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学的基础知识(组抗癌天团玩转MDT)

据数据显示,恶性肿瘤占我国常见疾病死亡率的27%,超过心脏病、脑血管疾病成为我国居民的“头号杀手”。更让人担忧的是,我国新发病人数居世界首位并且仍在持续升高,而且我国恶性肿瘤的死亡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为了遏制“癌情”的发展,2016年国家卫生计生委等16部门联合制定了《中国癌症防治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提出要加强肿瘤及相关学科建设,加强肿瘤诊疗人才培训,落实肿瘤诊疗规范和临床路径,推行“单病种、多学科”诊疗模式。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以病人为中心,组建单病种MDT团队,制定MDT诊疗规范,搭建软硬件支撑平台,严格执行监督考评机制,逐步锻造了一条完整连续的医疗服务链,最终实现医疗品质的提升,患者满意度的提高。

组建单病种MDT团队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于1997年组建乳腺癌单病种MDT团队,率先推出肿瘤单病种首席专家负责制;1998年将单病种MDT团队迅速扩展至10个,组织专家陆续制定各病种诊疗规范;2002年新增宫颈癌和胶质瘤两个单病种团队,制定单病种诊疗质控标准;2008年修订单病种诊疗指南,陆续开设多学科联合门诊;2015年启动第二批单病种首席专家遴选工作,组建起17个单病种MDT团队。

MDT团队的组建原则是由肿瘤内科、普外科、放疗科、影像科、病理科专家组成工作组,根据病种特点纳入不同学科与临床科研实现一体化。

MDT团队组织构架明确,人员梯队及分工合理。分为三层,位于顶端的是首席专家,执行任期目标制度,阶段结束时医院评议,未达标另行推举;核心专家小组,由深入研究和丰富临床经验的副高职称以上专家担任,担任标准是能胜任与该病种相关的计划制订和决策工作,能代表各相关学科的意见,构成比例和人数以学科在该病种诊治中的重要性为依据;最底层研究梯队成员由研究生(硕士、博士、博士后)和主治医师(已经轮科完毕,确定研究方向)组成,可选定一位主治医师担任专家组秘书。2015年共组建起16个单病种首席专家团队,囊括了全院200余名医师,涵盖了所有临床医技科室。

定规范 建平台 严监督

为了保障MDT的高效高质运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出台了一系列的配套措施。

在制定MDT诊疗规范方面,从检查项目、分期标准、诊疗标准、治疗方案、预后指标到随访要求,都根据国际权威指南建立完整的诊疗规范体系。通过挂网宣传和定期开展各类形式的教育活动进行广泛宣传和积极培训推广诊疗规范。医务处每月组织一次单病种典型案例讨论会;首席专家每周组织一次单病种MDT团队病历讨论会,对青年优才组织单病种临床沙龙。

此外,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还搭建了一系列软硬件支撑平台。

1.硬件改造:通过对硬件的改造,实现门诊布局由专科门诊向单病种门诊过渡,由原来的内科、妇科、头颈外科、放射科等转变为食管、肺、纵隔、乳腺肿瘤诊区、鼻咽肿瘤诊区等;

2.优化系统:建设一体化工作站,将规范化的诊疗行为转化为临床研究数据;

3.制度保障:逐步完善学科建设推进单病种MDT管理,外科系统基本已按病种设置科室,内科系统专业组覆盖绝大部分病种,放疗系统专业组病种全覆盖,创新管理机制以适应肿瘤规范化诊疗,以单病种或亚专业方向设置大PI(首席专家),促进单病种规范化管理,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提高人员积极性。

肿瘤学的基础知识(组抗癌天团玩转MDT)(1)

为了保证MDT的实施,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严格执行监督考评机制。

“内外并重”严格实施监督考评。内部定期检查,外部专家评价。每季度组织规范化诊治质量检查,覆盖所有单病种;每季度抽取1-2个病种,邀请外院专家进行规范化诊治质量评价。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已形成“三固定”(时间、地点、人员),以保证MDT开展——质量。开展对内对外三种MDT模式:

联合门诊,开展常规MDT诊疗,扩大患者服务范围;

病例讨论,多学科讨论复杂及疑难病历,总结治疗经验,凝练研究问题;

对外交流,对外推广MDT经验及诊疗规范,同行合作提升MDT层次。

成效显著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自实施MDT以来,成效显著,不但医疗品质得到了提升而且患者满意度也得到了提高。

1.成为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平台。平等沟通给予医生成长空间,对外合作交流开拓学科视野,学科观点互动迸发研究问题,传播诊疗规范启发临床思维。

2.成为培育学科融合和发展的摇篮,成立了三个单病种研究所,专科布局日趋完善,力争形成一批优势病种。如鼻咽癌成为国际领先的强势病种;肠癌、淋巴癌、肝癌、食管癌、肺癌5种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优势病种;胶质瘤、宫颈癌神经母细胞瘤、前列腺癌、胃癌、甲状腺癌、胰腺癌、黑色素瘤、白血病、乳腺癌10种国内先进的特色病种。

3.推动了临床科研相互转化,引领诊疗规范。截止“十二五”期末,累计共有22项研究成果被国际指南采纳,全球推广应用。

近五年来,5个系列研究获11项省部级一等奖以上的奖励。结直肠癌单病种团队多项研究成果被纳入NCCN(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指南,牵头制定了国家卫计委《中国结直肠诊疗规范2015版》;食管癌单病种团队潜心研究十年,ESMO首报阳性结果,术前放化疗并手术可延长局部晚期食管鳞癌的总生存率;鼻咽癌放疗联合化疗的综合治疗策略研究取得突破,TPF诱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可降低局部晚期鼻咽癌远处转移率并提高患者总体生存率。

肿瘤学的基础知识(组抗癌天团玩转MDT)(2)

4.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与效率。平均住院日改善显著,周转效率和质量兼得,各项死亡率指标下降明显,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能得到保障。在医疗技术创新方面取得60项医疗新技术和15项国际创新。建立起6个医疗技术培训基地(纳米刀、生物治疗、电磁导航支气管镜、内镜诊疗、中国抗癌协会胃肠肿瘤培训基地)和2个省级质量控制中心(放射治疗、肿瘤规范化诊治)。

5.逐步锻造了一条完整连续的医疗服务链。诊前的就医指引、预约挂号、电话咨询,诊中的导医导诊、排队叫号和患者服务到诊后、入院、出院一站式服务、培训宣教和座谈随访,以及院外服务如结果查询、病例复印、验单邮寄、电话随访和满意度调查的完整连续的医疗服务链。

肿瘤学的基础知识(组抗癌天团玩转MDT)(3)

明确疑难病例诊断,制定综合诊疗方案,后续跟踪随访使患者放心;一次接受多个专科诊治,免去多头就医,费用负担减轻,患者安心。从无序就医到“一站式”服务,最终实现医疗品质提升患者满意的双赢局面。

(本文系健康界原创,转载需授权。商务咨询:010—82736610—887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