一声,则表示“他”,第三人称代词。邢台话里可以把第三人称作“他”,那为什么又有个“雅”称呢,在什么情况下“他”不说“他”而改称“雅”呢?告诉您,在对那个“他”轻蔑、讽刺或不满时才这样说呢:“咱能跟‘雅’比?‘雅’是谁?好家伙,‘雅’省里都有人!”

  “一老本等”

  形容一个人本分、规矩、守成。“那孩子?没说的,安安实实‘一老本等’,从来没给大人找过事儿!”这里的“老”,可解释为“原来的”、“天生的”、“一贯的”,如“老习惯”、“老作风”,而“等”却要看作“等级”、“级别”,咱刚才夸的那孩子就属于本分规矩那一“等”的。

  “怪古棒子筋”

  这也是在交往中评价人的老俗话,如:“平常时候他的话比谁都多,等开会发言呀他又一声不吭,他就是这样‘怪古棒子筋’!”邢台人把“古怪”偏倒过来说“怪古”,这本身就够着“古怪”了,接下来又用“棒子筋”形容一个人的古怪程度,质地实密坚硬无比的“棒子”硬要抽出“筋”来,可谓泥固不化矣!

牛城来历 牛城坊间老俗话听着那么亲切(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