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单化推进村改社区(山西省阳泉市郊区)

清单化推进村改社区(山西省阳泉市郊区)(1)

“村改居”是推进城镇化的重要内容。阳泉市郊区着眼全局,坚持党建引领,全力推进社区管理体制改革,通过建强服务阵地、加强基础保障、组建专业化职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等举措,聚焦四项重点工作,扎实推进“村改居”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有效提升“村改居”社区治理服务效能,进一步优化社区布局、强化社区治理、夯实社区保障,形成了多方参与社区治理的新格局。

加强基础保障 确保工作有序推进

配强“村改居”社区党组织书记,全部实现“一肩挑”,61名“两委”干部政治硬、会服务、善治理,并公开招聘7名专职社工;及时推选产生社区居务监督委员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等下属委员会组织,交叉任职共计120余人,选优配强社区居民代表459人、楼院长258人;下发《关于对“村改居”社区及新建社区辖区范围调整的通知》,明确城市社区管辖范围,优化“村改居”社区管理区域;严格落实省、市有关政策要求,保障社区每年13万元工作经费、11万元服务群众专项经费按时到位。制定《阳泉市郊区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专项经费管理使用办法》,推动社区工作经费规范使用。

坚持党建引领 夯实社区治理基础

构建“1 5”党建组织架构。全区“村改居”社区依托“基层党建和社区治理党委”,统筹各类党建资源,积极搭建“乡镇党委揽全局、社区党组织抓总体、网格党支部强服务、楼栋党小组优管理、党员中心户作表率”的五级管理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基层社会治理中,贯彻到社区治理全过程。

优化社区网格管理。积极探索构建“党建 全科网格”模式,共划分为74个网格,同步成立网格党支部74个,细化398个微网格。按照“1 1 3”模式,即网格指导员 网格长 专职网格员 网格辅助员 专属网格员,充实优化网格力量,积极开展信息采集、矛盾纠纷联调、安全隐患联防、治安隐患联排、环境卫生联治、服务群众等工作。

服务设施提档升级。按照“1 6 N”模式,即:1是党群服务中心,6是党员服务中心、居民议事中心、综治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文化服务中心、社区养老和老年服务中心,N是各类功能室、党史教育厅、展览馆、档案馆、荣誉室、规划室等,对社区服务设施改造提升,8个“村改居”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改造升级工作全部完成,活动场所均达500平方米以上。

强化队伍建设 实现专业化职业化

全面推行“村改居”社区工作者“分类”成长计划,聚焦社区工作者为民服务能力、组织动员能力、议事协商能力、统筹协调能力、治理创新能力建设,针对新入职、有一定工作经验、社区主干等“三类”社区工作者开展专业培训7次,外出交流学习4次,培训达550余人次;聘请社区工作经验丰富、专业功底扎实的离退休工作人员为社区建设指导员,对“村改居”社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社区服务项目运行、激发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等工作进行专业指导,全面提升社区治理服务能力水平;扎实推动社区工作者职业化建设,先后出台社工选聘、管理、考核等办法,印发社工薪酬管理办法,指导完善社区工作者述职述廉、绩效考核、日常考勤、请销假等制度,使社工管理做到有据可依,有规可循。

汇聚多元力量 推动共建共治共享

深化区域共驻共建。引导各社区联合驻地单位召开15次联席会议,签订《共驻共建协议书》20余份,携手开展疫情防控、护林防火、环境整治等活动100余次,成立上荫营社区共驻共建联合党支部,推动驻区党组织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在社区发挥作用。

实施服务项目行动。创新开展“村改社区”治理能力提升、志愿服务进社区、培育社区社会组织等11类40个服务项目,在满足群众需求的同时,极大地激发广大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热情。

“五治融合”促治理。引导社区强化党建引领,积极构筑自治强基础、法治作保障、德治引教化、智治作支撑、融合促治理的“五治融合”治理模式,联合驻地单位、社会组织、志愿者群体等,开展社区议事协商、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及“道德讲堂”创建、“文明家庭”、“文明户”评选、智慧社区创建等工作,全面提升“村改居”社区治理能力。(赵波 晴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