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论语精华语录(品读论语致敬孔子)

2022年9月28日是孔子诞生2573周年纪念日,回望至圣先师心怀“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为君子儒,毋为小人儒”的人生理想,历经“十有五而志于学”的刻苦求学、“为政以德”颠沛从政、“有教无类”潜心治学的多个阶段以及奔波而充实一生,更加感受到先师的情怀、先师的理想作为新时代的职业教育工作者,理应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榜样、传播的示范和实践的先锋欣逢盛世,缅怀圣人,我们更应该带领青年学子更加全面的了解孔子、更加深入的习读《论语》、更加坚定的弘扬儒家文化,以追慕礼敬先哲,赓续传统文脉,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孔子的论语精华语录?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孔子的论语精华语录(品读论语致敬孔子)

孔子的论语精华语录

2022年9月28日是孔子诞生2573周年纪念日,回望至圣先师心怀“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为君子儒,毋为小人儒”的人生理想,历经“十有五而志于学”的刻苦求学、“为政以德”颠沛从政、“有教无类”潜心治学的多个阶段以及奔波而充实一生,更加感受到先师的情怀、先师的理想。作为新时代的职业教育工作者,理应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榜样、传播的示范和实践的先锋。欣逢盛世,缅怀圣人,我们更应该带领青年学子更加全面的了解孔子、更加深入的习读《论语》、更加坚定的弘扬儒家文化,以追慕礼敬先哲,赓续传统文脉。

一、领悟孔子“有教无类”教育思想,坚守传道受业初心

孔子出生于公元前551年,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后世尊为“大成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30岁左右开始创办私学,晚年更是潜心治学教学,一生致力于培养能够实现“德治天下”“天下归仁”政治思想的精英。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学以致用”,主张“学而优则仕”,倡导“经邦济世”的教育观,教学方法上要求老师“因材施教”、采用“启发式”教学。

孔子教育思想中的“有教无类”对后世的影响巨大。“有教无类”本来的意思是不分贵贱贫富和种族,人人都可以入学受教育。孔子提出并践行“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悔焉。”任何人只要本人有强烈学习的愿望,履行基本的拜师礼后就可以成为弟子。从地域来看,孔子的弟子来自各个诸侯国,包括齐、鲁、宋、卫、秦、晋等国。从出身来看,孔子的弟子出身于不同的阶层和阶级,有出身于平民、穷居陋巷、箪食瓢饮的颜回,卞之野人、藜藿为食的子路,三天不举火、十年不制衣的曾参等,也有出身于商人、曾经从事投机贩卖的子贡,更有出身于贵族的鲁国的孟懿子、宋国的司马牛等。正是孔子的“有教无类”,成就了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孔门十哲,书写了“桃李满天下”的教育佳话。

作为新时代职业院校教师的我们,从孔子弟子人员混杂,而孔子却皆能兼收并蓄,教之成才的实践中领悟到了什么呢?面对基础各异、个性张扬的青年学生,职业院校的教师应该怎样才能实现“行行出状元、人人能出彩”的职业教育目标呢?我们要深刻领悟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一是要做到教育对象上的无差别。不能简单用现状分优劣,我们不能戴着“来职业院校的学生是差等生”等有色眼镜。不能简单用成绩定好坏,不要随意给学生贴上“学习基础太差”等负面标签。而是要站在学生未来发展的角度,坚持教育公平的原则,善待每一位学生,关爱每一位学生,帮助每一位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成为他们想要成为的样子。二是要做到教育时间上的无差别。教育学生不要区分课内课外,不仅要课堂上用心授业,也要在课外潜心传道。不要区分工作之内和工作之外,不仅要在看得见的工作时间内教书,也要带着情怀在工作时间之外做好育人。三是要做到教育空间上的无差别。不要区分校内校外,既要履行好学生在校期间的教育管理责任,也要积极与家庭沟通,协助做好家庭教育。不要区分学校职场,既要帮助学生在学校快速成长,也要给职场的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发展的支撑。

二、传承《论语》“仁者爱人”传统美德,坚定教育报国决心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论语》是儒家文化的源头、是中国文化的元典、是中国文化的奠基之作。

“仁”字在《论语》中出现110多次,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仁的基础是孝,仁的核心是爱,仁的外在表现是礼。“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孔子认为,仁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同理性情感,而这种同理性情感的出发点是孝道。“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孔子认为,爱是仁的核心内容。儒家的爱就是以孝亲开始层层向外扩展的一种有等级亲疏之爱。这种爱虽然是有等级的,但从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孔子认为,“仁者爱人”的爱必须以一种恰当的方式加以表达,这就是礼。因而“礼”就成为了“爱”的外在表现方式。

当今我们怎样传承好《论语》中的“仁者爱人”道德观念,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远大理想?一是要忠于事业。“仁”的内涵包括“忠”。我们要忠于祖国、忠于党,忠于党的教育事业。我们每一名职业教育工作者都要立足平凡的教育教学岗位,努力成就不平凡的自己。要努力成为提出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为构建技能社会,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贡献我们应有的力量。二是事师如亲。“仁”的内涵包括“敬”。“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们要把身边的人当成老师,不断提升各方面能力。“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我们要以古圣先贤、时代楷模为榜样,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努力做到“身正为师、德高为范”。三是要爱生如子。“仁”的内涵包括“恕”。《论语》中记载孔子最爱的弟子颜渊去世后,孔子悲痛说:“噫!天丧予!天丧予!”。其他弟子提醒孔子的过分悲痛有所失礼,孔子却说我不为颜渊悲痛我应该为谁悲痛啊。“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我们要带着宽恕、尊重、欣赏、关爱对待我们的学生,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守护人,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弘扬儒家“修齐治平”人生理想,坚定学生强国有我信心

“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在孔子看来,修己为为政之本。《礼记·大学》中曾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传统儒家知识分子所尊崇的信条,它以自我完善为基础,通过治理家庭,直到平定天下,主张由近及远,由己及人,通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实现“修身”再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目标。

几千年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影响了成千上万的儒家子弟,对于我们今天的人才培养仍然具有现实意义。一是要培养“立大志、明大德”的领跑人。要增强学生“吾日三省吾身”的自省意识,既要“修”好“身”、“养”好“性”,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也要找出差距、补齐“短板”,不骄不躁、省察克制,不断反思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我。要提升学生政治三力,指导学生学深悟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党的先进理论成果牢记在心,增强“坚定不移听党话 矢志不渝跟党走”的政治觉悟,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争做青春赛道的“领跑人”。二是要培养“成大才、担大任”的生力军。“打铁还需自身硬”。要培养学生“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夯实理论基础、提升综合能力。要培养学生“螺丝钉”精神,“学如弓弩,才如箭镞”,实干之中方见真章,要引导广大青年以行动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融会、贯穿于事业追求中,不务“虚谈”、多务“实功”,努力成为“强国有我”的生力军,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适逢孔子诞生2573周年纪念日,为进一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全面复兴传统文化这一重大国策,响应国家“书香中国”“文化强国”号召,传承中华文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发出了“共读《论语》 致敬先师”的倡议书,开展了一系列共读《论语》活动,全体师生员工一起品读《论语》,重温至圣先师留下来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吾日三省吾身”“德不孤,必有邻”等古老而闪光的文字,进一步感悟《论语》和孔子“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一起努力为提升中华文化凝聚力、感召力,推动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文为2022年株洲市社科研究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工会工作研究》(课题编号:ZZSK2022274)的阶段研究成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