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语每日必读书籍(关于做笔记人间有宝休寻道)

禅语每日必读书籍(关于做笔记人间有宝休寻道)(1)

我是阿布,今天说说做笔记。笔记,乃是一个人今生的谱。

谱到底有多重要?日子是凡人的谱,经典是教徒的谱,宇宙是造化的谱,就这么重要。

在个人学习成长上,我有一个屡试不爽的体会,看一个人是否靠谱,就看他是否会做笔记。一个长期行走江湖的人,背包里居然没有纸和笔,你差不多可以断定,这根本是一个不解风情的人。据我的观察,一个优秀的行者(记者),他会有一个扎实的基本功:记录。一个很善于记录的人,笔记几乎是他此生成就的基石,就像咒语一样。说白了,那是他的家底。

很多人都知道温斯顿丘吉尔做过英国的首相,但你知道吗?丘吉尔同时还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他画的画也不错,堪称大画家。同时他还是一个了不起的历史学家、演说家和记者。——这是一个长期做笔记的英国绅士。

一、将体验和领悟写进日记,将众生与故事写进笔记;

人的体验,必与感受有关。所谓体验,有时候只是感受杜撰出来的一个故事而已。我有时候在广州的地铁上,(我喜欢站着,就像站桩一样。)看来来往往花花绿绿的人群,会看见自己的一生,就像电影【分镜头】一样,在身边瞬间演示完毕。这是感受了,回头记一句:人往江湖上一走,回眸既为永恒。

偶或去水果铺,先就见血红的三个字:巴西柑;索性尝尝,皮薄、汁多、香甜;看看出产地,耶,怎么是台湾屏东?然后问,姑娘答不上来,笑笑说,“台湾的也甜”,回一句,“没你的嘴甜”,都笑,带几个,离去。这是众生了,回头记一笔。故事图画,随你高兴;白话古文,量力而行。

徐志摩过太息(叹息)桥,一回头写“我挥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文字里有故事。人看见他的诗,就会去想自己的故事。诗是别人的,故事是你自己的。故事是人的手电筒,照着照着,就找到自己的诗。找到诗的人,不再需要故事。这就是做笔记的过程。

其实每一个人都在做笔记,方式不一样而已。凡是听妈妈或外婆讲过故事的人,就会知道,女人是一种很善于做标记的物种。她们识别或影响这个世界的方式,就是故事。不同的版本,繁衍进化不同的家庭。为什么女人喜欢收礼物?那是她们记录故事的笔记本。

朋友!动起来,记记吧!你的笔记才是你的经典。释迦牟尼身边有个做笔记的高手,叫阿难,不管佛陀说什么,他就“如是我闻”,用心记。先学会做自己的阿难,再学习做自己的佛陀。做笔记的过程,其实是练习“领悟”的过程。领悟是需要持续练习的。生无可恋的意思,未必是日子真有多难,往往是内心没有领悟。

先不说领悟,先试试能不能持续做笔记。

禅语每日必读书籍(关于做笔记人间有宝休寻道)(2)

二、将见识当公案来参,将练习当实验来做;

如果见识不太好理解,那就先说说经历这样可以吧?经历就像擦火柴,有人是冒一股烟就没了。一擦而熊熊燃烧的人,是持续练习出来的。一个持续跑步的人,跟一个长期宅在茅棚里的人,他们所见的世界,不太一样。哪儿不一样?见识不一样。世界其实还是那个世界,但是他看世界的“工具”(见识)不一样了,鸟枪换炮了,2D升级为4D了,独木小舟摇身变潜水艇了,所见当然不一样。

读过宋人李之仪的一首词,“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君,共饮长江水”,仔细体会一下,为什么【见】(识)不到君?为什么原本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伙伴,已经消失在你梦也梦不着的地方了?为什么会“士别三日,刮目相看”?见识有别了。

南老常说,世间诸事,常含隐情,有功夫者见之,这叫“中宫之基”。(不解释了。)有一次在鸡足山跟一个出家师父请益【禅】,他没有像赵州一样劝我吃茶,“心里干净”,他说。我是个俗气的人,我就跟他说,师父,禅是不是出家人的洞房花烛夜呀?他就笑笑说,嗯,这就是禅比较有趣的地方。

