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儿最后的下场(淳儿是因为做错了什么)

淳儿最后的下场(淳儿是因为做错了什么)(1)

自从开播十年以来,《甄嬛传》的热度经久不衰,还成功走出国门打入了海外市场,可以说是21世纪初中国最成功的文化产品之一。到今天,应该已经基本上不存在没看过这部电视剧的女性朋友了。

作为一部以封建社会为时代背景,人人被圈养在紫禁城争斗的权谋剧,在女主一路逆袭成功的同时,也伴随着一路有角色必须退出。其中大多数失败者的命运,只有悲惨的死亡。

在所有死于宫斗的牺牲品里,最让姐妹们感到惋惜冤枉的,大概是淳贵人“淳儿“。明明什么也没做错,却莫名其妙就落得个被推入池中溺死的结局,早早告别了争宠的舞台,顺便成为甄嬛决定对华妃赶尽杀绝的最佳理由。

淳儿是因为做错了什么,没能在残酷的后宫之中活下来呢?

淳儿最后的下场(淳儿是因为做错了什么)(2)

美食探性情

数盒精致的糕点,换得安心睡觉,这大概是甄嬛入宫摸到的第一张好牌。

剧中新人三姐妹入宫之初,分配宿舍和室友就是第一个赛场。

甄嬛入宫之前,父亲专门提醒女儿不必刻意争宠,不可锋芒太过,采用的是“以退为进,静观其变”的被动策略。

因此甄嬛到了可以侍寝的时候,突然没来由染上疾病,放任其他新秀争相施展手段。在原著小说中,甄嬛的病是在温太医安排下,刻意服药伪装出来的。在心机计谋上,甄嬛可以说已经胜了同行一筹。

淳儿最后的下场(淳儿是因为做错了什么)(3)

但是这样的策略有一个明显的缺点:如果和自己同住一宫的室友同样身怀绝色,有智有谋,这种方式无疑是将机会白白拱手让人,提前认输。

幸好,淳儿一出场,就免去了甄嬛的后顾之忧。

“选秀“是清朝特有的规矩。所有八旗女子,在不经过皇帝亲眼挑选,决定是否入宫之前,是绝对不能嫁人的。而把女儿嫁入后宫,本身也对官员家族有着莫大的好处。

因此凡是八旗中生了女儿的,就必定会从小按照入宫的标准,在礼仪、言行、举止上对她培养,在被选为秀女之后,还会有专人为她们进行第二次礼仪培训。

淳儿最后的下场(淳儿是因为做错了什么)(4)

我们来看看在红楼梦中,大家闺秀林黛玉去往荣国府是如何行事的:“她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生恐被人耻笑了她去。“

荣国府是黛玉至亲的外祖母家,林黛玉又是个举止言谈不俗、姣花照水弱柳扶风的大美女,她还生怕被人耻笑,不肯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

到了饭桌上,又有饮茶、漱口等程序,在电视剧红楼梦中,黛玉为了不让人看见漱口的样子,还特意用手帕半遮脸面。

淳儿最后的下场(淳儿是因为做错了什么)(5)

皇家礼仪,自然要更高于荣府这样的贵族,淳常在和甄嬛却是第一次见面。那么,淳常在又是如何行为呢?

电视剧里,淳常在是到了晚上的时间才过来拜见新室友。匆匆和甄嬛打了几句例行招呼,她两个眼睛就直直地看着桌上的点心,近乎乞食一般夸奖起来。

剧本有个很合理的解释说,她因为“思念母亲“,吃不下晚饭的糟鹅。清朝的宫中,一天只吃两顿饭,其中“晚饭“在下午一点到三点,错过之后当天就不可能再上正餐。

淳儿最后的下场(淳儿是因为做错了什么)(6)

