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随境转必然为境所累(境随心转心随境转)

心随境转必然为境所累(境随心转心随境转)(1)

一个人的修为比较高,他能够非常好地把控自己的心,那就会出现“境随心转”的情况:周围的一切事物,包括人、物、情景等,都会由这个人的心所决定。心情是喜庆的,他的周围也都是喜庆的;内心是悲的,周围的事物传递给他的也是悲的。

由此,便说要修到“如如不动、心若止水”的境界,让自己的心不为外界所支配,讲究的是内心的定力。惠能大师辗转到了广州法性寺后,听到风吹幡动的辩论时,说出了启迪人心的话:“既非风动,亦非幡动,仁者心动。”意思是说:不论风动、还是幡动,若是你的内心不动念,怎么会感觉到外界的变化?因此,根本是人的内心在动。

这就是境随心转。

但是,心随境转也是存在的。

儒家讲,人的心如一面镜子。镜子没有底色,因此能够完全的展示事物的本来面目。放一朵花,镜子会完整显示花的形态、色彩;花儿去了,镜子仍然回复到本来的寂无的状态。它不会悄悄地挽留住花的半点色彩之类。人心也应如此,遇到人家办喜事,我们也随着一同喜庆;遇到有人害病正难过,我们也陪着有所悲伤。但是,当我们离开这些环境后,我们也不会把喜庆带走、把悲伤带走,我们仍然将自己的心回复到本来的状态。

老子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就是把天下百姓的温饱、悲喜放在自己的心上。这便是另一个版本的“心随境转”。

人心有常、有非常。常,为心之本,一个人的心原本就是清静无染的;境随心转就体现了此心本不该为外界所左右。非常,为心之用,一个人的心当然有喜怒哀乐的表达;心随境转就展示了天下万物的多姿多彩。

——学习传统文化,增长人生智慧。欢迎关注知本学社。我是宗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