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语电影南海十三郎(半生雕琢一个角色)
“一个人,要么孤独,要么庸俗。”
1997年有“十三郎”,1998年有“1900”,一样的天才艺术家,一样的传奇人生,只是一个完全不在意这个世界,一个宁与世界为敌也不玷污自己,因为天才是永远不会跟世俗妥协的。
《南海十三郎》上映于一九九七年,该影片主要根据“南海十三郎”事迹改编,影片以说书人旁观视角介入,讲述旷世奇才编剧“南海十三郎”桀骜不驯、命运多舛的一生,故事的背后也见证了一个大家族(江孔殷家族)近百年来的历史变迁。
故事的开头警察们接到了一个人的报警,到场后却发现是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但他却说得一口流利的英文,他的鞋子被偷了。
“偷我左边的鞋是英国人,偷我右边的鞋是日本人,中国人的鞋让他们都偷光了,无路可走,哪儿也去不了,走投无路行不得也。”
原来,这个乞丐就是晚年的“南海十三郎”,影片让他以这样的方式出场,对此也呼应了结局的悲惨。
“江誉镠” 出生广州南海县,在家中排行第十三。祖父是个大茶商,在南海一带颇有名望,他父亲清末考取功名,甲子年间钦点翰,乡里尊称他为太史公“江太史”,他爱宴客,一生风流多情,共娶了十二个老婆,大多都是青楼女子(能说会唱),对每一个妻子都处处有情。
江誉镠从小生活富裕,生性风流。他天资聪慧,性格活泼且又古灵精怪,爱听戏,擅长下棋,非常受父亲“江太史”的喜爱。
1930年,江誉镠就读于香港大学(医学专业)。然,在学校的一个慈善舞会上,他遇到了一生的挚爱“莉莉”。
——“我心目中的仙女本该如此。”
然而,郎有情妾无意,本就两个不同世界的人,一个是才华横溢的爱国才子,一个是不谙世事的千金小姐,注定是要以无缘收场。
他会在舞会对着同胞们大声呵斥道:
“中国人内忧外患,中华民族面对的隐忧,就看这个舞会,花了多少钱?浪费了多少人力物力?为的是什么?无非想借此机会显现派头,争屏斗艳罢了。”
也会面对自己心仪的女生,对其展现自己的才华。然而,当他得知莉莉明天就要坐轮船回上海,他会为了爱情,毫不犹豫地跟随。
然,跟随莉莉去上海的两年,他把所有的积蓄都花光了,也没有收获这份炙热的爱情,他伤心欲绝,落魄地回到了家里。
时过境迁,两年光阴,由于江太史公喜好宴客,整日山珍海味,挥霍无度,不善经营,家境也大不如从前了。
江太史公对于这个消失两年的儿子,又气又骂。但话说回来,爱之深责之切,纵然心里有万般气愤,但看着儿子落魄的模样,他还是有些心疼。
由于江誉镠两年都没有在校,香港大学革除了他的学籍,他与医学界失之交臂。
然,当他得知消息时,满不在乎地说道:“俗世之人,治不治无所谓。”
很显然,他在感情上受到了伤害,这已然是他心中的痛。
此后,江誉镠就在广州教书,空闲之余就去剧院听歌、看戏、开始编剧。
当时“省港澳”最出名的红伶就是“薛觉先”,他唱戏场场座无虚席。江誉镠非常喜欢听他唱的戏,而后便把自己在上海的遭遇倾注而出写一出部戏《寒江钓雪》自荐给薛老五。
没想到薛老五看完他写的戏,直言要他加入自己的“觉先声”剧团,让其撰写编剧。
“你记住我唱的都是大仁大善之戏。”
“我作的都是有情有意之词。”
就这样两个对艺术充满期待的人,达成了共识,而后江誉镠也一战成名。
“我要起个艺名,我在南海家中排行第十三,从今以后,我就叫做 南海十三郎。”
就这样,他凭借自己天资聪颖,对曲调有着卓越的见解,让他名声大噪,以至于跟剧院死对头的“马老大”,想花重金聘请他写曲子。然而,他是个重情重义的人,毅然决然地拒绝。
“你明知道,我是薛老五带出来的,现在薛马打对台,势不两立,你叫我过去帮他,那我怎么向薛老五交代,这兄弟们又会怎么说我呢?”
虽然,他脾气傲慢,对许多事情都嗤之以鼻。但当他得知三哥的女儿“梅仙”(江少仪),为了养活家里十几口人,跑出去做交际花,他会解囊相助。
“现在有一条路让你走,跟我进电影圈拍电影好不好?”