所以,在甄嬛点头之后,饿极了的淳常在就直接拿起点心塞进嘴里,鼓着腮帮子和别人说话。

是淳儿性情率直没有心计也好,是年龄太小不通人情也罢,这样的行为放在贾府大概连个丫鬟都比不上,更别说是个小姐。

在规矩森严的后宫这样的礼节想出头,几乎是不可能的,更何况她的姿色并没有特别优势。

当然,在小说中,这个情节要更合理得多,淳常在是在下午和史美人(剧中的欣常在)一起来看望甄嬛,三人饮茶聊天,自然需要上些点心,甄嬛主动为年纪偏小的淳儿多拿了一些好看的甜食,很快博得了对方好感。

不管怎么说,甄嬛可以确定,这不是一个有威胁的对手,她在前期可以放心蛰伏观察其余对手的动向。

淳儿最后的下场(淳儿是因为做错了什么)(7)

帝王的口味

在宫斗剧中,妃嫔能否保命的决定因素,在于皇帝。夏冬春还没侍寝就肆意嚣张,立即被华妃用“一丈红“教做人规矩;沈眉庄侍寝之后获赐绿菊,华妃再嫉恨也只能先尝试拉拢,从长计较。

可想而知,如果皇帝喜欢淳儿,后来就算给周宁海天大的胆子,他也不敢下手谋害。

可惜,无论是按照电视剧和小说,还是真实历史上的雍正皇帝,淳儿这样的人是绝不可能得宠的。

淳儿最后的下场(淳儿是因为做错了什么)(8)

华妃的原型年贵妃,在历史上深受雍正宠爱。在她活着的时候,整整十一年间,雍正所有子女都是她所生。如果不是体弱多病,她极有可能成为雍正帝的第二位皇后。

年妃去世前被雍正紧急晋升为仅次于皇后的皇贵妃,死后丧仪直追皇后。在她册封贵妃、皇贵妃的册文中写道:“赋质温良,持躬端肃。凛箴规于图史,克勤克俭,表仪范于珩璜,有典有则。”“秉性柔嘉,持躬淑慎。朕在藩邸时,事朕克尽敬慎,在皇后前小心恭谨,驭下宽厚平和。”

简单来说,真正的年妃有文化、懂规矩、性子好,浑身都是优点,根本不是剧中草菅人命、争风吃醋的悍妇。这样的女人才是雍正的最爱,他为了不让年贵妃伤心,甚至不惜推迟对年羹尧的打击行动,硬是等她去世一个月之后,才下令将年羹尧赐死。

淳儿最后的下场(淳儿是因为做错了什么)(9)

不过贵妃父亲年遐龄、长兄年希尧照样加官进爵,赏赐丰厚,雍正对她的感情没有受到年羹尧之死任何影响,后来雍正去世,年皇贵妃的金棺也迁入泰陵合葬。

在电视剧里,雍正也同样根本不喜欢淳儿这种人。

自从14岁入宫开始,整整两年时间里,雍正翻遍了所有人的牌子,唯独碰都不碰淳常在。皇后有心推荐,也被他以一句“淳儿年纪太小,不知世事”搪塞过去,宁可去选安陵容。

一个吃点心大口咀嚼,下雪天拿着红梅和宫女太监追逐嬉戏的常在,正常来说,无论如何是入不了雍正法眼的。

淳儿最后的下场(淳儿是因为做错了什么)(10)

“闺房之乐“的背后

淳常在命运的转变,完完全全是她自己争来的,因为她再怎么不济,至少在甄嬛面前保持了人畜无害、只知美食的形象,也在甄嬛被冷落的时候不忘探视,留下了雪中送炭的好印象。

随着甄嬛得宠,这两点优势就成了许多人不具备的资本,淳常在自己也十分清楚,她一直在寻找机会将它变现。

那就是雍正来找甄嬛的那个下雪天。剧中,正在甄嬛两人相坐谈论要把白梅换成红梅的时候,淳儿突然无视众人拦阻,强行冲了进来“看姐姐”。

淳儿最后的下场(淳儿是因为做错了什么)(11)

在小说原著中,两人谈起红梅之后则是过了“整整一个白日,他为我誊抄历代以来歌咏梅花的所有诗赋,我只安心坐于他身边,为他裁制一件冬日所穿的寝衣。”也就是说,淳常在有充足的时间来获悉“红梅”这个关键信息。

于是乎,原本在外面和宫人疯玩的淳常在便恰到好处地手持红梅,“天真无邪”地进入屋内,见到了她难得一见的皇帝,这岂非是踩着点算好了的吗?

