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繁育养殖技术大全(大鳞副泥鳅规模化繁育技术)

大鳞副泥鳅规模化繁育技术

基金项目:广西创新驱动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广西优势特色水产良种现代繁育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桂科AA17204094)所属课题“大鳞副泥鳅规模化繁育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桂科AA17204094-8)。通信作者:王大鹏。

目前,泥鳅养殖方兴未艾,特别是稻渔综合种养在我国大力推广后,泥鳅苗种需求量逐渐增高。本文根据项目研究和生产实践,归纳总计了大鳞副泥鳅规模化繁育技术,达到量产泥鳅苗种的要求,为泥鳅规模化养殖提供良好铺垫。

泥鳅繁育养殖技术大全(大鳞副泥鳅规模化繁育技术)(1)

一、亲鳅选择和强化培育

1.亲本培育池塘

土塘,有独立进排水口,排灌方便,面积500~1200 米2 ,水深 1~1.2 米,淤泥厚度小于25厘米。进水口设80~100目过滤袋网,排水口设防逃滤网。池塘顶部用防鸟网进行覆盖,预防鸟类捕食。池塘配备纳米增氧设施。

2.亲本选择

雌性体长17厘米以上,体重50克以上;雄性体长15厘米,体重40克以上。雌雄比例为3∶1。放养密度为8000~12000尾/亩。

3.强化培育

植物性饵料和动物性饵料均衡投喂。在每年的2-3月,水温15℃以上时,通过投喂蛋白质含量36%以上、营养全面的人工配合饲料,搭配豆渣、玉米粉、花生麸等植物性饵料,添加鱼粉、动物内脏等动物性饵料,同时在饵料中补充维生素E等,促进亲鳅性腺发育。投喂次数每天两次,分别为上午8-9时和下午6-7时,日投喂量为亲鳅总体重的3%~5%。在亲鳅强化培育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每隔10天更换1次新水,换水量为池塘水体的1/4,更换水体等过程中,还可通过流水刺激促进亲鳅性腺同步发育。定期检查雌鳅腹部的饱满度和生殖孔颜色变化,为亲本人工繁殖做好准备。成熟的雌性亲本表现为腹部膨大、饱满、有弹性,生殖孔变红及外翻。

二、人工催产

1.产前准备

选择面积10米2 ,水深30~50厘米的小水泥池作为大鳞副泥鳅人工繁殖池。催产前1天,挑选成熟度高的大鳞副泥鳅亲本,放入池中进行暂养。准备大鳞副泥鳅规模化人工催产和脱黏孵化用的药物、试剂、孵化设施、苗种培育池、增氧设备、抽水机等。

2.人工催产

大鳞副泥鳅亲本人工催产的药物:催产药物为 绒 毛 膜 促 性 腺 激 素 (HCG) 和 马 来 酸 地 欧 酮(DOM),确保药物在有效期内。催产剂量:HCG用量为每千克雌鳅使用5000~8000单位,DOM用量为每千克雌鳅使用10~15毫克,用生理盐水将HCG和DOM配置后充分混匀,每尾雌鳅注射0.5毫升,雄鳅使用剂量减半。注射方法:采用肌肉注射方法进行注射,注射部位为亲鳅背鳍的两侧,进针深度0.2~0.4厘米。催产后将亲鳅放回原池,等待催产药物的效应,观察发现亲鳅发情后,将雌、雄泥鳅分开收集,为泥鳅的人工挤卵和人工授精做准备。

泥鳅繁育养殖技术大全(大鳞副泥鳅规模化繁育技术)(2)

三、人工授精

1.效应时间

在水温 22~28℃时,催产效应时间为 10~14小时,效应时间随温度升高而缩短。达到效应时间后,待出现雄鳅追逐雌鳅的现象时,马上检查雌鳅,若发现可挤出卵粒,即刻将全部亲本捞出,用于人工挤卵。

2.人工授精

用毛巾包裹亲鳅头部,露出尾部,轻按雌鳅腹部将卵子挤到干净的瓷盘中,收集一定数量的卵子后,挤压雄鳅腹后部,用注射器收集雄鳅精液。将收集的精子混匀到卵子中,同时逐渐加入生理盐水,用羽毛轻轻混匀1分钟,然后进行脱黏3~5分钟,期间用羽毛轻柔搅动受精卵,然后用自来水将受精卵冲洗数次后放入孵化桶进行孵化。整个人工授精操作过程应在室内进行,避免风吹和阳光直射。

泥鳅繁育养殖技术大全(大鳞副泥鳅规模化繁育技术)(3)

四、孵化管理

1.孵化设施准备

设置若干个孵化桶和孵化池,每个孵化桶对应1个孵化池。孵化池面积10~30米2 ,有独立的进排水口。孵化池有一定斜度,底部设有收苗口方便收苗。孵化桶为圆柱形,体积1~1.5米³,位于孵化池内。孵化桶底部设有阀门,可将受精卵排到孵化池中。孵化池和孵化桶安装有增氧设施,孵化过程中全程增氧。

2.孵化管理

孵化用水事先抽到别的孵化池中,全程曝气,用抽水机将水体源源不断抽到孵化桶中,控制加水力度,保持受精卵始终处于悬浮状态,但不冒出孵化桶外。每个孵化桶可孵化受精卵2~4 千克,可孵化出泥鳅卵黄苗 200 万~400 万尾,达到规模化孵化目的。孵化过程中安排专人24小时管理,避免出现断水、断电和断氧等情况,避免造成重大损失。水温在23~28℃时,28~36小时可孵化出鳅苗,通过虹吸和孵化桶的阀门将鳅苗排放到孵化池中,进入苗种培育阶段。

五、苗种培育

1.培育前准备

培育分为培育池培育和池塘培育。苗种培育池为水泥池,池高40~80厘米,面积10~30米2 ,池底向排水口略斜,方便收苗。在培育前用浓度为2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进行消毒,确保池子干净卫生。培育池塘提前用生石灰进行清塘消毒,杀灭池塘中的野杂鱼、大型水生昆虫、蝌蚪、蜻蜓幼虫等对鳅苗危害大的生物。估计好下塘时机,在放苗前约7天将水培好,以黄绿色水体、池塘中出现大量轮虫等浮游生物时为最佳放苗时机。

2.培育方法

通过分级培育方法进行培育,首先将大鳞副泥鳅卵黄苗在孵化池中培育,培育密度约5万尾/米2 ,期间投喂培育的生物饵料及蛋黄,每天投喂4次,投喂量为体重的3%~4%,通过4~6天的培育,可将鳅苗培育至全长1厘米以上,得到一级鳅苗。一级鳅苗可分置到第二培育池继续培育,投喂的饵料主要为轮虫、丰年虫、蛋黄和花生麸等,投喂量为体重的4%~5%,培育8~10天得到全长2厘米以上的二级鳅苗。二级鳅苗直接下塘,培育密度为30万~50万尾/亩,投喂的饵料为水蚯蚓、鳗鱼料、花生麸和人工配合饲料,投喂量为总体重的5%,培育15天后,可得到全长4~5厘米的鳅种。

3.培育管理

在培育池培育过程中,每天虹吸池中的残饵及污物,保持培育池内微流水状态。通过分级培育方法将大鳞副泥鳅卵黄苗依次在培养池进行一、二级培育后,苗种分别生长到全长1厘米和2厘米以上,此时的苗种已能够自由捕食和避免敌害。在培育池培育阶段还可很好地规划好下塘时机,池塘的培水条件合适就适时下塘,能够显著地提高苗种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

泥鳅繁育养殖技术大全(大鳞副泥鳅规模化繁育技术)(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