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的人生感悟(从本我自我超我角度探究清平乐福康公主的悲剧命运)

电视剧《清平乐》的大火,让很久不看电视剧的我,重新燃起了看电视剧的欲望,从第一集到第七十集,一集不落地看完了。刚开始看的时候,我被张娘子气地想弃剧,不解宋仁宗赵祯为什么喜欢一个嚣张跋扈,蛮横无理的人,后来看到张娘子下线,我忽然又觉得这部剧没有之前好看了。

张娘子的下线,说明张娘子和官家赵祯这条感情线的结束,另外一条感情线的开始,这条感情线就是福康公主赵徽柔和内侍梁怀吉的故事。

在剧中,福康公主赵徽柔是官家赵祯心中的掌上明珠,是放在手里的瑰宝,可是最爱福康公主的宋仁宗,却把她嫁给了自己的母家,造成了福康公主不幸婚姻生活的开始。

福康公主本性纯良,拥有女性独立意识,喜欢评论时事,但是就算是国朝最受尊敬的公主,也难逃悲剧的命运。

福康公主内心所想,以及现实生活中的阻碍,使得福康公主在内心所想和现实困境中做出妥协,才造成了她的悲剧命运。福康公主的一生其实可以用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与超我理论来分析,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赵徽柔的一生。

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意识所分为的三部分,即本我,自我,超我构成了人的完整的人格。本我是人的本能,超我是我们的理想化目标,自我则是二者冲突时的调节者。

大家可能看到这个解释时,还是不能够很好的理解这个理论,我认为知乎上的一个高赞答案比喻得很好。

“本我是贪吃好色的猪八戒,自我是遵守规则的沙僧,超我是道德高尚的唐僧。大闹天宫时期的孙悟空是本我,取经路上的孙悟空是自我,成佛之后的孙悟空是超我。”

人看到一件事,所经历的遭遇,所表现出来的本能是本我,理想的表现是超我,折中的表现是自我。接下来我会用本我,自我,超我角度来分析福康公主赵徽柔的悲剧命运。

清平乐的人生感悟(从本我自我超我角度探究清平乐福康公主的悲剧命运)(1)

本我:福康公主拥有女性独立意识,喜欢表达自我

1.喜欢曹评,敢于追爱

福康公主在剧里面对曹评一见钟情,小时候见到曹评饰演的后羿,倾心不已,说到:“好一个神仙似的哥哥”。后来长大后,福康公主看到曹评,非常动心,就对官家说想要嫁给曹评。

虽然官家刚开始阻挠,但是福康公主听由着自己的内心,与曹评私下来往,互诉衷肠。但是当官家用自己的权利逼迫曹评保全家人,放弃福康公主的时候,福康公主对官家说了这么一句话。

“爹爹,你用你的权利让我看到了,我喜欢的人不值得。我输了,但你也不会赢。”

福康公主赵徽柔对于曹评是情窦初开,浪漫的爱情从两人的相识相知中开始。福康公主勇于向官家,向娘娘表达对曹评的爱意,勇于追爱,是一种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是从心里体现出来的本能,是本我的体现。

2.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敢于直言,不怕言官

福康公主赵徽柔除了敢于追爱,还喜欢对时事表达看法。小的时候福康公主喜欢对朝堂事表达自己的想法,后因为皇后和苗娘子劝诫所以才不再评论时事。

但是随着福康公主的长大,福康公主渐渐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比如在灯会的时候,司马光直言进谏取消女子相扑。

司马光认为女子相扑“非礼勿视,女子坦露肌肤,乃寡廉鲜耻之举,而观者直视,有违圣人明训。”

在旁听到这些话的福康公主就上前向官家说女子相扑,乃是流传下来的习俗,女子不单单可以在家相夫教子,亦可以上街表演。

从福康公主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到,福康公主是一个在内心深处遵循祖宗礼法,对礼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人。对于自己所认为正确的事情,一定会据理力争。

福康公主有着强烈的本我意识,有着独立的女性思想,面对所爱之人,敢于追爱;面对不同意见,也会与其商讨,表达看法。但是这样的福康公主,在当时的朝代却是不被接纳的。

清平乐的人生感悟(从本我自我超我角度探究清平乐福康公主的悲剧命运)(2)