“做明星要会演戏的。”
“看你的样子,应该很会演戏吧。”
他的无心之举,因此改变了“梅仙”的命运。
然而,还有一个人的命运,也是因他而改变“唐涤生”。
十三郎在创作时,才华尽显,同时能写好几个戏本,几名编剧都赶不上他创作的速度。
就在此时,有一个对戏曲充满热爱,对十三郎充满崇拜的人出现了,他就是“唐涤生”。
“唐涤生” 广东人在黑龙江出生,上海美专毕业,一二八(上海事变)以后回来广州,因自知才疏学浅,想拜江誉镠为师。
然,十三郎生性孤傲,从不收徒。而,唐涤生的敢怒敢言,敢爱敢恨,敢作敢写的性格让他吸引,于是他破例收他为徒,亦是知己。
“答应我,不准在其他人面前叫我师父,我比你大七岁,你就叫我大哥吧。”
——君子之交一杯茶,足矣。
所谓“学我者生,像我者死”。
此时的唐涤生,未能领会到编写戏曲的精髓,他一直在模仿十三郎的作品。
“你那么有文采,用不着写那么俗气的剧本来迎合观众。”
“你不也这么写?”
“我可不一样,我的时代跟你的时代不同,看我戏的人,十个有九个是文盲,唱调深一点也听不明白。眼光放远一点,观众的水准只会越来越高,写得像我那样有什么用,学我者生,像我者死。”
“什么叫,学我者生,像我者死呢?”
“你模仿我是没有用的,模仿再好也是我,把从我这儿学到的东西化成自己的东西,那就扬名立万了。”
十三郎的倾囊相助,让唐涤生铭记于心。以至于,十三郎知命之年落魄时,唐涤生也心心挂念这位恩师,想帮助恩师东山再起时,谁知,世事难料啊。
1937年8月23日,日本鬼子轰炸上海市区,广州市也危在旦夕,所有的戏班都解散了。
十三郎为了让唐涤生有更好的前途,故而用激将法激他离开自己,去香港谋生,让其闯出一片天地。
他深知唐涤生的才华,未来一定能前途无量,将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正如唐涤生曾对他说过:
“我要证明文章有价。
再过三五十年,没有人会记得那些股票、黄金股票、世界大事都只是过眼云烟,可是一个好的剧本,五十年,一百年,依然有人欣赏,就算我死了,我的名字,我的戏,没有人会忘记,这就叫文章有价。”
事实证明,他成功了。在香港闯出了一片天地,真的做到了“文章有价”。
十三郎逼走了唐涤生,送别了薛老五,为国效力,他独自一人加入了“第七战区”,到曲江写剧本劳军。
“第七战区”是他人生中的第一个转折点,他原以为自己写的剧本可以激发士兵们的士气,但没想到败给了伤风败俗的表演。
“做戏也做人,戏要启示人生一条正确的路,我的戏全都是导人向善,教人有始有终。”
气愤和不甘涌上心尖,让他不惜和同行大打出手,但此事被传了出去,戏行中人向来看十三郎不顺眼,说他恃才傲物,看不起人。
很显然,寓意暗示着戏剧圈内的“腐化”和“内卷”,正所谓,人红是非多。
随后,他被赶出了军队,但此时的剧院,都不敢请他来写戏。就在此时,成为大明星的“梅仙”找到他,请他为自己写一个电影剧本。
“我写什么,你就演什么?”
“是的。”
然而,当他以为要时来运转之即,却没想到现实给了他当头一棒,写好的剧本被人修改,这让他气愤不已。
“我是这部戏的导演,我有权修改剧本。”
“编导演,什么时候都是编剧在前,剧本是一剧之本,你写这么幼稚的剧本,观众就只会取笑我。”
这一场对戏,简直把内娱的“腐败”推向了高潮。
十三郎去当铺把身上值钱的东西都当了,此时的他心灰意冷,只想买一张回广州的火车票。
然,命运再次和他开了一个玩笑,在他最狼狈不堪的时候,他遇见了心上人“莉莉”,可是她却已经忘记了他。
“虽然我可能不记得你是什么样子,但我记得你的眼镜。”
当年,因为莉莉的一句话,他至今都没有换过这副眼镜。可笑的是,她已经忘记了他,也已成他人妻。
事业与爱情的双重打击,让他溃不成军。此刻的他不想面对事实,然,在火车上一跃而下。
我想,让他带着不堪和痛苦的记忆活着,远比失去记忆好,这也是为什么他会不顾生死,在火车上纵身一跃。
1949年10月14日广州解放了,“江太史府”再也没有往日的威风,大不如从前,太史公怕如今的十三郎招来非议(疯疯癫癫,失去了记忆),不得已便把他送到香港。
而后,十三郎来到香港,居无定所,四处漂泊,整日过着疯疯癫癫的生活。
昔日的好友“薛老五”得知他已到香港,便派人四处寻找,终于有一天在街头找到了他。
薛老五看着曾经才华横溢的挚友,如今,变成这副模样,痛心不已。看着他戴着一副摔坏的眼镜,他想给他换一副,十三郎却对他说道:
