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人生的十大绝学(舍与得是人生经营的必修课)
俗语说:少年时取其丰,壮年时取其实,老年时取其精。
少年时舍其不能有,壮年时舍其不当有,老年时舍其不必有。
这得舍之间的处世之道,是取得成功的必要一课。
在舍与得之间做出选择,就好比是一个人面对一桌的山珍海味,既想吃熊掌,又想吃鲍鱼,但是肚子只剩下吃一样东西的空间了。
这种绞尽脑汁、进退两难的状态,就是考验在舍与得之间做选择的能力的时刻,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学。
掌握了这种平心静气与得舍之间做决定的能力,离成功会更进一步。
圣人孔子有一次在观水时,说到水的一个显著特点:“其流卑下,句倨皆循其理,似义。”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水流是向下的,而且随圆就方,好像是在遵循准则和法度。
水的这种特性,与孔子所说“见得思义”之理不谋而合。
那么,对我们来说,何谓“得”?
“得”什么?
无论是金钱财富、还是名誉地位都要归于我,叫“得”。
但是面对“得”,我们应该想一想“得”的是否合情合理,若合则受,不合则不受,即要“舍”。
舍与得的关系,就像是一场博弈,很难驾驭得完美。
比如,在商场中,获取利润是所有商家的最终目的,“得”是他们必须要获得的一个结果。
但是,更为重要的是这个“得”是否合乎一个“义”字,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说的就是这么一个道理。
不过,如果这个超出自己的承担能力,采取杀鸡取卵式的“得”,也不见得合乎“义”。
所以得和舍之间天平是很难找到最佳位置的。
春秋时期,鲁国有一个规定,凡是有人赎回了在国外做奴仆的鲁国人,国家最终要支付那笔赎金。
孔子的学生子贡一直做生意,他解救了不少做奴仆的鲁国人,国家要把他花费的赎金补给他。
因为子贡很有钱,所以他没有要国家的钱。
当时,不少人称赞子贡,说他仗义疏财。
但是孔子却对子贡提出批评。
夫子说:鲁国人本来就不是很富有,国家出台政策就是为了鼓励人们不需要额外花费就可以解救鲁国人。
子贡这么做,自己是做了好事,但负面影响却不得了。
有一些人本来要解救人,但子贡救人都不要国家给钱,自己救人如果要国家的钱,那么跟子贡相比,境界要低很多。
这样本来要救人的人,因为经济能力所迫,会因为子贡的行为而放弃救人。
有一次孔子另一位学生子路,将一个快要淹死的乡人从水中救起。那位老乡很是感激,就送给子路一头牛,子路欣然接受。
当时,有不少人批评子路的道德境界不高,但是孔子却不以为然。
他说,子路救人,并接受人家的谢礼,这对鲁国人有很好的昭示作用。
因为子路接受了一头牛,大家感到做好事会有好的回报,鲁国人会因此争相去做诸如救人等的善事。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来,得和舍之间的界限实际上是很不清晰的,有些时候你觉得明明这个可以得了,但是事后就会发现还是该舍;
有些时候你一狠心舍了,结果又后悔当时那么没有魄力。
像子贡本来是一片好心,给政府省钱,结果经过孔老圣人这么一说,反而是该得;
而子路觉得与人有恩,得的心安理得,事实上也确实起到了示范作用。
再回到现代,假如有一个合理合法让你白赚1500万元的机会,你会“舍”吗?
估计所有人都肯定不会的。
但著名房地产公司万科的董事长王石毅然选择了放弃。
王石应合肥市长的邀请,代表万科同合肥国土局签订了1000亩土地的购地合约,并约定一个月内支付总价的25%作为首期款。
三个星期后,万科的首期款还没来得及支付,合肥就传来消息:另外一家企业也看中了万科签下的这1000亩地,合肥国土局有意牵线让万科出让500亩,每亩额外补偿给万科3万元。
真是天上掉下来一个大馅饼。
王石的下属高兴地向他汇报这件事。
但出乎意料,王石指示:对万科来讲,500亩、1000亩都很多,退回500亩地,并且不要补偿。
下属认为是听错了,因为大家都知道王石是一个注重诚信和商业道德的领导人,可赚到这1500万元并没有违反商业道德呀。
王石向下属解释说,如果收了这个钱,公司就会出现新的神话:瞧,老板多有眼光,没动1分钱就赚了1500万元。
这样会对公司员工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员工们都会钻牛角尖去想办法倒腾土地赚大钱,谁还有心思去好好设计房子、建房子和精心维护房子?
所以这钱万科不能要。
舍与得是一种博弈,是博弈就有辩证关系。
有时候“得”合乎义理,而“舍”看似高风亮节,却不合义理;而有时候,“舍”正合乎义理,“得”看似合情合理,却不合义理。
所以,看待舍与得的问题,不在一朝一夕的直接效果,而在于其长久的、深层次的影响。
利他就是利己,帮人就是帮自己,这就是舍与得之间的辩证法。
作者:缄默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