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经典知识(细说周易之春夏秋冬)

自尧帝“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开始,远古先民便有了对天的认知,从而有了四时之分《淮南子·天文训》曰:“四时者,天之吏也;日月者,天之使也;星辰者,天之期也;”四时轮回,人们便认为四时是天的官吏,定期来朝日月驻恒,人们认为是天的使者,星辰是天的会所,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周易经典知识?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周易经典知识(细说周易之春夏秋冬)

周易经典知识

自尧帝“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开始,远古先民便有了对天的认知,从而有了四时之分。《淮南子·天文训》曰:“四时者,天之吏也;日月者,天之使也;星辰者,天之期也;”四时轮回,人们便认为四时是天的官吏,定期来朝。日月驻恒,人们认为是天的使者,星辰是天的会所。

这种认知便不能让人们能正确地理解四时的概念,以便把握四时的意义。

《吕氏春秋·有始览》曰:“天地有始,天微以成,地塞以形,天地合和,生之大经也。以寒暑日月昼夜知之,以殊形殊能异宜说之。”人们只知道天成象,地成形,天地交合化生万物。寒暑交替,日月轮回,使得万物各具不同的形体与性能。这种粗糙而肤浅的认识对于原始农业社会的人们来说,远不能满足其需求。只有对于四时概念的深刻,具体的理解,才能驾驭万物的形体与性能。

于是尧帝实施了这项工程,《尚书·尧典》:

“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

寅宾出日,平秩东作。日中星鸟,以殷仲春,厥民析,鸟兽孽尾。申命羲叔,宅

南交。平秩南讹,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厥民因,鸟兽希革。分命和仲,

宅西,曰昧谷。寅饯纳日,平秩西成。宵中星虛,以殷仲秋。厥民夷,鸟兽毛

毨。中命和叔,宅朔方,日幽都。平在朔易。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厥民隩,

鸟兽氄毛。”

尧帝派四人居四地观测四时,将四时具体化,规范化,即春分、夏至、秋分、冬至,这两分两至之节。在两分两至之间又细分了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这四节,四时八节已定,那么人们对于万物的了解就更具体化了。

《礼记·月令》:“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鸿雁来。天子居青阳左个。乘鸾路,驾仓龙……是月也,不可以称兵,称兵必天殃。兵戎不起,不可从我始。毋变天之道,毋绝地之理,毋乱人之纪。”东风吹,蛰虫动,冰融化,鸿雁来,万物萌发。天子出游,此时东方苍龙居东方,是为立春。这个时节不准出兵征伐,不能乱天地之纲纪。

“孟夏之月,日在毕,昏翼中,旦婺女中。其日丙丁。其帝炎帝,其神祝融……是月也,驱兽毋害五谷,毋大田猎。农乃登麦,天子乃以彘尝麦,先荐寝庙。”孟夏四月,太阳运行的位置在毕宿。初昏时,翼宿位于南天中。拂晓时,女星位于正南方的夜空中。火神祝融司令,是为立夏。此时,要防止野兽侵害庄稼,也不要举行大规模田猎。农民收获了麦子,天子于是就先将新麦祭献给宗庙,然后再品尝。

“孟秋之月,日在翼,昏建星中,旦毕中。其日庚辛。其帝少皞,其神蓐收……是月也,命有司修法制,缮囹圄,具桎梏,禁止奸,慎罪邪,务搏执……天地始肃,不可以赢。”孟秋月,政府要修整法制,修缮监狱,检查刑具,防止奸恶之事发生,对于犯事的人要绳之以法,此时是为立秋。天地之间万物开始肃杀,不能松懈。

“孟冬之月,日在尾,昏危中,旦七星中。水始冰,地始冻……是月也,天子始裘。命有司曰:天气上腾,地气下降,天地不通,闭塞而成冬。命百官谨盖藏。命司徒循行积聚,无有不敛。”孟冬十月,太阳运行的位置在尾宿;初昏时,危星位于正南方的夜空中;拂晓时,七星位于正南方的天空中。河水开始结冰,土地开始上霜冻,此时是为立冬。天子开始穿皮衣。管天文的官吏说:“天气上升”地气下降,天地不通,闭塞而为冬天。”下令百官要特别注意库府的收储,司徒要巡视检查粮食柴火的收藏。

四时八节的具体细化,让人们有了对万物的具体认知与把握。“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馀食也;《荀子·王制》”

《周易》中对春夏秋冬四时也有深刻的阐述,《解》为春,《离》为夏,《剥》为秋,《复》为冬,来一一作以分析。

解:利西南,无所往,其来复吉。有攸往,夙吉。

利西南:天有八节,地有八方,西南对应夏秋之间,万物成熟之时。《易传·说卦传》:“坤也者,地也,万物皆致养焉。”春耕才有秋获,故“利西南”。

其来复吉:按照节令行事,守恒道,为“乃得中也”。

《易传》其彖辞曰:“利西南,往得众也。其来复吉,乃得中也。有攸往夙吉,往有功也。天地解而雷雨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解之时大矣哉!”

