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发布会汇总(时隔6年全时再开发布会)
图片来源@unsplash
近期,国内视频会议软件服务商全时首次上榜了Gartner视频会议解决方案魔力象限,位于Niche Player象限,成为继华为之后,中国第二家位列该榜单,并且能够与市场领导者Zoom同台竞技的中国企业。
该榜单发布后的一个月,全时在北京798艺术区的悦·美术馆召开了一场发布会。
此时,距离全时上一次发布会已经有6年之久。“隐藏”6年,这一次,全时带来了什么?
全时创始人&CEO陈学军在发布会上
整体概括,主要有三点,首先将原有云会议更新至2020版本;其次推出了智能会议室解决方案“全时小智”;并针对数字化营销场景发布了新产品“全时云直播”。
但这并不是这次发布会的全部,如果我们把这些动作剖开来看,就会发现,这家成立14年的公司,在时代的簇拥下,做出了一些带有思考性的改变。
以业务为中心,做“简”法
自然、沉浸式、以业务为中心是全时CEO陈学军在进行产品更新介绍时提到三个重点。
“我们认为,会议工具并不是云会议的主角,它只是一个展示人的工具,能帮助你更好地展示你的事情,你的声音、你的文档,所以我们希望这个新的版本是无形的。”陈学军说。
此前,全时云会议的早期版本采用了客户端形态,用户需要在设备端下载客户端开会,而在全时云会议2020版本中,全时借用了浏览器的形态,参会人可以通过入会链接在Web和小程序端随时入会。
在简化了的界面下,全时也想要实现“沉浸式”以及帮助用户“聚焦业务”的功能。同时在会议界面上,全时只提供两个色调,默认白色主界面,以黑色界面备选。另外也改进了视频模式和布局方式。
在会议管理上,高频开会用户的重要联系人会在视频池和参会列表中优先展示,方便调取和安排会议。对于中大型的集团企业来说,可以实现对所有视频会议账号的实时监测和管理,可以查看各个账号开会的网络状态、丢包率、开会时长等,管理员可采取措施保障视频会议的流畅度。
同时,在云会议中,用户可以针对面试、采购、调研、审讯、咨询等各种场景定义角色权限、入会流程、会中控制和分组,例如在采购场景下,可以定义招标人、投标人、专家等多个角色的权限,专家在招标现场的声音对投标人进行静音控制。
除了云会议版本的更新,全时也更新了智能会议室解决方案“全时小智”。
陈学军认为,会议室是所有开会场景中体验最糟糕的地方,主要在于电视、投影仪、摄像头、麦克风、各种遥控器、八爪鱼、调音台等设备错综复杂。
面对这种现状,全时希望他们的智能会议室解决方案可以让企业会议像打电话一样简单可靠。据了解,小智解决方案主要包括三大组成:云MCU,云会控,全时盒子。
- 云MCU,能够连通公司每间会议室,支持各型号硬件视频设备的接入,打通整个生态。
- 云会控,下载了云会控之后,所有会议控制都可在任何一个PAD上实现:日程同步,一键入会,会场控制,无线投屏,智能签到。
- 全时盒子,是全时推出的视频会议终端,有三个版本:标准版,Pro和Mini,分别适用不同规模会议室。在硬件上,全时提供了更灵活的商业模式,可租可售。用户每月支付少量服务费即可享受高清视频会议体验,低至299元起。全时盒子连接简单,操作便捷,支持一键入会。在视频呈现上,双摄像头接入,不同视角查看每个会场,双屏输出,会场视频和共享信息分开显示,提升现场体验。
以上更新实际上是也全时极大简化会议“硬件”理念的体现。
“我们的智能会议室只解决两件事‘投屏’和‘流畅开会’。比如,云MCU我们想做个硬件,但我们毕竟不是一家硬件公司,所以我们花了一年的时间做了这个。”陈学军说。
推出云直播,专注解决一个问题
与全时云会议和小智在原有产品基础上做更新不同,云直播是这次全时发布的一个新产品,它主要针对的是企业的直播营销场景。
陈学军告诉钛媒体App,云直播为企业提供直播的通讯能力,可集成到企业自己的平台上使用。
“现在全时的云直播主要还是用在金融、教育、医疗这三个,比如医疗有自己的APP,教育有自己的APP,金融有自己的APP,把云直播赋能到这些APP上就可以了。”他表示。
这相当于一个为企业提供了一个直播的组件。只不过,相较于传统直播,全时云直播融合了视频会议、电话会议和直播功能,这既能很好的解决会中不同嘉宾之间的互动问题,又能在满足不同用户使用习惯的基础上,支持上万甚至百万观众同时在线。