接下去,借着甄嬛之面,淳常在说的话,就完全不像是一个小孩子了。她趁皇帝询问身高,自然而然说出“过了年就满十七了”。

淳儿最后的下场(淳儿是因为做错了什么)(12)

古代女子普遍早熟,14岁结婚是再正常不过的,17岁就是大龄女,也是“选秀“的年龄上限,已经到了淳常在就算想继续当小孩也当不下去的时候了。

《甄嬛传》中,前朝连后宫是一个重要的设定,因此满军旗的淳儿能够入宫,背后也必定有某个满族势力,需要雍正照顾;同时这个势力又必定不像年羹尧、甄远道那样重要,皇帝不必顾忌冷落淳儿。

可以想见,也许淳儿背后的家族心急如焚,让她无论如何要完成第一次侍寝的重任。

淳儿最后的下场(淳儿是因为做错了什么)(13)

淳儿不可能被皇帝主动翻牌,但她知道自己在两人心目中是个什么也不懂的小屁孩,她可以大喇喇地坐在皇帝和甄嬛面前,吃着糕点看着两人相对抄写聊天,谁都不方便拉下脸赶人。她借机说出了四个字“闺房之乐”。

读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宝黛两情相悦,私下里在桃花树下共读《西厢》,宝玉不过拐弯抹角对黛玉说了一句“我是个多愁多病的身,你是那倾国倾城的貌。”就引得黛玉竖眉瞪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指着宝玉哭骂说欺负人。

现在淳常在却是面不红脸不臊能说出“闺房之乐“这种词,雍正当然懂得,眼前的女孩子,如今终于有心思和其他妃嫔一样投怀送抱了。

淳儿最后的下场(淳儿是因为做错了什么)(14)

甄嬛是何等心思细密的人物,当然更懂得这层道理。她同父异母的妹妹浣碧有心勾引皇上,不过是换了一身衣服,什么话也没说,心思就被她猜得透透的,何况淳儿这完全如同春天求偶的布谷鸟一般的行为呢。

从一刻起,甄嬛必然意识到,她和淳儿之间的关系已经改变。

甄嬛随后说“淳儿小小年纪,也不知哪里听来的浑话,一味的胡说八道。”甄嬛自己侍寝也不过十五六岁,怎么到了淳儿16岁就成了“小小年纪“?

于是雍正立即对甄嬛的话做出来反驳:“当然不是。你怎么会是胡说,是极好的话。“

淳儿最后的下场(淳儿是因为做错了什么)(15)

毕竟是总揽全局的皇帝,后宫妃嫔再巧妙的心思,也躲不过他的眼睛。虽然比起皇后和甄嬛的老谋深算,淳儿的心计看起来拙劣不堪,但此时也发现了这个人可以起到某种独特的作用。

三天后,入宫整整两年,淳常在终于完成了侍寝的任务,而且还是一路笑着被扛到龙床上。

妃嫔侍寝过程的小道消息在后宫是根本瞒不住的,安陵容第一次侍寝失败,回来被下人都鄙视得不行。相比之下,淳常在的表现也实在太过奔放,恐怕难以用小女孩的“天真可爱“解释。

淳儿最后的下场(淳儿是因为做错了什么)(16)

