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子报母恩第九集(憨山自叙年谱31集)

各位善知识,大家好!我是神话居士,我们继续介绍《憨山老人自叙年谱实录》中的故事。上集讲到憨山大师离开北京城,要去广东雷州服刑。当他离开监狱,从繁华的街市上走过时,看着那些熙熙攘攘的人流,口中不自觉之间吟诵出了几首诗。其中有一首是这样写的:飘风骤雨一时来,无限行人眼不开。忽尔雨收云散尽,太虚原自绝尘埃。

憨子报母恩第九集(憨山自叙年谱31集)(1)

景物描写了一场雷阵雨过后,路上的行人都被风雨所打而睁不开眼睛,但是很快就云收雨散了,天地又是一片清澈景象。憨山大师的这首诗,其实也是比喻自己的遭遇,就像这样一场雷阵雨。莫名其妙卷入一场政治斗争。还有一首是:空里乾城野马人,目前彷彿似烟村。直须走入城中看,声色元来不是真。

1595年冬天十月,憨山离开北京在解差的押送下,乘船前往雷州从军服刑。有福善等三名弟子陪同,一路照料。其中有一位是憨山的好友,紫柏大师的弟子如奇。他在狱中已经陪了憨山很长一段时间,现在又陪同一起南下,直到南京才分手。

在京城佛门中,龙华寺住持瑞庵和尚和憨山的交情最好,但是瑞庵在六年前就圆寂了,世寿62岁。当时憨山曾经前去探望,瑞庵拉着憨山的手说:“死生梦幻,去来夜旦。我所悲伤的不是自己寿命长短,而是不能和你一起弘法了。”可见二个人很有交情。

憨子报母恩第九集(憨山自叙年谱31集)(2)

憨山在北京还有另外一些佛门中的朋友,都前来相送。在朝廷官员中,憨山的朋友也很多,大家都十分同情憨山。《年谱》原文是这样写的:“朝士大夫,多亵服策蹇相送以津济者。”亵服是指古人家居时穿的便服,策蹇就是骑着毛驴的意思。这些官员不是穿着官服和骑马坐轿,而是穿着便服,骑着小毛驴,来渡口给憨山大师送行,表示一种哀惋之意,也是一种文人之间的清雅。

他们有的人赠送憨山一些盘缠,有的人给广东的官员写信,希望去了那边照顾憨山。朋友们的热情相送,使憨山心存感激之情。当憨山等人的坐船来到山东境内之时,离崂山和即墨就不远了。因为憨山现在是一名起解犯人,就不方便上去与朋友弟子,以及父老乡亲们告别了。于是他就写了一封亲笔信让人捎回去了。

到了这年冬天的十一月,憨山乘船来到了南京。这里是他的故乡。就在六年前,他还曾经护送着《大藏经》,风风光光地去报恩寺安奉,当时的家乡父老们都感觉很荣耀。可现在物是人非,已是朝廷发配的囚徒。可叹人生的无常变化,人世间的一切得失荣辱就像梦幻一样,都是因缘和合而成。

憨子报母恩第九集(憨山自叙年谱31集)(3)

憨山大师让人给家里捎了个口信,邀请母亲前来相见。此时他的父亲蔡彦高已经去世了,他的兄长和大嫂也去世了。只剩下了八十多岁的老母洪氏,洪氏带着孙子叫做蔡可久,来和憨山相见,这是他们母子的最后一面。见到儿子以后,洪氏老太太仍然和六年前一样,表现得非常高兴,好像儿子根本没有吃官司这回事。

《年谱》原文写道:“清因弘法致难,上干圣天子怒,声若雷霆,私念老母,闻之必惊绝矣。乃蒙恩宥以不死,遣戍雷阳。道经故乡,迎老母于江上一见。欢喜谈笑,音声清亮,胸中略无纤毫滞念。因问:老母闻儿死生之际,岂不忧乎?

