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的性格分析(鬼魅般存在的偏执天才)

有人说,偏执的人更容易接近成功。但偏执或许只是成功的一种条件,一个偏执的人,要么是天才,要么就是执迷不悟的疯子。

李贺,便是这样一个如鬼魅般存在的诗人,他将偏执的性格贯穿到底,尽管最后没能成功,但他的确是一个天才。

李贺的性格分析(鬼魅般存在的偏执天才)(1)

或许他本身也是一个疯子,但他的疯狂源于生活给予他的种种不公。

他自幼长相奇特,体现细瘦,通眉长手,活像人间的鬼魅。见过他的人都感到害怕,而了解他的人却会被他的才华所折服。

然而,他年纪轻轻,却饱受病痛的折磨,身体如老人般不听使唤。并且贫困潦倒,以至于大限提早临近。

.壹.

那是一个没落的世家,其先祖可追溯到唐高祖的叔父,是大唐王室的远支,但在历史的洪流中,这种亲缘关系也只能是沧海一粟。

李贺的性格分析(鬼魅般存在的偏执天才)(2)

到李贺的父亲李晋肃时,家世早已破败,沦落到昌谷谋生。

那个宗室,那个京城,那些荣华,他们是无福消受了,想要建功立业,只能像普通人一样奋发图强。

出生在这样家庭的李贺,知道自己血统高贵,内心便升起一股无名的自豪来。然而,这种自豪仅仅是心理上的自我安慰罢了。

他从小身体极差,体型也与其他小孩不同,长着浓郁的眉毛,长长得像兽爪一样的手,十分可怕。父亲希望他能健康成长,便取名“贺”,取“长吉”之意,希望他一生平安吉祥。

尽管他相貌奇特,却才华横溢。

李贺的性格分析(鬼魅般存在的偏执天才)(3)

他生性忧郁,喜欢一个人独来独往,很少说话,但是他的眼里却总闪着锐利的光芒。那是诗人的敏锐与执着。

当人人为了建功立业而进入仕途时,他却把自己的一生定格在“写诗”上。

或许正是因为他骨子里的诗魂,才让他的性格变得十分诡异。他就是同龄人眼中的异类,那些普通寻常的路,他一条都不走。

原本可以安逸、舒适地生活下去,但他却偏执地不走寻常路。

他要惊天地,他要泣鬼神。为此,他必须独树一帜,必须走出自己的道路,活出自己的精彩。

李贺的性格分析(鬼魅般存在的偏执天才)(4)

七岁那年,他写了一首诗,一下子轰动了整个京城,到十五岁时,他早已诗名远播。

转眼间他便十八岁了,他来到东都洛阳,渴望一展才华。于是他去拜访韩愈。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这是他递交给韩愈的诗,一下子便引起了韩愈的重视。

李贺的性格分析(鬼魅般存在的偏执天才)(5)

“黑云压城城欲摧”将敌军兵临城下的气氛渲染得恰到好处。特别是“压”字,将敌人的兵马和来势,以及军事实力的差距十分形象地揭露出来。

可以想象当时的情景,要守住城池是十分艰难的。所以才会有“城欲摧”的触目惊心。

但是敌人来势汹汹又如何,全军将士定叫他们有来无回。果然,敌人的气势没有压倒守城的将士。他们正披甲上阵,严阵以待。

从云缝里射出来的日光,将将士们的铠甲照耀得金光闪闪,十分夺目。“向日”将守军的士气与日光交融。

李贺的性格分析(鬼魅般存在的偏执天才)(6)

已是深秋了,万物萧条,死寂般的大地上,只有号角声不断地响起。敌军人多势众,一次又一次攻向城池,号角声震天。守军不甘示弱,在悲壮的号角声中,他们士气高涨,一次又一次打退敌军。

