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其自然无为而治道德经原话(我读道德经人心因何易乱)
【原文】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我读经典】
第一句话:不尚贤,使民不争;
古文今译:不标榜贤才异能,使民众不争功名
我的理解:名位实足以引起人的争逐。
俗话说:“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有的人天赋异禀,有的人学识渊博,有的人很善良,有的人心思细腻,有的人善于谋略,可谓是各有千秋。如果标榜什么才是贤能,就相当于是肯定了一种人,否定了大多数人,其他人就不好吗?就不是贤能之人吗?
正如一个父亲总是当着一个儿子及旁人,极力夸赞另一个儿子是如何的出类拔萃、智勇双全,这个儿子就可能为了得到父亲的赏识而起争心。
另外,对于贤能的标准,很难遽下定义。建立一个所谓的标准,也容易被人所利用,为了争得“贤能”的好名声及其背后的利益,不乏有投机取巧、不择手段的人,这样一来,有时候大奸大恶的人,看起来却像个大好的贤人。
所以有道的人不推崇贤德,不标榜自己,使民众不会为了虚名去争夺。
第二句话: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古文今译:不珍贵难得的财货,使民众不起窃盗
我的理解:财货实足以激起人的贪图。
有一句话叫:“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意思是居上位的人有哪一种特别的爱好,在下面的人必定爱好得更厉害。他们可能会为了它而起窃盗,去偷窃劫夺。
另外,现在很多所谓的难得之货,其实都是人们炒作或吹嘘出来的,对我们自己来说,本身并没有那么大的价值。
所以,有道的人不特别珍贵难得的财货,不极力追捧,而使民众不起贪图的心思。
第三句话: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古文今译:不显耀可贪的事物,使民众不被惑乱。
我的理解:激起人们贪欲的事物越多,人心就越乱,这是导致人与人之间混乱与冲突的主要原因,比如名位、财货等。正所谓上行下效,所以,有道的人不会轻易显耀什么,不显露自己特别喜好什么,从而使民心不被惑乱。
比如,公司领导不要动不动去呈现、去显耀可能引起人们私欲的东西,经这么一撩拨、一刺激,员工的心就乱了,就没法把心思全都放在做事上,又怎么让他们的工作卓有成效呢?
第四句话: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古文今译:所以有道的人治理政事,要使人心灵开阔,生活安饱,意志柔韧,体魄强健。
我的理解:“可欲”的事物容易扰乱人的内心,可能使人们为争名夺利而不择手段。所以有道的人治理世事,一方面要让人们生活安饱,拥有强健的体魄,另一方面要开阔人们的心思,减少内心争夺的欲念。
比如,作为一个劳动者,能安心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能吃好、睡好,拥有强健的体魄,就是一个合格的公民。
关于这段话的一点儿感悟:
你看,因为欲念过多,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好像都生活在焦虑之中,即便是吃得好,也无法细细品尝食物的味道;更睡不好,熬夜失眠是家常便饭;心中焦虑,无法感受宁静的生活;节奏太快,难闻见花香扑鼻。
所以,老子曰:“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我们不只是要追求安饱,在物质丰富的现代生活中,还需要使人们心灵开阔,减少内心争夺的欲念,保持身体的强健。
我觉得,老子先生的话对我们现在的生活更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
第五句话: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古文今译:常使民众没有(伪诈的)心智,没有(争盗的)欲念。使一些自作聪明的人不敢妄为。依照无为的原则去处理世务,就没有不上轨道的。
我的理解:人们对名位的争逐,财货的贪图,于是巧诈伪作的心智活动就层出不穷了。所以有道的人“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常使民众没有伪诈的心智,不起争盗的欲念,使一些自作聪明的人不敢妄为,依照这样“无为”的原则去处理世事,就没有治理不好的。
......
你有什么更好的想法吗?希望能跟你交流学习!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