天地开化,春雷始作,因此万物复苏,种子树木皆破土坼甲而出,春天来了。一年之计在于春。初六:无咎。

《易传》其爻象曰:“刚柔之际,义无咎也。”阴阳交合,万物化生之时,尊崇自然规律,秉持时令而作,就不会有失误。故曰“无咎”。九二:田获三狐,得黄矢,贞吉。

《易传》其爻象曰:“九二贞吉,得中道也。”何为守中道?《礼记·月令》曰:“是月也,驱兽毋害五谷,毋大田猎。”这里讲得很清楚的,麦子成长之际,此时驱赶跑到田里的野兽,以防其糟蹋庄稼,也不要去田地里狩猎,会危害庄稼。以此来保护庄稼。故此,遵守这项规定就不会受到责罚,这就是“得中道”。

九二的意思是田里捡到三只被箭射中的狐狸,将铜箭镞取出。

为何这里又有狩猎的事件呢?有两点要注意的,一是被箭射中的狐狸是跑到田地里去的,不是在田地里狩猎到的。二是狐狸受伤后跑到田地里去的,猎人没有去到田地里追踪猎物,这样就没有危害到庄稼。猎人正是遵守了毋田猎的规定,才能让别人捡到这三只猎物。六三:负且乘,致寇至,贞吝。

致寇至:将自己搞成了负罪的人。

故《易传·系辞》曰:“负且乘,致寇至,盗之招也。”

六三的意思是背着沉重的猎物回去,别人以为是自己盗猎的,招致问责,谁能证明不是自己盗猎的呢?九四:解而拇,朋至斯孚。

拇:《说文解字》为手指也,用手指着,指认的意思。

《易传》其爻象曰:“解而拇,位未当也。”手指受伤是因为自己不小心造成的。

九四的意思是因为没有证据而招致问责,后来有熟人来指认这不是自己盗猎的,才解围并取得了大家的信任。六五:君子维有解,吉;有孚于小人。

《易传》其爻象曰:“君子有解,小人退也。”君子有人帮助解困,小人就不会得逞。

六五的意思是君子做事情要光明磊落,讲证据,才不会让小人得逞。上六: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

隼:老鹰。高墉:土堆子。

《易传》其爻象曰:“公用射隼,以解悖也。” 王公射杀恶鸟,展示这样是不违法规的。

上六的意思是王站在高墉之上涉猎危害人类的老鹰,向众人展示在不准田猎的法规下如何消灭危害人类的凶残禽兽。既不违法也不猎杀对人类有益的动物。故曰:“公用射隼,以解悖也。”

《易传》其象辞曰:“君子以赦过宥罪。”寓意君子做事情要光明磊落,才能不触犯法律法规。不小心触碰到法律红线,要摆出证据,证明自己是无意且无过的。

离:利贞,亨。畜牝牛,吉。

《易传》其彖辞曰:“离,丽也;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重明以丽乎正,乃化成天下。柔丽乎中正,故亨,是以畜牝牛吉也。”

离即丽,光明,新景象,夏天的艳丽,也代表文明之象。日月的光明来自于天,百谷草木的新景象来自于土地的滋养,日月的照耀才是天地之道,其能化生万物。阴柔之美,也是因为其能守持中正之道,所以通泰。因此阴柔之美也是一种美的象征。

《礼记·月令》:“某日立夏,盛德在火。天子乃齐。”立夏之时,是为火德,天子面南而坐,故离者,丽也。丽者,如天子之冠华美。初九:履错然,敬之无咎。

履错然:开始就出现了错误。

敬之:反思初始的错误,加以改正,就能避免后面再出错。

故《易传》其爻象曰:“履错之敬,以辟咎也。”刚开始由于急于求成而出现了一些失误,经过反思后加以改正就没事了。六二:黄离,元吉。

黄:《礼记·月令》:“中央土。其日戊己。其帝黄帝,其神后土。”这就是黄的来历。其位于中央之土,威镇四方,故为中正之意。

《易传》其爻象曰:“黄离元吉,得中道也。”守持中正之道则吉祥。九三:日昃之离,不鼓缶而歌,则大耋之嗟,凶。

昃:太阳西下。耋:耄耋之年。指岁数大的老人。

《易传》其爻象曰:“日昃之离,何克久也?”这不就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意思吗?

九三的意思是夕阳西下,如人生进入耄耋之年,还能用多少时日呢?因此要把握住当下,哪怕是无乐而歌,也是一种快乐。

九四: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

《易传》其爻象曰:“突如其来如,无所容也。”来得太突然,让人不知所措。

九四的意思是突如其来的光芒让人不知所措,如熊熊烈火一般,有灼伤的感觉,还是放弃吧。六五:出涕沱若,戚嗟若,吉。

六五的意思是只有泪如雨下,忧伤叹息而已。

《易传》其爻象曰:“六五之吉,离王公也。”舍弃了王赐予的荣耀,虽然失落,但是也吉祥,无官一身轻嘛。上九:王用出征,有嘉折首,获匪其丑,无咎。

《易传》其爻象曰:“王用出征,以正邦也。”往亲自出征,战争也完全是非正义的,为了国家的安全而战,是正邦之举。

上九的意思是为了国家的安全,王亲自帅军出征去了,嘉奖擒获或者斩杀敌首领的人,将敌人的丑态加以示众。

《易传》其象辞曰:“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时光对每个人都是很公平的,就象王的恩泽惠及四海。故《离》的寓意是把握好当下,趁如日中天般的好光景,守持正道,开创事业,不然则悔之晚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