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莹小时候背的诗:诗是伴随着你的声音出来的

精品课程

诗是伴随着声音出来的

九十四岁高龄的叶嘉莹先生,在不久前,将自己毕生全部财产捐赠给南开大学,设立了“迦陵基金”,目前已完成初期捐赠1857万元。

这位可敬的老人把全部的身心都奉献给了毕生的志业——中华诗词文化的教育与传播。

叶嘉莹小时候背的诗:诗是伴随着你的声音出来的(1)

叶嘉莹在迦陵学舍前讲话

看过一篇文章讲到:第一次听叶先生讲课时,头发已花白的叶先生一袭长裙,气质若兰,让学生们眼前一亮。及至她开口讲诗,只觉得她整个人一举手一投足都在发光。

很羡慕文章的作者,这样的情景只能出现在我的梦境里了。不过,虽不能亲见,但叶先生的声音通过网络传递到耳际时,依旧带着不可抗拒的魔力。

还记得有一次无意点开一个链接,正是叶先生讲温庭筠的《菩萨蛮》。这种带着儿化音的抑扬顿挫的诵读,连一旁的女儿都被吸引过来,摇头晃脑地跟着读。

叶嘉莹小时候背的诗:诗是伴随着你的声音出来的(2)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这首《菩萨蛮》应该是我记得最牢最有味道的一首了。

每每回想起来,耳畔似乎仍萦绕着先生的声音,比在现场听一位大师课的记忆还要深刻。

叶先生认为,吟诵是学习中国古典诗歌之非常重要的入门途径。她曾说:

中国的好诗,都是带着吟诵写出来的,这个吟诵是口耳相传的。不会吟诵就失去了好诗的兴发感动的力量……

吟诵是一种声音,一种声调。你的诗句不是坐在那里打开电脑,拿一本辞典、找一本诗韵而写出来的,吟诵是要带动一种自然的感发的力量,诗是伴随着你的声音出来的。”

原来,声音的魔力是可以让诗词更加熠熠生辉的。

专业吟诵 情景再现

让孩子从小吟诵古诗词,是叶嘉莹先生近年来一直所致力的事业。在这个过程中,她一直强调兴趣的培养。

叶嘉莹先生曾建议从幼儿园的大班就开一门“古诗唱游”的课程,这门课绝对不要考试,就用唱歌游戏说故事的方式教他们念古诗。

叶嘉莹先生举自己教学的例子:

“我教哥伦比亚大学的小孩子时就是自己花时间画了好多张图画,一个一个的故事给他们讲。

很多人说你不要教小孩子学古诗啊,古诗里面古典太多了,小孩子不懂。古典多一点其实根本没有关系。什么是古典?古典就是古代的故事啊,哪个小孩子不爱听故事?怎么就不能教?”

是啊!哪有孩子不喜欢听故事呢?!

叶嘉莹先生说的讲故事学诗词的课程来了——诗享课堂联合多年来致力于儿童剧的老墨家族,推出《声临其境 趣品诗词》广播剧!

叶嘉莹小时候背的诗:诗是伴随着你的声音出来的(3)

老墨家族

对,你听得没错!是81期诗词情景再现系列广播剧涵盖小学语文新版部编本所有的古诗词。

标准的吟诵,情景的描绘,写诗的背景,诗人的故事,对诗意的引导,通过祖孙三代的精彩演绎,形象地传递给听众。

声临其境 趣品诗词

故事讲得好不好?剧情吸不吸引人?学起来有没有趣?我们不妨先来看几个片段:

叶嘉莹小时候背的诗:诗是伴随着你的声音出来的(4)

《江雪》

唐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小墨(高声):爷爷!爷爷!

墨爷爷:哦,是小墨来了,这么冷,下大雪,你来这干嘛

小墨:我来给您送饭啊,顺便看您钓鱼,钓上几条鱼啦?

墨爷爷:呵呵,一条都没钓上。

小墨:果然让爸爸猜中了,他刚才说您肯定一条也钓不着。

墨爷爷:是吗?他怎么会猜中我一条都钓不上的?

小墨:爸爸说您根本不是来钓鱼,是钓雪,什么是钓雪啊!