不合时宜的天真

只要对剧情稍微梳理一下就会发现,自从淳常在知道“闺房之乐”之后,她在后宫的冲突也多了起来。

后宫妃嫔人人知道,淳常在是甄嬛的铁杆,她侍寝机会增多,必然会招致其余势力针对。随后,皇帝就展开了他精彩的表演。

皇后找上门,眼看皇帝称赞甄嬛的才干,便把话锋一转,几乎是不留情面地骂淳常在不够端庄大方。

淳儿最后的下场(淳儿是因为做错了什么)(17)

从实际说起来,这话当然也没错,雍正也心知肚明。可是所谓帝王心术,鬼神莫测,皇帝当然不会让皇后自由发挥,他用一句“朕就是喜欢她率性可爱。”堵得皇后哑口无言。

淳儿成了皇帝敲打皇后的工具,让她安分守己。

这样的妙用我们后来在“果郡王接风宴“上,又见识了一回。当时富察贵人以甄嬛获赐的一双玉鞋为由头,讽刺她外检内奢表里不一,甄嬛一时找不到话语反驳。

淳儿最后的下场(淳儿是因为做错了什么)(18)

淳常在便挑头出来,替好姐姐主持公道说:”“那是皇上喜欢姐姐才赐给她的啊,自然是越贵重奢华越好。既然皇上喜欢又有什么不可以…”

这次解围大功,换来皇帝一句“朕最喜欢你有什么说什么。“

其实,既然是在宫廷,只要不是傻子,总会懂得“雷霆雨露俱是天恩“的道理。用惯例之外的丰厚赏赐奖励功勋宠臣,本就是常规操作。

乾隆皇帝最宠爱的小女儿十公主出嫁,嫁妆达到别的公主的十倍,价值超过数百万金,相比之下,一双玉鞋根本就排不上号。

淳儿最后的下场(淳儿是因为做错了什么)(19)

何况玉鞋本就是雍正赐予甄嬛的,皇帝以什么理由做这件事,甄嬛想要在什么时间场合穿戴,这根本就不是富察贵人有资格过问的。稍微有点政治敏感的人反而会从中捕捉到皇帝的动向,主动巴结甄嬛。

十公主出嫁当日,“大官手奉如意珠贝, 拜辞於公主轿前, 无虑屡千百。首阁老阿桂虽然年老位尊, 亦不能免。”十公主的公公、权臣巨贪和绅在朝堂上只手遮天,回到家中为了讨好儿媳,还要亲自陪着小夫妻出门打猎。

富察贵人当着皇帝的面质疑皇帝送礼太过奢华,不是自寻死路又是什么?其实在她问完这句自以为是的傻话,皇帝当场就提醒她:“朕记得朕曾赐你珠宝,也是名贵奢华的。”

淳儿最后的下场(淳儿是因为做错了什么)(20)

识趣的人都明白,这句话背后的意思就是“东西是我皇帝送的,轮不到你多嘴“,富察贵人此后失宠是已成定局。

偏偏淳常在又跳出来,看似为局面解围,其实是特意用大白话告诉大家,皇帝有一个连基本规矩都不懂的贵人。

所谓机关算尽太聪明,皇帝说了“最喜欢”,实际上未必就喜欢,淳常在不过是皇帝的打手。毕竟,任何别人不会说、不该说的话,都可以通过淳常在之口堂而皇之地说出来,事后再吃一顿美食遮掩过去。

雍正每次表扬淳儿,都是用来反驳某人,在私下里,他从未对其他人一样,用特别的恩宠厚赏奖励她。

淳儿最后的下场(淳儿是因为做错了什么)(21)

这足以说明,淳常在不过是个可怜的工具人而已。将来这把杀人不见血的刀子会不会用来对付好姐姐甄嬛呢?恐怕谁也难以打包票。

还好剧情没有走到那一步,淳常在终于在放风筝的时候非要离开保护,自寻死路去了,从而为甄嬛专心斗死华妃解决了最后的思想包袱。

其实在小说中,淳儿的命运很早就注定了,小说第九章《花签》一节,淳常在抽到“天公织女簪花”,说是为织女戴孝。

后宫不需要天真,不管是真的,还是装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