从白天一直战斗到晚上,天边的晚霞映射下来,那大块的血迹,在夜色中呈现出一片紫色,十分吓人。足见战争的悲壮,死伤众多。

守军将士没有放弃,死战到底,等待援军的到来。

终于,援军到了,战局瞬息万变。在易水,他们“半卷红旗”,黑夜行军,打算给敌军出其不意的一击。

李贺的性格分析(鬼魅般存在的偏执天才)(7)

他们一靠近敌军的营地,便击鼓助威,严霜却使鼓声不响。尽管如此,全军将士仍然投入战斗,视死如归地冲进敌营,只为能报效朝廷。

这既是将士们的决心,也是他的决心。

正是这样一首色彩鲜明的诗,将战场绘声绘色地呈现在韩愈面前,韩愈读后拍案而起,连声称赞。

《高轩过》

华裾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玲珑。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云是东京才子,文章巨公。二十八宿罗心胸,九精耿耿贯当中。殿前作赋声摩空,笔补造化天无功。庞眉书客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

李贺的性格分析(鬼魅般存在的偏执天才)(8)

为了看看李贺是否有真才实学,韩愈与皇甫湜特意来到李贺家中,让他以眼前所见的情景当场赋诗,李贺不假思索,挥笔而成。

两个大人物的到来,让他不禁受宠若惊。他知道想要及第,就需要有名公达贵的引荐,眼前的韩愈和皇甫湜为人热心,没有等他拜访,却主动上门看访,他自然深受感动,所以提出了希望能得到两位名人的提携、让他摆脱眼前的困顿生活的要求。

按说有了韩愈的提携,他的仕途应该一帆风顺才对,然而上天却跟他开了一个玩笑,就在他积极准备参加科举时,父亲李晋肃病故,他只得回乡服丧守制三年。

李贺的性格分析(鬼魅般存在的偏执天才)(9)

.贰.

他的目光从来都和别人不同,他总是能看到事物背后不寻常的事。正因如此,他将一颗诗心交给了那些死去的人。

他同情他们,他可怜他们,他让他们在他的笔下化为意境缥缈的诗句。

《长平箭头歌》

漆灰骨末丹水沙,凄凄古血生铜花。白翎金竿雨中尽,直余三脊残狼牙。我寻平原乘两马,驿东石田蒿坞下。风长日短星萧萧,黑旗云湿悬空夜。左魂右魄啼肌瘦,酪瓶倒尽将羊炙。虫栖雁病芦笋红,回风送客吹阴火。访古丸澜收断镞,折锋赤璺曾刲肉。南陌东城马上儿,劝我将金换簝竹。

这已不是那个如日中天的大唐,它已经到了连年战乱的垂暮之年。他无意这片土地上的战争,是好是坏又如何,只有那些战死的孤魂野鬼们永远在这里游荡。

李贺的性格分析(鬼魅般存在的偏执天才)(10)

他似乎能听见它们的声音,能感受它们的情感,能看到它们骨瘦嶙峋的模样。

一时间,他看到四野鬼火阴阴,似乎是那些亡灵在感激他。

这就是李贺。他独特的情怀总能让他感受到不一样的世界。

《苏小小墓》

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油壁车,夕相待。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

她是南齐时期的钱塘名妓,一生孤苦。他来到她的墓前,看到一株兰花盛开在那里,正如美丽高贵的她。那兰花上的晶莹露珠,正是她含泪的双眼。三百多年过去了,他仿佛仍能感受到她那缥缈不定、若隐若现的鬼魂形象。

李贺的性格分析(鬼魅般存在的偏执天才)(11)

她生活在那个暗无天日的世界,已经很久没有歌唱了,眼里只有哀愁。

她生前的渴求全部落空,如今生死相隔,没有什么东西能绾住她的心,就像凄美如烟的野草,无人修剪。

芳草是她的茵褥,青松是她的车盖;春风拂过,是她飘飘衣袂;溪水流过,是她身上叮当作响的环佩。

她活着时乘坐的油壁车,如今还在等着她。然而,翠烛冰冷,有情人无法相会,一切是如此寂寞。她已经走了,就在这西陵之下,仅剩风雨相伴。

这种哀怨的气氛,这种孤寂幽冷的心境,既是她的,也是他的。

.叁.

