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篇国庆节的心得感悟(国庆还有心情出去玩)

写一篇国庆节的心得感悟(国庆还有心情出去玩)(1)

全文约2200字

编辑 | 小圈

写一篇国庆节的心得感悟(国庆还有心情出去玩)(2)

又到了国庆节

作为每年的最后一个小长假

很多朋友是一定要抓紧时间出去耍一耍的。

不过国庆节的时候

很多地方都是堵堵堵...

写一篇国庆节的心得感悟(国庆还有心情出去玩)(3)

小圈觉得,其实假期也真的是写论文的好时机。

因为,这个时候,真的可以静下心来

记得小圈当年的第一篇核心

就是利用国庆节的七天

一气呵成

出来的

写一篇国庆节的心得感悟(国庆还有心情出去玩)(4)

所以,小圈建议你

与其国庆节出去耍堵成狗

不如在家好好“憋”

“憋”一篇像样的论文来

要想写出一篇好一点的文章

至少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正确认识观点与材料的关系

所谓观点,这里泛指文章的大小标题,也就是前面谈到的整理资料时,用白纸写下的用以聚拢材料的类目,亦即撰写大纲时的各级纲目。所谓材料就是前面谈到的直接材料、间接材料和发展材料。文章的观点(亦即大纲中的各级纲目)是从大量的材料中抽象、提炼出来的,而不是凭空臆想的。这就要求写作者有较好的宏观调控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写论文经常碰到的一个困难是:脑子里装满了各种各样的材料,历史的、现实的、前人的、今人的,但形不成一个清晰的概念和轮廓,构不成一个确定的见解和看法。这就牵涉到对材料的整理

和消化问题,也就是“出得来”的问题。所谓“出得来”,就是让感性材料(具体的数据、事例和资料)在脑子里逐渐沉淀下去,让从感性材料中提炼出来的概念、观点和全文的轮廓逐渐清晰地浮现出来。在论文写作中,观点与材料有一种互为表里的辩证关系。首先,观点(论点)必须来源于材料,而不能先有观点再找根据。这是一个由博而约、从感性材料升华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而后,再用观点统帅材料,把说明同一问题的事实和数据集中于一处,用以论证(证实或证谬)这一观点。

在写文章时,要进行概括,就不可避免地需要“舍象”,即有条件地把研究对象从普遍联系中分离出来,暂时舍弃一些同集中讨论的主要问题没有本质联系的、或者可以暂时撇开不论的情况和关系。不懂得这个道理,写论文时总怕论述的方面不符合现实中的复杂联系,那就很难概括,而只能陷入各种情况、成份和因素交错杂揉的混乱境地。初学写论文时,由于不懂得这种“舍象”的道理,往往不敢有意识地撇开一些情况和问题,因此不敢也不能进行概括。

2.同一问题只能放在一个地方讨论

在一篇文章中,同一个问题只能放在某一章、某一节中讨论。在这个地方,你把这个问题的内涵和外延、本质和特征、与左邻右舍的关系等,都交代清楚了,讨论充分了,在这篇文章的其他地方就不能再讨论这个问题。否则,会使读者觉得你的思维紊乱,东一榔头西一棒子。

在一篇文章中,同一个问题不放在一个地方讨论。这种情况如果只出现一次,读者庶几还能容忍。如果出现二次、三次,或者更多的次数,这篇文章必然凌乱不堪,惨不忍睹,使人无法卒读。

一篇好的文章,抽出其中的任何一个部分(一章或者一节),一定能够独立成篇,表达出一个完整的意思;几个部分放在一起,又浑然一体,丝毫看不出哪一部分脱离和游移了文章的主旨。前者主要靠“同一问题放在一个地方讨论”这个办法来解决;后者则靠下面将要介绍的“过渡”来解决。

3.过渡

人们阅读文章时,有时会遇到这种现象:有些文章单独就某一节、某一段文字看,还是颇有新意,也比较深刻的,但整篇文章却显得支离破碎,读过以后留不下一个完整、清晰的印象。这就牵涉到一个过渡的问题。过渡,是为了使文章前后衔接,逻辑顺畅,从而文气贯通。在论文写作中,章与章之间,节与节之间,段与段之间,都需要过渡。尤其是表达方式由总到分或者由分到总、表述内容转换的时候,更是需要过渡。

文章的过渡可以用词、用句或者用一段话。常用的过渡词有表示顺接的“综上所述”“由此可见”和表示转折的“然而”“尽管如此”等关联词。在段落之间实现过渡,有时用一个过渡句,这个句子能够承上启下,使两部分文意衔接起来。写文章时,前面已经讨论了一些问题,下面要转入另一个层次的探讨,用过渡句往往无法准确地概括前面论及的所有问题,从而顺利地过渡到下一个层次。这时,就需要以整段文字来实现过渡。

有人写文章不注意“过渡”,认为谈了前面的一些问题,自然要谈下面的问题,而不必用文字作什么交待(即过渡)。中国有句俗话,叫做“我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虫”。对于某个问题,也许你思考、研究了几个月,认为讨论了前面的一些事情,再讨论下面的事情是顺理成章的。然而,你不用文字把曾经考虑过的一些“潜台词”表示出来,读者在阅读文章的一瞬间又怎么能把握你的思想呢?作者写文章时变换一下角色站在读者的立场考虑问题,就能够对文章中的“过渡”给予足够的重视。

4.提炼大纲中的各级标题

在前面谈到的整理资料和撰写大纲阶段,我们曾经对文章中的各个章、节和段给予了标题。但是,当时仅仅要求标题能够统帅这一部分的资料,而没有时间做更多的深入的思考。

当一篇文章全部写完以后,应当抽出一定的时间对文章中的大小标题重新审视一遍。一般说来,好的标题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能够集中地概括这一章、这一节的全部内容;二是文字简练、明确。给一篇文章,或者一篇文章中的章、节、段拟定标题,是一项颇见功力的工作。这项工作对于想完成任务的人至少有三个要求:一是吃透这篇文章(或者文章中的这一章、这一节、这一段)的全部内容;二是文字能力强;三是归纳能力强,思想比较深刻。正因为如此,报刊杂志编辑部招聘编辑时,给文章标题几乎是一项必考的科目。评价一份报纸的质量,首先也就是看它的版面设计和文章标题。写文章的章法和技法很多,一一道来,一则篇幅太长,二则多中心即无中心,说多了反而不容易突出重点。初学写文章的人,如果能够真正做到上述四点,就能写出一篇像模像样的文章来。

来源

本文作者秦铁辉,北京大学教授。文章内容选自作者发表在《图书与情报》(2003年2期)的文章《专业论文写作谈》。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写一篇国庆节的心得感悟(国庆还有心情出去玩)(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