超我:官家,皇后,言官,和婆家对福康公主的四重打压,将福康公主推向悲剧命运的边缘

依照本我行事的福康公主,遇到了来自各个方面的打压。不同立场的人都希望公主能够像他们所期待的那样,成为好女儿,好儿媳,能够成为万民景仰的公主。

1.官家宋仁宗赵祯

福康公主赵徽柔是宋仁宗的长女,宋仁宗赵祯对她很是宠爱,但是因为宋仁宗没有为亲生母亲尽孝,所以将福康公主许配给自己的母家,以示安慰。

福康公主曾说:“我不愿意成为一个礼物,一个爹爹将我许配给李家的礼物。”

宋仁宗赵祯明知道女儿不喜欢李炜,但是却坚持认为,李炜可以给自己的女儿带来像爹爹娘娘一样的宠爱与关心。

父亲的一纸婚姻,可以说是福康公主悲剧命运的导火索,接下来发生的事,不过是往这把火上添柴,火才会越来越大。

2.曹皇后

曹皇后是宋仁宗赵祯的妻子,一生未生育一儿半女,与公主赵徽柔的生母苗娘子是好朋友,好姐妹。在赵徽柔未出嫁之前,曹皇后爱护徽柔,小时候陪徽柔玩,容忍徽柔很多的小脾气,可是当福康公主赵徽柔出嫁之后,曹皇后似乎变了。

她说:“徽柔,驸马已经知错了,驸马向爹爹和娘娘保证以后……”

“你从小念的书学的道理都到哪去了?李炜是你的夫君,你与他荣辱与共,你怎可如此侮辱他。”

曹皇后的一生都在宫规礼仪,祖宗法制的束缚中活着,开辟自己的事业似乎才是曹皇后做的事情。曹皇后不会理解赵徽柔的难处,因为曹皇后嫁了一个对自己考量算计的官家赵祯。她认为官家对于她是经年的冷淡与嫌弃,她也没有体会到婚姻的美好之处。

曹皇后一生明白的是宫规礼仪,明白的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所以会要求福康公主在嫁给李炜之后,认定李炜是夫君,不可以做有违女德的事。

清平乐的人生感悟(从本我自我超我角度探究清平乐福康公主的悲剧命运)(3)

3.李炜的母亲

李炜木讷,不擅言辞,若是只有李炜,也许公主的婚姻生活才不会快速崩溃,公主和李炜也许可以相敬如宾的过一辈子。

但是李炜的母亲嚣张跋扈,不懂礼仪。在婚宴上,男方父母不准与新妇交谈,可是李炜母亲却硬要与福康公主说话。李炜母亲在婚礼前的宫宴上,就直言说“如果能够生个大胖小子,才好呢”,所以福康公主自从进入李家的大门,要面对的就是生子。李炜母亲手段强硬,在喝的酒水中给福康公主下药,硬逼着李炜与公主圆房。

婆家的不断逼迫,李炜失手打倒徽柔,都成了公主夜扣宫门的缘由。婆家希望公主可以安心相夫教子,做一个好妻子好儿媳,可以为李家传宗接代,可是这并不是福康公主想要的。

4.言官司马光

司马光在历史上刚正不阿,直言不讳,心系百姓社稷,对于有违法纪之事绝对会上书进谏。福康公主因为夜扣宫门,已经将自己的私事暴露在世人之下,夜扣宫门,直入禁中,有违宫规。

所以司马光直言上书,要求弹劾公主身旁之人,

“公主固然可怜,却依然是因其执迷不悟,将公主嫁入陛下生母之家,弥补对娘娘未能尽孝的缺憾,驸马又擅长书画,极有内秀,且朴实正派,这样的婚姻,陛下哪里错了,错的是不听父命的公主,陛下为何不严格教训,陛下若不纵容,公主无法选择,便可保全了婚姻,亦保全了封号。”

在言官的眼中,公主是受万民景仰的公主,一言一行皆要做到百姓的典范和楷模。周围的人,天下的人对福康公主的期待,就是希望她不再任性,可以做到每个人心中所期待的样子。

这种强大的压力,以及对福康公主的要求属于弗洛伊德理论中超我的要求,但是福康公主在自我和别人期待的超我下,做出了妥协,形成了自我意识。

清平乐的人生感悟(从本我自我超我角度探究清平乐福康公主的悲剧命运)(4)