布局上,全时云直播延伸了视频会议的灵活布局,活动中可随时调整。销售在线功能,可让销售成为服务助手参与直播,在后台了解观看数据并与用户实时互动,提升转化效果。全时云直播也提供多样的互动形式,如弹幕,点赞,红包,抽奖,投票等,增加了活动趣味性,便于提高观众留存率。
全时云直播也提供了一个自动化营销平台。在直播活动中,自动化营销平台可自动或通过埋点、问卷方式生成用户标签,通过标签,平台可从权益、内容、日常关怀等途径进行自动化精准营销。另外,全时云直播还有活动专家全程在线支持,在直播的不同阶段为用户提供专业建议。
疫情让线上直播营销成为企业的常态化需求,应对这种需求,将产品独立开发的策略,有助于全时在某个垂直场景下率先获得一定的客户。
“将某个需求单独推出产品是科学的策略。过去我们追求大而全的产品,比如一个APP上所有的应用,这是不对的。所有成功级的企业软件都是只解决一个问题,比如客服就是客服,文档就是文档,开会就是开会,CF就是CF(视频聊天),IM就是IM(即时通讯)。所以你看到全世界这些成功的产品都是独立的、专注的解决一个问题的东西。”
陈学军认为,这种针对某个需求单独开放API或者软件工具的做法是不可阻挡的,“就像我们不会做伟大云会议的产品去替代直播、替代腾讯,基本做不到。我们不想做大而全的。”
下一步走向国际化
在Gartner给全时(MeetNow)的评价中,提到全时的优势主要有三个方面:
- 一是功能丰富,具有高度的可扩展性,能够解决企业和教育市场中出现的各种用例;
- 二是,与一些移动信息APP进行了集成,可以与微信和钉钉等中国流行的移动消息服务平台为投放点,让全时在2020年实现视频会议服务的快速采用;
- 三是,全时提供了一套全面的授权选项,包括免费增值模式,使组织能够便捷地根据他们预期的业务使用和预算获得会议解决方案。
Gartner会议解决方案魔力象限(2020年10月)
这一定程度上是对全时底层技术和产品策略的肯定。
全时的产品策略我们在前文有提到(了解更多全时信息可参考前文:砍掉非核心业务,蓄势13年的全时云如何定义视频会议?),那么在技术上,全时具有代表性的是沉淀了14年的底层平台“TANG平台”,这是全时自主研发而成的云原生分布式平台,它是全时整个会议系统稳定,安全,大并发的基础。
全时把这中技术和自助研发能力看作自身的护城河。
此前曾供职于思科WeBex的全时CTO赵元军在发布会上表示:“最初做会议时,我们有两个选择:一是借助外来技术贴标上市,二是自主研发底层平台。我们选择了后者,这其实是一条特别难走的路。事实证明,全时的选择是正确的。在中美关系起伏不定的今天,不同于大部分视频会议只是披了件外衣,全时的自主技术意味着更大的稳定性和确定性。”
当然,Gartner也指出了全时之所以处在Niche Player象限,而不是Challengers或者Leaders的重要原因,那就是在区域化服务上的限制。
目前全时主要服务的区域为中国和亚太地区的周边国家;没有足够多的服务大的国际化客户的经验;并且在一些虚拟白板、CDN(内容分发网络)以及服务器主机节点分布上的缺乏一定的创新性。
这些原因归根结底是国际化不足的问题。
陈学军坦言,全时实际已经在考虑加大国际化进度,但是全球疫情的确影响了全时的国际化进度。
不过他表示,“在国外疫情好转之前,国际化我们暂时做不了太多,只能把产品和技术做好,同时我们也在观察,如果有机会,我们应该采用一些更温柔或者更优惠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我们一定会做国际市场”。
那究竟应该怎么做国际化呢?
陈学军提到了华为,他认为,中国公司只要有目标就一定能在各个“战场”取得成功。“中国的创业者大部分聪明、勤奋、事业心重,我觉得这就是最大的竞争力。我认为将来华为能做的事情,我们也能做到,别放弃,我们也很期待。”(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 | 秦聪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