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红豆薏米水怎么排湿气(常有病人说喝了红豆薏米水但湿气还是重)
经常有病人和我说,感觉自己体内湿气很大,经常喝红豆薏米水,但是总是去不掉,其实这是一个误区。湿气包括水湿和痰饮,是体内水液发生不正常停滞造成的,它的形成与许多因素都有关,因此想要去湿,必须要审因求治,才能事半功倍。
人体水液代谢,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是由多个脏腑相互协调完成的。其中,水液代谢失常最常见一个原因是脾的运化功能障碍。《黄帝内经》讲: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意思是说,一切水湿造成的浮肿、胀满等症状都与脾有关,可见脾在人体水液代谢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我们应该知道的是,中医中的“脾”,是功能概念,并非西医的实体脏器概念(关于这个问题我会在后面的文章详细说)。人体的水液主要来源于饮食,中医中的“脾”,能够将饮食中的液体吸收,并将其及时地传输给肺和肾,再通过肺的输布和肾的过滤功能,将水液化为汗和尿液排出体外。如果脾的运化功能失常,就会导致水液不能及时排出,在体内停滞,而生湿、痰、饮等病理产物。
既然脾的主要功能是运化水谷,那它的功能自然与我们的日常饮食有密切的关系了。现代人饮食肥甘油腻比较多,而且常常进食水果、冷食等生冷食物,过度饮酒、过饥过饱也是家常便饭,这些不良习惯很容易导致脾失健运,痰饮内生,出现比如脘腹胀满、大便溏泄、气短身重、乏力多汗的症状,甚至造成肥胖、风湿、水肿等。如果不能把脾的功能调好,水湿是很难排出的。
除了饮食习惯,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可能造成脾失健运,那就是情绪。中医将情志的调解归于肝的功能,肝气疏泄条达,人的情绪就较舒畅,身体气机通畅,反之,就会出现我们经常听到的“肝郁”。肝气郁滞会导致脾胃运化失常,气机阻滞,进而就会出现水液代谢不畅的情况。
比如,在生活中我们也常能感受到,心情舒畅的时候食欲也往往较好,而伤心难过的时候就会感到没有食欲,或者饮食无味甚至感到腹满恶心。如果长期思虑过度,脾胃运化功能也会逐渐减退,进而出现各种脾虚湿盛的情况。
现代社会人们的欲望多,工作压力大,竞争激烈,出现的紧张焦虑、思虑过多等心理问题越来越多,因此在临床上因情绪问题而出现的脾胃消化功能异常是十分常见的。比如胁胀、口苦、纳呆、纳食不化、小便不畅、大便粘腻的症状,甚至出现便秘、高血脂、脂肪肝、胆结石等。像这种原因导致的水湿停滞,就要从舒肝解郁,健脾和胃入手。但同时更要注重情绪的调节。
前面提到脾将水液吸收后上输至肺和肾,经汗液和尿液排出,因此肺和肾也是影响水液代谢的重要脏器(这里仍然指中医的功能概念),它们的功能异常也会产生水湿痰饮。
我们先来说说肾。《黄帝内经》讲,肾者水脏,主津液。可以看出,肾主宰着人体的水液代谢,尤其是尿液的生成和排泄,是依靠肾阴肾阳相互协调完成的。如果肾中精气不足,或者肾阴或肾阳任何一方面异常,就会出现小便代谢障碍而发生尿少、水肿等现象。
肾的功能出现问题与现在许多不良习惯有关。比如,现在有很多人喜欢熬夜,这是很危险的。肾主藏精,肾中精气除了来源于先天之外,更多是来源于脾胃化生的水谷之精以及其他脏腑化生的剩余精气,总是透支身体、过度劳累、房事过多或缺乏睡眠都会造成肾精亏虚,肾气不足,无法正常行使“主津液”功能,甚至出现慢性肾炎。像著名方剂肾气丸,就是用于专门治疗肾阴肾阳俱虚引起的腰膝酸软、小便不利、水肿、畏寒肢冷等。
另外,肺脏在水液代谢中也很重要。中医中的“肺”,除了有主呼吸的功能外,还有通调水道的作用。肺可将脾吸收的水分输布至全身,润泽皮肤,产生汗液,同时亦可将水分向下输送,经肾和膀胱气化后,变成尿液,因此,肺在水液代谢中发挥着疏通和调节作用。如果肺的功能出现异常,也会出现全身水肿、身体沉重、小便不利的症状,有些高血压、心脏病就是如此引起的。
就像一个茶壶,如果从壶嘴出水不畅时,把盖子打开,水流就会立刻通畅,是一样的道理,在中医上这种治法称为“提壶揭盖”。这类水湿现在临床上也很多见,也与现代不良生活方式有关,比如很多人喜欢穿低领装,或者过度贪凉,出汗时吹电扇、吹空调等。中医讲“肺主皮毛”,体表受寒,尤其是后颈部受寒后,会出现肺气闭郁的情况,如果本身正气不足,风气久恋体表不得外出,就会出现少汗,少尿,水湿泛滥的情况。
从水湿形成的原因来看,很多都与不良饮食起居方式或情绪有关,因此想要祛湿,首先要纠正这些错误的行为,这是最关键的。其次,就是审因求治,根据水湿形成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治疗,自然就会达到较好的效果了。
#大家健康超能团# #湿气# @大家健康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