自我:福康公主在本我与超我的碰撞与妥协下,造就了悲剧的命运

1.福康公主同意嫁给李家

福康公主赵徽柔知道官家忌惮曹家,不喜欢曹皇后,所以不会同意将她嫁给曹评,在这件事上福康公主理解父亲的难处,认为官家必定有他的道理。

“爹爹将我嫁给李家,必定有爹爹的道理,爹爹肯定也是为我好的。”

在这里的自我安慰下,福康公主赵徽柔嫁给了李炜,成为了李炜的妻子。

公主一开始的妥协与让步,为以后的悲惨生活埋下了伏笔,若是刚开始就拒绝嫁入李家,或许命运也不会如此悲惨。

2.福康公主认为不理李炜,可以相安无事

福康公主嫁入李家后,利用公主的身份不搭理李炜,虽然一同用晚膳,但从来没有主动搭理李炜。

李炜生性木讷,从不多说什么。原本可以相安无事的生活,因为李炜母亲的阻挠,才演变成了后来的鸡飞狗跳,夜扣宫门。

福康公主认为不搭理李炜便可以安稳生活,是她与这不如意的婚姻所做的妥协,既然不能不嫁,那便安稳度日。

清平乐的人生感悟(从本我自我超我角度探究清平乐福康公主的悲剧命运)(5)

3.福康公主最后唯一的要求是放走怀吉

梁怀吉是福康公主的内侍,从小在公主身边,公主喜欢与梁怀吉吟诗作赋,写字画画,可是这让其他人误以为公主与怀吉有私情。

官家和言官们,都纷纷议论公主的错处,公主不应该与内侍有私情,应该与驸马李炜恩爱和睦。福康公主非常想要留怀吉在身边,所以就跳井,放火烧房子。

但是官家赵祯说:“可你若执意要留怀吉在身边,那他最终在旁人心中,便不会是那个受尽苦难的百姓,而是诱惑公主的内臣,你真的以为可以保护他吗?”

公主不能一生保护怀吉,也不能阻止别人对怀吉的猜忌,只好做出最后的妥协,“徽柔便只求你一件事,让他从这孤城出去,替我到城外,去看看外面的模样,感受外面的苦乐。只要他好,我与他,永不相见。”

福康公主赵徽柔一步步退让妥协,但妥协的结果并不能换来后世的安稳。

赵徽柔在电视剧中因为官家去世,导致神志不清。我觉得这是对福康公主命运的美化,原著《孤城闭》中福康公主死于与怀吉分开的第八年。官家赵祯死后,李家并没有善待福康公主,没有换洗的褥子被套,福康公主被发现的时候,全身长满了虱子。

赵徽柔的悲惨命运并不是单单的性格所致,而是在本我与超我的碰撞中,在官家,皇后,言官和婆家的重重打压下,选择了妥协与退让,达到了自我的折中,可是退让并没有带来命运的改变,让人扼腕叹息。

清平乐的人生感悟(从本我自我超我角度探究清平乐福康公主的悲剧命运)(6)

官家赵祯说:“因为徽柔是一个人,不是一副看上去完美无缺的悬丝傀儡。” 每个人其实都是一个完完整整的人,都有自我,而外在的约束条件让我们不得不按照超我来行事,在超我与本我之下,我们选择了自我,选择了一个折中的道路。

原著《孤城闭》中,很多人的命运都可以用本我自我超我理论来解释。官家一生被约束,想要放浪不羁,随心所欲,这是本我。可是赵祯是官家,是不可以这样做的,所以官家钟爱张娘子,看做是他的一个精神寄托。曹皇后原本生性洒脱,贵为皇后以后,处处以官家的臣子身份,大宋的皇后身份要求自己达到超我状态,所以官家认为曹皇后事业心颇重,可能会外戚专权。

每个人其实都被困在这座四方城中,福康公主赵徽柔的命运其实只是一个缩影,梁怀吉是赵徽柔深陷婚姻围城里的精神寄托,也只是一种柏拉图式的爱恋罢了,但这种恋爱也是不能够被容忍的

结语:

《清平乐》中福康公主赵徽柔虽拥有女性独立意识,但是现实条件不允许她本我的发展。在外界重重打压下,福康公主一再妥协退让,找到了自我的一个折中状态,但也难逃悲剧的命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