古人总结凡夫人生的四大快乐: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我会将其当成公案来参,不是参甘露、故知、春宵、上榜,而是参快乐。 朋友!你快乐吗?不快乐,你根本不存在。为什么那些快乐的东西,总是很吸引人?为什么一个能让你快乐的人,就可以将你的心带走?快乐到底是什么东东?你参参看。

没错。就是将你的见识当公案来参,将你的练习当实验来做。直到你真的看见,真的听见,真的洞见。在还没有真正“见”之前,所有的一切都是做笔记。不要拒绝做自己该做的功课,师父们的笔记,我保证你看不懂,受用不了。一个不进厨房的美食评论家,其实略等于苍蝇,他只会污染美食;这跟一个没有生活的人感慨人生,跟一个不踢球的人做足球评论,是一样的道理。

我还在部队的时候,因为痴迷自由搏击,经常有机会站在擂台上参赛。我那些战友每次都在下面疯狂地嚷嚷,“揍他!揍他”、“给他个侧踹”、“我操!摔他嘛”,那些可爱的家伙,平时没有谁敢跟我过招,可是他们看我比赛的时候,会全力以赴爆发出无与伦比的激情。门外汉的热闹,那是拉拉队,敲敲边鼓可以,当不得真。一般人喜欢迷信道场塑像的古朴雄浑,这其实跟中医馆大门的雕龙画凤真没什么两样,真和尚,真中医,真高手,哪需要那些排场。名不副实,不过把戏。

一个已经上赛场上的人是不需要教练的,他就是教练本身。见识需要依赖练习来相应,练习需要见识来指引,这叫心心相印。所以我之前说,“身体可以抵达,生命才可以抵达”,一个了解能量公式(E=mc^2 )的人,离真正的能量还有一段距离。一个真懂爱的人,说完我爱你之后,一定有将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等TA回来的心情和力量。如果表白完爱,居然连玫瑰和月季都分不清,这家伙多半是个骗子。

每个生命都是公案。参自己,拿自己做实验,持续练习,这就叫做笔记。

禅语每日必读书籍(关于做笔记人间有宝休寻道)(3)

三、找到适合自己的独立法门,将这一切梦幻泡影内化于身心。

有没有见过那种让你如沐春风的人?有没有见过那些让你怦然心动的人?……这些人,就是已经将人间的声色犬马、梦幻泡影内化掉的人。

我上高中时有个很要好的朋友叫张华,先天性小儿麻痹症,从6岁开始,每天早晚训练拉韧带,到13岁,历时7年,风雨无阻,训练到不用手扶膝盖,亦能直立行走;又3年,进入高中部,已然踌躇满志飘飘进京的风范。有一次,敲上课铃的老师看见他一袭白衣,昂然天地间,如入无人之境地出现在校园里,竟看出了神,忘了敲铃。这就是我说的内化。

我个人特别喜欢养花,喜欢到可以闻到花的体香,可以听见花在说悄悄话。记得木心说过一句话,“诚觉世事,尽可原谅”,我一秒内即可断定,这老爷们儿必是养花人。这样的人,就算在黑暗里大雪纷飞,就算遭遇苦难深渊万丈,笑着走下去,也会鹏程万里。这种人一旦出现在你身边,他会有足够的力量让你不再害怕这个世界。这就是我说的内化。

记得师父曾经说过,一个老人,须发皆白,眼神浑浊,通常是身体衰;一旦须发白而脆亮,眼光如豹,璀璨光芒,必为练家子,体能每每旺于少年。见过西方的老牌绅士,举手投足,其实天然,眼神里有真文明。真文明,是对这个世界的悲悯与洞见。绝非表面的鞠躬、拥抱、拐杖与蝴蝶结。陈道明的眼神里,就有那种东西。观其背影,亦见文明。这就是我说的内化。

常人的笃定,未必指莽撞与杀气,真笃定,反而温和。所谓正心诚意,变化身心气质,读书只是一小部分,一个小小的红酒杯而已。乡下常有大字不识一个而能让人心悦诚服的长者,观其行径,抬手拿个烟斗,或是欲说还休,都潇洒无比。他并不知道耍酷的概念,他流淌出来的是对这个烟火人间的热爱和不执着。

没错。热爱,但是不执着。他已经活成了一本精彩的笔记。

去找到适合你自己的独立法门,将一切梦幻泡影内化于身心。你可以活成自己的笔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