三年服丧期满,韩愈给李贺去信劝他考取进士。

于是李贺再次来到京都,他带着满腔热忱,渴望一举及第。为了这个机会,他足足等了三年。最怕人生的好时光在等待中蹉跎,但还好,现在的他只有二十一岁,一切还不算太晚。

但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的父亲竟然成为他功名道路上的最大阻碍。李晋肃,“晋”与“进”犯了嫌名。

李贺的性格分析(鬼魅般存在的偏执天才)(12)

不知是谁翻出了这件事,极力阻止他参加科举。或许是他的才华引起了别人的敌意。尽管韩愈极力为他辩解,但终究没能改变什么。

就这样他连参加进士考试的资格都没有,又如何谋取功名呢?他受到严重的打击,他感叹世事的不公、人生的不如意。

原本的热血突然被浇灭,这种煎熬成为他心头的一根刺。他将自己比作一匹瘦马,虽非凡马,却怀才不遇:

《马诗共二十三首.其四》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李贺的性格分析(鬼魅般存在的偏执天才)(13)

他借马抒情,渴望有朝一日能建功立业,像匹战马一样在疆场上驰骋,然而这匹马却不被赏识,只能发出嘶鸣声:

《马诗共二十三首.其五》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他拥有奇才,拥有远大的抱负,却无法得到赏识,内心充满无法言说的愤懑。他将庸人骑劣马、英主骑好马进行对比,嘲讽那些趋炎附势的庸才:

李贺的性格分析(鬼魅般存在的偏执天才)(14)

《马诗共二十三首.其八》

赤兔无人用,当须吕布骑。吾闻果下马,羁策任蛮儿。

他感叹那些权势之人没有一个是书生,内心的牢骚无以言表,或许应该弃笔从戎吧:

《南园十三首.其五》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李贺的性格分析(鬼魅般存在的偏执天才)(15)

他感叹读书无用,虽有才华却遭到抛弃:

《南园十三首.其六》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尽管他内心有诸多愁苦,但是韩愈并没有忘记他。元和六年(811年),他再次返回长安,经过考核之后,被任命为奉礼郎。

从那以后,他便在长安住下来,这一住就是三年。

这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三年,然而却没能给他的仕途带来什么改变,升迁太难了,他渐渐感到心灰意冷。

李贺的性格分析(鬼魅般存在的偏执天才)(16)

功不成,名不就,他的内心只剩哀愤。不只如此,妻子的突然去世让他再次受到打击,那个陪伴他的人就这样走了,再也见不到她的影子。他忧郁成疾,毅然辞去职务,决定回家乡休养。

《金铜仙人辞汉歌》

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亡国之痛久久萦绕在他心间。当年,汉武帝四处寻求长生之法,最终却落得一场空。

见证过汉朝由盛到衰的正是那些矗立在神台上的金铜仙人,如今它们被魏官强行拆解,离开长安汉宫,去到千里之外的洛阳。尽管它不忍离去,却也只能看着长安越来越远。

李贺的性格分析(鬼魅般存在的偏执天才)(17)

这种离别正是他离开长安时的真实心境。他仕途无望,虽有才华,却无能为力,正如那被带离长安的金铜仙人。但是他不甘心于此,仍希望能施展自己的抱负。

这次,他把目光放在南方,渴望能在南楚或吴越之地找到自己的伯乐。但在潞州做了三年的幕僚之后,他的身体越来越差,病痛让他无法继续坚持。

他打算回到洛阳养病。然而他在那里举目无亲,无路可走。只能拖着日益病重的身体回到昌谷,或许那里才是他的家。

在那里,他似乎有所顿悟,又或是感觉到死亡的日期越来越近,便放下了所有的抱负,把心思都花在整理诗作上。

日子就这样平淡地过着,能多活一天是一天,他只想坚持到最后。

终于他的意识越来越模糊,无力改变什么的他,只能接受命运的安排。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