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太极十三势06(功夫谭)

“他跟我们说,要发奋写本书,书名叫陈氏太极拳图说。我问陈鑫会不会练拳?他说我既不会练炮捶,也不会练太极拳。我说这就奇怪了,你既不会练,那你是怎么写法呢?

他说他熟读《易经》,既然叫太极就离不开《易经》。我把《易经》里卦的变象等等写出来,插上图,再把家里人练的炮捶往一起一凑,就是一趟太极拳。他还说太极拳在北京很时兴,渐渐地南方也有了,正是好时机。我们还勉励他等写成时大家再帮助他想想办法。

至于陈鑫的书为什么用图说二字,因为宋朝时有陈希夷和二程以及邵康节等人,他们都曾做过《太极图说》,陈鑫也就用这个名称。

至于书的内容,只求能以《易经》解说通了就成了。他的目的在于解释《易经》,而不在于解释太极拳。对这件事陈鑫跟我解释说,他这本书拿出来不一定适合太极拳,因为他的目的不在这里。”

我们且再看看坊间、网上流传之简介:清代陈氏绵拳(太极拳)主要传承人陈长兴先生(1771-1853),字云亭,陈氏十四世,太极拳第六代传人,自幼受业于其父秉旺,太极拳、械出神入化。

成年后以保镖为业,在武术界享有盛名,被称为"牌位大王"(意即平日练拳姿势端正,久而久之,不管走路还是站立,都立身中正)。无论看戏、赶会,站立千万人中,任凭众人如何拥挤,他脚步丝毫不动。

凡近其身者,如水触石,不抗自颓,他对太极拳的发展,贡献颇丰,可谓继陈王廷创拳后,在漫长的太极拳发展道路上,又树起了一座丰碑。

陈长兴先生,不但将陈王廷所创之五路太极拳由博归约,精炼归纳,不足者补之,重复者裁之,创造性地形成完整套路,即现在老架(也称大架)太极拳一、二路,并且据己所得,发展了太极拳理论。

其著述流传下来的主要有:《太极拳十大要论》、《太极拳用武要言》、《太极拳战斗篇》、《陈长兴太极拳总歌》等。

许多文章、资料,透露杨露禅先生答:“我之拳法既不是长拳,亦非少林拳,而是绵拳”。其三下陈家沟,师从陈长兴先生十余年,兹陈家沟景区尚有杨露禅先生学拳处景观,可见其所说非假。

其故土河北永年,太极拳名师姚继祖先生介绍,1940年永年年国术馆成立前,永年与其邻县一带,均称此拳为“粘拳”,或“绵拳”,并非太极拳。【待续】2023-04-19

武当太极十三势06(功夫谭)(1)

武当太极十三势06(功夫谭)(2)

武当太极十三势06(功夫谭)(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