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货币计量单位(计重单位的变化)
钱,又被称作“匁”是尺贯法质量单位之一。一钱等于十分,10钱为1两,1000钱为1贯。实际质量于各地不同时代皆有变化。一钱是一两的十分一重。“匁”字的由来在有两种说法,一说因为“钱”在日语中与“泉”同音,因此日本人借用“泉”字的草书写法创造了“匁”字。另一说因为“钱”在日本的简便计数写法为“文メ”,将此二字组合起来便成了“匁”字。但香港的历书中“秤骨”相关的页面的钱多年来也写成“匁”,有可能是受到日本影响。
下面我们先说一下具体文献案例,再用历史文物去佐证一下这个事实。
清末“庚子”龙洋标注的“库平七钱二分”。至于为何如此标注,是因为一元银币与七钱二分等重。
公制: 1斤 = 10两 = 100钱 1钱 = 5克市制(适用于中国大陆): 1斤 = 500克1斤 = 10两 = 100钱1钱 = 5克中国旧制(现时只存在于香港): 1斤 = 596.8克1斤 = 16两 = 160钱1钱 = 3.73克
原香港法例,1884年第廿二条,一分是2/15安士。香港法例规定,一钱等于1/10两或者十分,1/160司马斤,即3.77994克。现常用于中药处方。金银等贵金属交易用“金衡钱(macetroy)”,等于“金衡两”1/10,转换为十进制等于3.7429克,比普通钱略轻。台湾、越南1钱相当于3.73克。日本在明治二十四年(1891年)所公布的度量衡法中规定1钱为3.75克。
清末很少造“库平一两”面值的银币。因而一两银币都价值连城,这枚在2020年嘉德春拍出了55万元的高价。
其实我们在香港所看到的计重单位,还有清朝机制银元上面标注的单位,都是以“库平”为衡量标准的。库平是清政府收征租税,出纳银两所用衡量标准,订立于康熙年间,1908年朝廷的度支部拟订统一度量制度,规定以库平为权衡标准。“库平一两”为37.301克。
上面的图片分别展示了“库平七钱二分”和“库平一两”重的清朝时期发行的机制银币。其实我们可以用这些历史文物换算一下。“库平七钱二分”重26.8克,换算成1钱是,3.72222222克。不过这里有流通磨损,因而最接近的计量单位就是沿袭清朝“库平”体系下的台湾。
当然,我们国家16进制改为10进制也费了相当大的力气,这个我们下篇来谈。今天就让我们来欣赏几枚清末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制造的精美银元。想欣赏更多详见《中国清朝机制银元大赏》。
天津造币总厂库平七钱二分,今年北京嘉德春拍25000元
奉天机器局造一元,虽然未标重量,但也是“库平七钱二分”
湖北省造“库平七钱二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