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描写贺知章的诗有几首(贺知章告老还乡)

写在前面:

鹤驾吴乡远,遥遥南斗边。”,天宝三年正月,86岁的贺知章辞官归隐,玄宗皇帝率文武百官于长乐坡相送。

彼时,李白正在长安待诏翰林,春风得意,作为贺知章的忘年交,自然也少不了置酒饯行和吟诗相赠。

李白性情豪放,仗剑天涯,四海宦游,对于人世间的分分合合,他并不太在意,况且,贺知章此次归乡还是以道士的身份。

5岁背《六甲》,10岁习《庄子》,李白与道教的缘分始自幼时,所以,他与贺知章除了性格上的相同,还有志趣上的相投。

“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在李白写给贺知章的赠别诗中,我们读不出离别的忧伤,更多的是潇洒飘逸,和来日可期,就如这首《 送贺宾客归越》一般。

李白描写贺知章的诗有几首(贺知章告老还乡)(1)

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

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唐 李白《 送贺宾客归越》

简译:

镜湖水流平稳,波平如镜,风光旖旎,您这位四明狂客归来后,一定会荡舟其上,终日遨游。

晋代时,山阴道士曾用白鹅换取王羲之的《黄庭经》,您回去后也一定会有这样的轶事发生。

李白描写贺知章的诗有几首(贺知章告老还乡)(2)

赏析:

李白这首送别诗清新明快,第一句写其故乡风光之美,第二句赞其性格豪放不羁,三,四句誉其书法造诣之高。

整首诗随意自然,看似随手拈来,实则匠心独运,人物形象鲜明,给人以呼之欲出之感,笔法可谓高超。

镜湖流水漾清波”,首句赞美镜湖风光,贺知章告老还乡,向唐玄宗乞“镜湖一曲”,作为放生池,玄宗不仅赏赐了他,还写诗为其饯行。

湖波绿似鸭头深,一日春晴直万金。”,镜湖又称鉴湖,是绍兴的名胜,风景极美,陆游居山阴,对镜湖情有独钟,写了很多赞美镜湖的诗。

镜湖三百里,菡萏荷花发。”。唐玄宗二十二年秋,李白曾邀友同游镜湖,那美不胜收的湖光山色让他留恋,多年后还念念不忘:“水色渌且明,令人思镜湖。

李白描写贺知章的诗有几首(贺知章告老还乡)(3)

狂客归舟逸兴多”,好友的家乡有那么美的镜湖,此一回,定会整日泛舟湖上,流连忘返,沉醉其中,一定会发生许多有意思的事情。

贺知章晚年放荡不羁,自称“四明狂客”,贺知章以太子宾客辞官归隐,在此诗中,李白之所以不称其为“宾客”,一是表现其豪放不羁的性格,二是表达彼此间的惺惺相惜。

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诗的后两句借典,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老家也在山阴,据《太平御览》所载,王羲之酷爱白鹅,有个道士听说后,就以自己饲养的一群白鹅交换王羲之书写的道教经典《皇庭经》。

与造化相争,非人工所到。”,贺知章不仅诗文俱佳,在书法领域还有极深的造诣,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尤其擅长草隶,有《孝经》流传于世。

先贤王羲之有此书坛逸事,好友回到山阴后,天长日久,凭他的声名和造诣,也一定会有这样有趣的事情发生,隐居的日子一定不会寂寞。

此二句表面上是在说王羲之的故事,实则是在盛赞好友的书法成就,作者信手拈来,洋洋洒洒,不露痕迹,笔法可谓老道,令人叹为观止。

李白描写贺知章的诗有几首(贺知章告老还乡)(4)

写在后面: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送别贺知章,李白也于当年离开了京城,与其说是被赐金放还,我觉得用“听从吾心”更为确切。

与贺知章的放荡不羁不一样,李白骨子里更多的是恃才傲物和玩世不恭,所以,他这样的性格注定不被世俗所容。

于李白而言,贺知章不仅是他的知己,还是他的伯乐,正是因为有了贺知章的欣赏和引荐,才有了他后来的名满京城,以及翰林待诏的机会。

因为懂得,所以相惜。李白与贺知章以诗相知,性情相投,贺知章可以为李白金龟换酒在所不惜,李白也曾与其高谈阔论不醉不归。

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一首仅有短短四句话的赠别小诗,看似信手拈来,却用28个字诠释了挚友情深,和彼此间的懂得,温馨而美好,积极而乐观……

李白描写贺知章的诗有几首(贺知章告老还乡)(5)

注:本文系刘玲子candy原创,谢绝搬运和抄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联系删除,谢谢你的关注和支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