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快速学会听障人士手语(提示增手语翻译)

统计显示,2019年底上海有持证的残障人士57.8万人,其中听障人士7.6万人。目前,上海正通过配备手语翻译、推送防疫知识手语视频等方法,帮助听障人士更加了解和懂得新冠的相关防控方法。这些疫情“信使”每天介绍防控小知识、复工信息,还有“健康码”申请办法等,让听障观众各得其所。请看新华社的报道↓

怎么快速学会听障人士手语(提示增手语翻译)(1)

“真清晰,一目了然。”“打败病毒,一起加油!”“90后”教师、手语翻译陈伊佳最近经常收到听障学生发来的微信留言。

陈伊佳平时在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担任课堂手语翻译工作。新冠肺炎疫情来袭,她成为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系列发布会6名现场手语翻译之一。

统计显示,2019年底上海有持证的残障人士57.8万人,其中听障人士7.6万人。上海正通过配备手语翻译、推送防疫知识手语视频等方法,帮助听障人士更加了解和懂得新冠的相关防控方法。

手语疫情“信使”

听障学生小倪对陈伊佳这样表达:从手机上看到手语翻译的讲解,很暖很安心。

2月22日起,上海市开始尝试在手机客户端“看看新闻”的直播空间推出手语翻译画面。

怎么快速学会听障人士手语(提示增手语翻译)(2)

2月22日,上海市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系列发布会迎来首位手语翻译张丽君(右一)。(受访者供图)

据了解,听障人士获取新冠肺炎疫情信息的途径主要是手机,但海量信息往往难以甄别,加之中老年听障者以往经常外出聚会交流,如今只能居家,各因素叠加让手语翻译助阵直播的呼声渐高。

2月下旬以来,在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的安排下,葛玉红、张丽君、顾忠、唐文妍、寇辰珠、陈伊佳组成的手语翻译团队,每天由1人轮班,戴着口罩、对着直播镜头现场“解说”,为沪上数万听障人士当起了疫情“信使”。这些“信使”每天介绍防控小知识、复工信息,还有“健康码”申请办法等,让听障观众各得其所。

小框“大”突破

“手语直播画面占了三分之一屏幕,比以前的小框大多了,真棒!”听障学生小倪发来微信。

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理事长、党组书记王爱芬说,设手语翻译,这是国际惯例,最大好处是有助于听障人士第一时间获得准确信息,避免沟通盲点。保障听障者的知情权,要让每个人都能高效防疫。

怎么快速学会听障人士手语(提示增手语翻译)(3)

手语翻译唐文妍(右一)在上海市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发布会上直播。(受访者供图)

按国际惯例,手语翻译的直播画面一般与主讲人同框出现,而过去半个月,上海听障观众点击手机客户端,能从直播中看到占手机屏幕约三分之一的手语翻译画面。听障学生小倪觉得,这是一种进步,上海正越来越接轨国际。

“技术突破并不难。这个‘小变化’得到了发布会组织方、残疾人联合会、转播人员等共同支持,尽可能满足‘小众群体’的信息需求,这是对全体观众的尊重。”上海广播电视台副台长宋炯明说。

来自各行各业,手语让心相通

在上海,服务疫情防控直播的手语翻译大部分是女性,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大学教师、残联下属机构的辅导老师,还有公司职员等。

“从日常的午间新闻直播到发布会直播,一天两项工作前后的转场时间只有一小时,有时不得不放弃午餐。为了进入状态,我们一般提前半小时抵达。”手语翻译团队中最资深的葛玉红老师说。

发布会直播前,手语翻译其实并不了解当天信息发布的各类细节,而是要应对实时挑战,通过个人的听力、脑力、体力,随机应变进行手语表达。

怎么快速学会听障人士手语(提示增手语翻译)(4)

顾忠是上海防控疫情系列发布会手语团队唯一的男性手语翻译。(受访者供图)

葛玉红说,很难“备课”,只能靠自己积累和推断一些专业术语。“手语不仅靠手势,其实是手、肢体、表情、口型等配套完成的一门语言。戴上口罩后,口型会被遮挡,那么配合的眼神及肢体动作也就显得更重要。”

比如“新冠病毒”这个词,不仅有中国手语的全国普及版,也有各地“方言版”,不同的手势服务不同人群,有的上海本地听障人士更偏爱“方言版”。

好在手语翻译都“身经百战”。“有一场发布会,专家引用了黄帝内经,我当时也是一愣,但很快想到可以意译,不在于每个字都重复古文,而在于把全部的含义清晰‘解读’出来。”在一家公司工作的手语翻译寇辰珠说。

最近,在发布会现场陈伊佳还解决了英语单词及风趣比喻交替出现的小难题。“对‘I SEE YOU’和ICU这样的谐音词组,我们也按手语规律,充分表达。”她说。

怎么快速学会听障人士手语(提示增手语翻译)(5)

手语翻译切磋手语手势,图为“新冠病毒”的“冠”字手势。(新华社记者许晓青摄)

闲暇时,手语翻译也会聚在微信群讨论和切磋,怎样做好个人的日常卫生防护,同时把直播发布会的翻译工作做得更出色。

疫情期间,除了增设手语翻译,上海市残联还为听障人士制作了手语视频等,通过微信群、QQ群、短信等推送,普及防疫知识。“不让听障人士‘掉队’,这是上海的温度。”王爱芬说。

来源:新华社(作者:许晓青、杨恺)

编辑:石轶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