“其实做人用不着看得太清楚,过得去就算了,至于你想看清楚点就看看镜片的正面,你要看不下去了,就看看镜片的反面,什么都看得那么清楚,那是很痛苦的。”
很显然,他活得很通透,虽然表面上他起来疯疯癫癫,但却比谁都清楚,至于他为什么要这样生活,我想,对他而言,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
他拒绝了薛老五的帮助,跳窗而逃,继续过着他的流浪生活。
薛老五一直铭记当年十三郎的恩情,于是告知各个茶楼,只要十三郎去吃东西,账都算在他头上。
翌日,十三郎去“莲香”茶楼吃东西,没曾想到,遇见了故人“唐涤生”。
昔日的“跟班”,如今已经成为鼎鼎大名的“编剧”。他乡遇故人,衣衫褴褛的他与西装革履的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他们隔屏填词对唱的一幕,让我热泪盈眶。
“我再见恩师,心中百般痛,彷似宝剑泥絮尘半封,昔日壮志与才气全告终,江中雪,泪影两朦胧,辜负伯牙琴,你莫个难自控。知音再复寻,泪盈两朦胧。”
“你了不起了。”
“对,我现在很得意很红,可是我之所以会有今天那么红,是因为你。”
“我没教过你什么呀。”
“有,有啊,是你忘了,还是你不想去记?当初我跟着你要拜你为师,我告诉过我自己,就算我学不到你的才华,我也要像你那么傲骨,你看你现在,我很痛心呀,大哥。”
一句话“大哥”,让十三郎心里五味杂陈,看着学有所成的徒弟,他发自内心的高兴,可是在看看自己这副模样,已然在心里“后退”了一步。
但唐涤生亦如从前,端起一杯茶递给他说道:“我们君子之交,就凭这一杯茶。”
而后,唐涤生约十三郎明天晚上来“仙凤鸣”听他的新曲“再世红梅”首映。影片中的一句“我就是要你去见人”,言下之意,是要介绍圈内的名人给他认识,想让他重新一展才华。
然,十三郎终究是没能看成唐涤生的新剧。就在演出当晚,他突发疾病逝世,享年只有四十三岁的天才就这样离世了。
正所谓,千金易得,知己难求。这已然,对十三郎是一个重大的打击。
当晚,他在警察局大吵大闹,被人当成“神经病”,把他送进了“青山精神病院”,这一待就是五年。
晚年他从“精神病院”出来之后,他在一所“寺庙”做导游。他精通粤语、英文、德文和法文,寺庙的香火也因他的到来越来越多。
然,他无意中得知父亲“江太史”惨遭迫害,家人全被批斗。
“我想给我家老爷超度亡魂。南海县,江太史孔殷灵佑。”
“我家老爷一辈子吃尽了山珍海味,怎么会想到最后要绝食饿死呢?”
父亲的惨死,对十三郎来说,无疑是个晚年之痛。他虽拥有傲人的才华与骨气,但时代的风气变化,已然让他所不能接受。
他所爱的人,知己以及亲人都相继离开,他从最初的“光芒四射”变成了“黯淡无光”。
而后的时间里,十三郎一直流落街头,享年七十四岁,赤着双脚冻死在寒冷的街头。
他至死都保留的一幅画,仅是一张白纸,被他称为“雪山白凤凰”。
其实,这也寓意着,他是一个爱情至上的文人,清高孤傲,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而这些高洁的品性不能为世人所理解,一代才子就这样陨落了。
他的人生从三十八岁开始,就浑浑噩噩。至于他到底是真疯,还是装疯,或是根本就没疯过,只有他自己知道,也许连他自己也不知道。
不管他是真疯,还是假疯,总之他是天才。
不过,千万别以为自己是天才,因为真正的天才只有两个结局,一是早死,就像唐涤生那样,二是疯了,悲剧收场。
——因为天才是永远不会跟世俗妥协的。
影片最后的结尾,编剧杜国威的一句话,是影片的点睛之笔:“一个潦倒编剧在讲另一个潦倒编剧的故事”。已然,这是现如今内圈的现状。
《南海十三郎》是由高志森导演执导,十三郎的一生大起大落,由聪敏而痴愚的己身,由盛而衰的家境,加上起伏不定的大环境,他是天才亦是痴人,虽然磨难如影随行,却也无可抱怨,他的一生未尝不可视作“省港澳”的缩影。
十三郎,就像明代诗人唐寅七言古诗《桃花庵歌》中“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听故事的人最无情,写故事的人最伤心,这是一个传奇的故事和一个天才孤独的心境。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