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海波谈澳洲小青龙(让澳洲小青龙在稻田落户)

田海波谈澳洲小青龙(让澳洲小青龙在稻田落户)(1)

田海波养殖的稻田-澳洲小青龙迎来收获季。(张昊桦 陈朝霞 摄)

记 者 陈朝霞

通讯员 张昊桦 厉迪桑

秋高气爽,海曙区鄞江镇欢田家庭农场负责人田海波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今年5月投入的109亩“稻田-澳洲小青龙养殖示范基地”如今迎来了收获季,这几天纷至沓来的“回头客”让他很欣慰。

令人诧异的是,田海波此前从未涉足水产养殖。2007年他大学毕业后,做过设计和外贸工作。2011年,看到当时浙贝母市场行情不错,他毅然回到鄞江镇老家当农民,种起了贝母,这一种便是8年。

投身养殖业,源自去年海曙区农业农村局和浙江万里学院商学院合作开办的培训班。“当时,我前往嘉兴、湖州、丽水等地参观‘稻渔共养’项目,对此产生了浓厚兴趣。”田海波说,正巧海曙区农技站将澳洲小青龙作为“稻渔共养”主要推广品种,他又报名前往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综合试验基地考察,深入学习澳洲小青龙的育苗、养殖以及越冬培育等知识。

去年年底,田海波说干就干,投入约100万元,开垦了8块稻田,为应对澳洲小青龙育苗对养殖用水的较高要求,还新建了8个温室大棚、1个净水池,开始育苗。

让田海波没想到的是,今年4月,一场大风吹倒了农场内还未加固完成的温室大棚,澳洲小青龙的育苗基地近乎“全军覆没”,这让他有了放弃的念头。“育苗基地受损,不仅导致幼苗投放时间延后,而且其规格、产量也会受到影响。”田海波说,经过一个晚上的思考,他安慰自己,创业开局不利不能成为自己放弃的理由,“大不了失败了,再回到老本行种田去。”

今年5月初,田海波往稻田里投入22万尾澳洲小青龙,正式建立109亩稻虾共生示范基地。“澳洲小青龙口感Q弹爽嫩,要养好,关键在于水质控制。另外,饲料也很重要。”田海波主动请教省、市专家,积累了不少经验,“饲料方面,除了使用菜籽饼外,我采纳了技术人员的建议,每三四天投入新鲜带鱼、鲳鱼等动物性饲料,给田间的澳洲小青龙‘加餐’;每个星期再喂食胡萝卜丝,补充维生素等营养。”

功夫不负有心人。9月底,田海波农场的澳洲小青龙单只平均重量达到81克,在海曙区6家示范基地评比中位列第一。田海波介绍,“纯天然绿色无公害”是澳洲小青龙的一大亮点。稻田套养澳洲小青龙后,一般用有机肥、菜籽饼等代替普通化肥为水稻提供养分,同时有机肥成为澳洲小青龙的饲料;而澳洲小青龙的排泄物又能为水稻提供养分,形成生态系统循环。在稻田防虫害方面,所有试验田采用物理防治方法,避免打农药影响虾苗、水稻及水质。

“目前,我们澳洲小青龙的礼盒装已销售了1800盒,顾客口碑好,市场反响不错。”田海波算了一笔账,“澳洲小青龙平均亩产约75公斤,每亩收入有1万元,过阵子晚稻丰收,还将获得一笔收入。”

田海波表示,试验田的成功保证了创收,同时也提升了周边种植户对于稻虾共生养殖的兴趣。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劳动力、土地租赁、物资成本的提高,单纯种粮农户收益下降,而“稻渔共养”成为打破这一僵局的尝试,“我会和周边农户一起优化技术,让明年秋季的澳州小青龙产销再上新台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