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天燕子从南方飞来(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六个节气
到来时间一般为
每年的公历9月22日至24日
秋分之日,太阳达黄经180度
阳光直射赤道,昼夜平分
而天气也由热转凉
我们常说,春华秋实
秋天也是丰收的季节
今日9时4分
我们将迎来2022年的秋分节气
观秋之景,品秋之美
请陪孩子做这几件事
一、讲一讲“秋分”的含义
秋分,“分”即为“平分”的意思
除了指昼夜平分外
还有一层意思是平分了秋季
按农历来讲
“立秋”是秋季的开始
到“霜降”为秋季终止
而“秋分”正好是从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
秋分日后,北半球昼短夜长
昼夜温差加大,气温逐日下降
老人、孩子要注意防寒保暖
二、说一说秋分的“冷知识”
秋分当天还有许多有趣的“冷知识”哦
这一天,你来到赤道
会发现任何物体都找不到自己的影子
我们都知道,大多数时候
南北极总是一个白天一个黑夜
但这一天南极和北极同时可以看到太阳
而且秋分这天,仅凭一根软尺
我们就能丈量出建筑物的高度
这一天物体的高度和影子一样长
所以知道了影子的长度
也就知道了建筑物的高度了
三、了解秋分物候现象
秋分有三候
一候雷始收声
二候蛰虫坯户
三候水始涸
“雷始收声”是说
秋分过后,雷渐少
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
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
其实这是因为天气干燥造成的
“蛰虫坯户”是说
由于天气变冷
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穴中
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
以防寒气侵入
“水始涸”意思是
由于天气干燥,水汽蒸发快
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
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处于干涸之中
四、讲一讲秋分的习俗
秋分这天有很多有趣的习俗,不妨给孩子说道说道,从习俗中,感受古人的生活气息,发现生活之美!
秋祭月
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
以祈求美好与安宁
旧时女孩子拜月
还会期盼彩云追月之景
以印证自己的美丽容貌
折桂
秋分是桂花盛开的季节
中国人喜爱桂花
“折桂”二字
更蕴含着“金榜题名”之意
吃秋菜
在岭南地区
秋分有“吃秋菜”的习俗
秋菜是生长于岭南的野苋菜
当地人会在秋分将野苋菜与鱼片一起
滚为“秋汤”全家分食
祈求家寨安宁、平安健康。
这“秋汤”正应和了中医提倡的
秋日滋补之道
立竖蛋
“秋分到,蛋儿俏”
在每年的春分或秋分这一天
我国很多地方都会有
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
早在4000年前
中国就有了秋分立蛋的传统
选择一个“身量匀称”的新鲜鸡蛋
轻手轻脚地竖放在桌上
比比谁的鸡蛋可以长时间不倒
送秋牛
秋分时节
还有挨家送秋牛的习俗
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
全年农历节气与农夫耕田图样
名曰“秋牛图”
送图者说些不违农时的吉祥话
虽随口而出
却句句动听
这种活动俗称“说秋”
“说秋”的人要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
五、秋分话丰收
秋收、秋耕、秋种
“三秋”大忙,贵在“早”字
彼时,华北地区已开始播种冬麦
长江流域及南部广大地区正忙着晚稻的收割
抢晴耕翻土地,准备油菜播种
香甜的柿子挂在枝头
红红的石榴“排排坐”
苹果、大枣、橘子、梨子......
果园里,同样硕果累累
自2018年起
每年农历秋分被国务院
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
瓜果甘甜,秫熟稻馨
五谷丰登,颗粒归仓
......
如果有机会
请带孩子去田地里或采摘基地
亲自体验一把田地里的劳动生活
脚踩着土地
手摸着丰收的果实
孩子会油然地升起
对自然的亲切感和感恩之情
也让孩子懂得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更加珍惜粮食
六、做一做“秋”主题手工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天,丹桂飘香,壮美辽阔,一起用巧手把秋景留住!
种子碰碰对
看,各种颜色、形状的种子经过排列组合,变成了一幅幅有创意的种子镶嵌画。
材料准备:
超轻土、纸盘、泥工刀、红豆、大豆等种子若干。
步骤:
1. 将超轻土均匀地铺满整个纸盘。
2. 用泥工刀在超轻土上刻画出图案。
3. 把种子镶嵌到轮廓线里。
活动选自《“生活·探究·成长”主题资源包》
看我大变身
看!多么可爱的动物,它们都是用树叶拼贴出来的。快收集树叶、树枝、花瓣等进行创作吧!
材料准备:
卡纸、树叶、树枝、花瓣若干。
步骤:
1. 取出不同的叶子和花瓣。
2. 粘贴出蝴蝶的头部、身体、触角。
3. 取两组相似的树叶作为蝴蝶的翅膀
4. 用花瓣点缀蝴蝶的翅膀,作品完成。
活动选自《创意美术》
随着“秋分”节气到来
气温渐渐变凉
家长注意给小朋友添衣保暖
不让孩子吃生冷食物
多补充水份,多吃些温润的食物
如芝麻、核桃、糯米等
还可适当多吃些白萝卜、胡萝卜等果蔬
以防秋燥
碧空万里,秋高气爽
愿在这美好宜人的时节
每个人都能有所收获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及参考:
中国教育报《今日秋分!这些和“秋分”有关的知识一定要给孩子讲讲》
中国国家地理《秋分:又遇秋分时,昼夜等分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