墨爷爷:嗯,你爸说得没错。爷爷啊,喜欢下雪天,你看,一下雪,平时看上去又乱又脏的东西全被雪盖住了,这世界看起来多么干净啊。另外,平时人来人往吵吵闹闹,一下雪,人都不出来了,现在是不是很清静?

小墨:噢,我懂了,你不是钓鱼,是钓心情。

墨爷爷:对了,不过呢,更准确说,是钓心境,心境你现在还不懂,长大点多读点书就明白了。

叶嘉莹小时候背的诗:诗是伴随着你的声音出来的(5)

《画》

唐 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墨叔:王维啊,不单是个大诗人,他的画也很好,而且精通音乐。

墨爷爷:苏东坡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品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小墨:是不是就像刚才念的这首诗一样,本来就是画,因为画而作出来的诗。

墨叔:没错,再说说他的音乐才华。传说,有个人偶然得到一幅画,画的是一群乐手在演奏,然后他就想找王维来题诗。王维随便瞄了一眼,就说“这是《霓裳羽衣曲》的第三叠第一拍。”

小墨:不是吧,这么厉害?就凭一幅画,怎么就敢说演奏的是什么曲目。

墨爷爷:就是啊,不只是你这么想,当时就有人不服,特意请来一帮乐师,严格按照画里的样子演奏,结果分毫不差。

小墨:这不太可能吧,太夸张了。

墨叔:这个当然只是传说,不一定是真的,但王维确实是个大才子,这可是公认的。

叶嘉莹小时候背的诗:诗是伴随着你的声音出来的(6)

《江畔独步寻花》

唐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小墨:黄四娘是谁啊,很有名吗?

墨叔:应该是诗人的邻居吧。诗人写这首诗的时候,是因为躲避战乱,临时住在成都,住所就是的现在成都的杜甫草堂。因为杜甫的诗作得好,名声很大,历朝历代,很多人都仰慕他。他死后很多年,原先的住所早就破败了,有一个叫韦庄的也很有名的诗人,因为仰慕杜甫,就在原地重新修建的杜甫草堂,一千多年来,无数次修了倒,倒了又修,一直流传到今天,是非常有名的旅游景点,也是国家重要的文物遗址。

墨爷爷:你刚才说黄四娘呢,那就不知道了,可能是真有一个黄四娘,也可能是张三娘李五娘,文学作品不像新闻,并不一定讲究真实,有时只是代指,并不特指某个人。

小墨:蹊是什么,小溪吗?花满溪,是不是就是花瓣落满了小溪?

墨爷爷:不是,蹊是指小路,是足字旁,不是三点水旁。有个成语“独辟蹊径”,就是这个蹊。花满蹊就是说,花开得很茂盛,几乎快把小路都遮住了。

快听听,小墨、墨叔叔、老墨爷爷“江畔独步寻花"最后结果如何!

好了,剧情暂时就透露这么多了。

叶嘉莹小时候背的诗:诗是伴随着你的声音出来的(7)

又要到暑假了!在传统文化强势回归、语文新课标加大古诗词比重的现实下,老师和爸爸妈妈又要给孩子布置背诗的任务了吧!

担心孩子反感?记不住?三天打渔两天晒网?……

有好剧在,不用担心!跟着老墨家族来一趟诗词剧之旅吧,这一趟,就把新编小学语文81首古诗词全消化了!

每首诗写的什么内容?体现了什么样的意境和思想?诗人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关于诗人和诗,还有哪些好玩的有趣的轶事和小知识?

在每一剧集里,都以祖孙三人生动的对话逐一体现,听着听着,故事记住了,诗也记住了。

叶嘉莹小时候背的诗:诗是伴随着你的声音出来的(8)

夏冰

最重要的是,吟诵一直贯穿在对话中。不管是老墨爷爷、墨叔叔、还是小墨,不用担心他们读的是否标准。因为——

这三个角色都是由拥有二十多年播音主持经验的夏冰叔叔一个人扮演的。你听出来了吗?

《声临其境 趣品诗词》

品声音里的诗词

听诗词里的故事

小学81首古诗词

这个假期 轻松拥有

图,即可报名!

↓↓↓↓↓

叶嘉莹小时候背的诗:诗是伴随着你的声音出来的(9)

点击【阅读原文】开始听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