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作家狄更斯名言(英国大文豪狄更斯)

“这是最美好的时代,这是最糟糕的时代;这是智慧的年头,这是愚昧的年头;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一个半世纪前,英国文豪狄更斯在小说《双城记》的开篇写下了这样一段影响深远的话。两百年来,这位“莎士比亚之后最伟大的英国作家”以自身的写作经历和文学作品,感动了世界各地的无数读者。

英国作家狄更斯名言(英国大文豪狄更斯)(1)

狄更斯 资料图

1812年,查尔斯•狄更斯出生于英国一个海军小职员家庭。10岁时,狄更斯被送到伦敦一家鞋油坊当学徒,每天工作10个小时,饱受屈辱与磨难。或许,正是少年时期这段充满艰辛和苦难的人生历程,奠定了他日后成为批判现实主义大师的基石——只上过几年学的狄更斯,靠着刻苦自学和自身努力,终于在13年后登上了英国文坛,成为继莎士比亚之后英国的又一位文学巨匠。

狄更斯的部分作品

在当时,狄更斯只要动动鹅毛笔,无论写什么,必定“洛阳纸贵”,就是在遥远的澳洲和北美,书上只要印有狄更斯的名字,瞬间就会一纸难求。去码头接船的纽约居民,也不忘牵记“未完待续”的《老古玩店》,会迫不及待地冲着停泊未稳的英国邮轮打听:“小耐儿死了吗?”

狄更斯的作品不仅在英语世界风靡,还深刻影响了遥远大陆另一端的中国。清末著名翻译家林纾译“西士文字”四十年,唯独对狄更斯评价最高。他说:“余尝谓古文中序事,惟序家常平淡之事为最难著笔。……今迭更司则专意为家常之言,而又专写下等社会家常之事,用意著笔为尤难。”

身为一代文豪,狄更斯对世界的影响已经不局限在文学领域,更延伸到了文化领域。

据说,狄更斯去世时,一个水果小贩的女儿曾悲伤地问:“狄更斯先生死了,那么圣诞老人也要死了吗?”

为什么小女孩会把狄更斯称做“圣诞老人”呢?

在19世纪初时,圣诞节几乎“不值一提”。今天我们熟悉的庆祝圣诞节的习惯:家庭团聚、互换礼物、享用大餐,等等,都源于1843年狄更斯发表的小说《圣诞颂歌》。在狄更斯的描绘中,圣诞节“是个很好的日子,是个充满爱心和宽恕,与人为善的快乐的日子。”“只有这个时候,男男女女仿佛都会不约而同地自由敞开紧闭的心扉……”相爱的人,会在圣诞节互道:“Merry Christmas!”

英国作家狄更斯名言(英国大文豪狄更斯)(2)

狄更斯《圣诞颂歌》

而这一切,其实在《圣诞颂歌》发表之前都不存在。事实上,正是这部作品的文学魅力,使得圣诞节从一个传统宗教节日,逐渐变成了一个人人都能参与其中的欢庆日,并在接下来的一个半世纪中,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说起《圣诞颂歌》的魅力,还有这样一个传闻:一次在波士顿,狄更斯当众朗诵了这个故事后,一家大工厂的老板决定再也不在圣诞节开工了,并且第二年的圣诞节还给每个工人发了一只大火鸡。

就连狄更斯本人也说,《圣诞颂歌》“是我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成就”。

在此之后,狄更斯又接连推出了《教堂钟声》《炉边蟋蟀》《人生的战斗》《着魔的人》等一系列圣诞主题的作品,得到了读者的热情追捧。小说家茨威格曾评价:“我无法想象会有谁不喜欢像《炉边蟋蟀》这样的小说,能够抵挡住这些书里的某些插曲中的快乐笑声。”

可以说,狄更斯就是那个圣诞老人。他用故事,带给每一个家庭温暖和快乐。

1870年6月9日,在创作最后一部小说《埃德温•德鲁德之谜》时,狄更斯因突发脑溢血与世长辞。

逝世后,狄更斯被安葬在西敏寺的诗人角,墓碑上这样写道:

“他是贫穷、受苦与被压迫人民的同情者;他的去世令世界失去了一位伟大的英国作家。”

(本文综合新华网、搜狐网报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