母曰:死生分定耳,我尚不忧,何忧于汝?但人言参差,于事无决定见,为疑念耳。相与侍坐达旦,即作永诀。老母嘱曰:汝善以道自爱,无为我忧,今亦与汝长别矣。欣然就道,了不相顾。予因感天下之为母有如此者,岂不顿尽死生之情乎?乃为之铭曰:母子之情,磁石引针。天然妙性,本自圆成。我见我母,如木出火。木已被焚,火元无我。生而不恋,死若不知。始见我身,是石女儿。”

于是憨山就问母亲道:您听到儿子我现在生死攸关,难道就没有一点忧愁吗?洪氏却平静地说道:儿啊,每个人的生死都是由业力决定的,我对自己的生死尚且不忧愁,难道还会担心你吗?不过,你打官司的这些日子,传回来的消息很多,有好的也有坏的。我也不知道你的真实情况,只能做一些无谓的猜测,现在看到了你我就安心了。

憨山母子俩就这样一直坐谈到天亮,第二天,在即将分别之时,老母亲嘱咐憨山道:你去了雷州,继续好好修行,自珍自爱,不要为我担心。咱们母子,今日一别,就算是永别了。憨山给母亲跪下磕头。说完以后,洪氏就平静地离开了,连头也没有回一下。

憨子报母恩第九集(憨山自叙年谱31集)(4)

望着母亲远去的背影,憨山感慨万千,他觉得自己和母亲之间,已经完全超越了那种世俗的情感。其实就是因为有这样超然的母亲,才培养出了憨山大师这样的高僧。于是憨山写了一首《母子铭》,来纪念,是这样的:

母子之情,磁石引针。

天然妙性,本自圆成。

我见我母,如木出火。

木已被焚,火元无我。

生而不恋,死若不知。

始见我身,是石女儿。

这个时候,在南京的其他老朋友们,也都得到了消息,纷纷来江边与憨山相见。包括憨山小时候的老师梅斋俊公,以及师兄雪浪洪恩。大家对雪浪洪恩应该印象深刻。洪恩现在已经是江南一带,很有名气的一位高僧了。但是他的性格从小就是那种不拘小节,飘逸放纵。有时候甚至去歌楼酒肆说法,难免会引起一些人的非议。

虽然如此,洪恩在江南一带弘扬佛法的功劳还是很大的,他不但精通经典,而且到处讲经说法,妙语连珠,他座下的高徒也很多。洪恩又善于诗词文章,说话快人快语。他就因为说话太直,无意间得罪了一些人,其中有一位叫做郭明龙的官员,他就对洪恩怀恨在心。他说洪恩作为一名出家人,却不守戒律,于是他就通过官府的力量,把洪恩撵出了南京城。这就是当时著名的“雪浪被逐”事件。

憨山的另一个好友紫柏大师,一开始也不理解洪恩的言行,甚至有些反感。但是憨山给他做了认真的解释,他是这样说的:我曾经观察过洪恩师兄的出家因缘,他出身于富豪之家,是因为听了唯识学而发心的。又是当着玄奘大师的发塔,自己剪发立誓的。他分明就是玄奘大师的高徒,窥基和尚转世。

憨子报母恩第九集(憨山自叙年谱31集)(5)

唐朝的高僧窥基也是出身于豪门,出家后常以装满酒肉、美女、书籍的三辆大车跟随,豪贵的习气不改,当时被人称为“三车法师”。后来在文殊菩萨的点化之下,才去除了习气。洪恩的作风,很像窥基,所以憨山就用这个因缘,来劝说紫柏大师,紫柏听完以后,也就理解了洪恩当下释然了。

憨山后来曾经给洪恩作过传记,说洪恩是:“天性坦夷,不修城府,不避讥嫌,以适意为乐。来去倏然,如逸鹤凌空。”可见他对洪恩的了解还是很深刻的。

憨子报母恩第九集(憨山自叙年谱31集)(6)

现在憨山发配,路过南京城,洪恩自然会特地前来相见,师兄弟二人百感交集,促膝长谈了一夜。中间又提起了重修报恩寺的发愿,憨山说道:“本来我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如果没有这次的挫折,重修报恩寺指日可成。可是现在没有办法了?我只能去岭南了!请师兄另想他法吧,如果我还能活着回来,咱们再一起努力。”洪恩听完以后,神色黯然,只得点头同意。

三年后,报恩寺的宝塔出现险情,是洪恩出面募化钱粮,亲自监工,又重修了宝塔。施工的时候,他千辛万苦,心力憔悴,都累得吐了血,终于圆满竣工了。晚年的洪恩,已经改变了少年习气,吃苦耐劳,表现出一名苦行高僧的风格。他在万历三十五年去世,终年六十三岁。我们今天就聊到这里,感谢您的收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