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杏花村在哪里(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朝诗人杜牧在《清明》一诗中,为我们留下了两个千古名句“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指着远处的杏花山村。”也让我们对“杏花村”有了更深刻的印象。

但是,这里的“杏花村”,到底指的是哪里呢?

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杏花村在哪里(牧童遥指杏花村)(1)

因为诗句中提到了酒文化,所以,大家对这个问题十分感兴趣。

据悉,全国叫“杏花村”的地方有十来处,分别分布在:江苏、湖北、安徽、山西等地。单单安徽省,在历史上有叫“杏花村”名字的地方就有四处。那么,到底哪个地方才是真正的杏花村呢?还是说,这些地方都不是那个真正的杏花村?

山西汾阳的杏花村,根据史料记载,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有了,那里以盛产美酒而闻名,生产的汾酒也一直有“甘泉佳酿”的美称。唐朝时期,山西汾阳杏花村的酒店已经有七十二家了,故有诗人留下了“楚楚街头揭翠帘”这样的诗句。

那么,这里的“杏花村”是不是杜牧诗中所指的“杏花村”呢?

我们都知道,山西位于中国版图的北边,从杜牧的诗句来看,他似乎描述的是江南的景色,所以,山西的杏花村,应该不是杜牧所描述的那个。其实,我们不能因为山西地处北边就将其否决了,因为,其它诗人对这里的描述也是景色宜人,比如:独孤良所写的“细雨莺飞重,春风酒酝迟”,描绘的就是春雨纷纷时的场景,这与杜牧诗中的场景也挺像的。

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杏花村在哪里(牧童遥指杏花村)(2)

但是,至今为止还没有找到相关记载,说明杜牧去过山西汾阳。有人以杜牧写过《并州道中》一诗认为杜牧去过临汾,因为,这里的并州就是太原。但是,通过这个来确认杜牧到过汾阳是不可信的,因为,这首诗是他嘱咐外甥编辑的,并不是出自杜牧之手。

杜牧的《别集》是北宋年间编撰的,其中,还混入了李白、张籍、李商隐等人的诗集,甚至,有一些还是无法得知出处的诗集,所以,这本书的可信度很低。根据杜牧的年谱,专家们认定:杜牧并没有前往并州的记录。并且,从山西汾阳的一些史料典籍中也没有找到关于杜牧涉足过山西的记载。

即便是这样,还是有学者提出了新的证据,他们认为:杜牧去过并州汾阳。杜牧在《过田家宅》中,提到了“安邑”,这是北上太原的必经之路。而杜牧晚年的一首诗《寓言》中也提供了佐证,诗中描述的是春天的一个晴朗的早晨,作者面对江南大好风景本想抒情却因为心情不佳而放弃了。

那么,这是为何呢?

因为,此时正是北方的杏花开放的时间,而自己现在却身在南方。

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杏花村在哪里(牧童遥指杏花村)(3)

接着,我们讲一下安徽贵池的杏花村,有很多证据证明杜牧所指的“杏花村”就是这里。

清朝道光年间,《贵池县志》总结了各书籍对池州杏花村的记载,并做了如下表述:杏花村在秀山门外,有古井,上刻有“黄公清泉”四个大字。等到明朝时期,顾太守在这里建造了杏花亭,为此,“杏花村”这一名号深入民心。

《杏花村志》的编写人是郎遂,他自己就是贵池杏花村人。他在康熙年间进入朝廷当差,因为,其博学多才,于康熙十三年主持编写《杏花村志》,前后历经了十一年才将此书完结。而这本书,则说明了贵池杏花村的来历及地理环境,并且,与杜牧所描述的场景有些相似。

在古代的志苑中,自古就有:通志、府志、县志、山志之分。而为一个村子立志,还能被收录到《四库全书》里面,也就只有贵池的这个《杏花村志》了,足见这本书的权威性。

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杏花村在哪里(牧童遥指杏花村)(4)

另外,我们还要提一下贵池这个地方的气候。

贵池地处江南,依山傍水,气候比较温和,属于亚热带气候。杜牧在《清明》中描述的场景,与这里杏花村的场景很像,而历史上的杜牧,也曾在池州任职。话说,在唐武宗时期,朝廷党争激烈,杜牧也被牵连其中,之后,他便被调到池州任职。

自古以来,酒与诗好像是孪生兄弟,结下了不解之缘。“百事尽除去,唯余酒与诗。”(白居易句),在唐代许多诗人的心目中,人生的最大快乐,就是有诗与酒的享受。杏花村也不例外,据史料记载古时杏花村,杏花遍野,村里酒垆如肆,尤以“黄公酒垆”著名。

清《杏花村志》记之:“酒垆茅舍,坐落于红杏丛中,竹篱柴扉,迎湖而启,乌桕梢头,酒旗高挑,猎猎生风,令人未饮先醉。酒垆院里有一口‘黄公井’,水似香泉,汲之不竭,用此水酿出的酒,为时人所争饮... ...”

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杏花村在哪里(牧童遥指杏花村)(5)

都知道,杜牧的出身非常不错,他的家庭是官宦世家,祖父是朝廷大臣,且历经三朝。杜牧从小就受到了祖父的影响,立志要成为一名对朝廷有用的人才。可是,他的官场却并不顺利,由于,其刚正不阿的性格而处处受到排挤,一生都是郁郁不得志,最终,也只能借酒消愁。

关于“杏花村”之争,郭沫若提到:

“凡是名人游览过的地方,大家都会跟着附和,也想去游览一番。现在,这个争斗越来越激烈,谁也拿不出足够的证据来彻底说明这个问题,只能将争斗继续到底。古人作诗,对于村名、山名等一般都会在题目和序言中体现,但是,在诗句中就不会体现出具体的地名,而往往使用景色或其特点来代替。杜牧所说的‘杏花村’,其实,不一定是真名,也不一定是店名,而是周围种满杏花的村庄。这就让‘杏花村’之争,没有继续的必要了。”

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杏花村在哪里(牧童遥指杏花村)(6)

诗句中的“杏花村”,无论是真名还是泛指,没人能够说得清,但是,《清明》这首诗却留给了我们许多值得回味的东西。虽然,我们并不知道杏花村的所在,但是,却能够感受到它那里的酒庄向我们飘来的酒香,这才是一种无与伦比的意境。

参考资料:

【《新唐书·杜牧传》、《贵池县志》、《杏花村志》、《广舆记》、《江南通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