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易经的精髓就在三句话(两类人可钻研易经)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余年,所沉淀的智慧结晶不计其数,《易经》便是其中之一。

虽然名中带“易”字,《易经》却并非寻常人所能轻易探索的。

南怀瑾易经的精髓就在三句话(两类人可钻研易经)(1)

天地造化,世间万物,《易经》当中所包含的自然法则和辩证哲学,实在不是常人所能领悟的。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总纲领,《易经》被誉为诸经之首。若是从其享誉盛名这点来说,《易经》本该是被大力推广,人手一本才对。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如此高深之书,并不适合做普及教育,而在这一点上,国学大师南怀瑾也曾发表过类似的言论。

在南怀瑾的口中,只有一流智慧之人,和从未读过书的人,才适合钻研《易经》。

南怀瑾易经的精髓就在三句话(两类人可钻研易经)(2)

南怀瑾

那么,令南怀瑾做出此等论断的原因,又是为何呢?南怀瑾的话,又是否真的有道理呢?

关于《易经》

“易”者,一为“变易”、二为“简易”、三为“不易”。其中“变易”为变化之道,讲的是万事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之理。

有刚柔相推而变化,又由变化而生吉凶悔吝,在刚柔二爻交错推荡之中,自有无穷变化。

“简易”则讲阴阳,一阴一阳之中囊括了万事万物之理,天对地,上对下,前对后,有阴便有阳,阴阳之间既相反又相成,因此,阴阳之道便为天下之理。

南怀瑾易经的精髓就在三句话(两类人可钻研易经)(3)

“不易”讲的却是规律,总是寒来暑往,四季交替,纵使月缺月圆,日升日落,纵使千变万化,也都有着其既定规律。

因此,有“变数”便有“定数”,有变化便有规律。二者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为天地大道。

无论是否涉猎过《易经》的人,想必都听过那句经典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而这句后面的,大家可能就有些陌生了,那便是:“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

以上这段话,便是对“易”的总结。很遗憾的是,尽管《易经》传于世,却并不完整。原本的《易经》应当由《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组合而成。

南怀瑾易经的精髓就在三句话(两类人可钻研易经)(4)

然而,随着岁月流转,《连山》与《归藏》都已经失传于世。仅从《周易》一部,便可窥见古人的大智慧,若是三部皆全,想必可以令更多有缘之人感悟到更多“大道”。

许多人将《易经》归类于玄学,事实上,《易经》既非完全的玄学也非完全的科学,而是哲学。

尽管人们时常将《易经》应用于卜筮,却逃不开自然法则和辩证思想的左右。

古人讲究“天人合一”,将人与自然之间的感应汇总在了《易经》当中。于是,许多人靠着《易经》当中的规律理论,来辨吉凶,求祸福。

因为《易经》当中涵盖内容之广,便有人将其奉为圭臬。

南怀瑾易经的精髓就在三句话(两类人可钻研易经)(5)

然而,以《易经》当中有变化便有规律的思想,人们在钻研《易经》的时候,时常忽略掉了《易经》实际上是一本涵盖了政治、哲学、生活、文学、艺术和科学等诸多门类的经典之书。

很难想象,在我国古代,信息交流尚不便利的前提下,古人是如何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诸多道理和现象,汇总在其中的。

早在天皇氏时代,“三易”中的《连山》和《归藏》便已经编纂而成了。

可以说,正是有了如此多的记载,才可以令我们能确切地感受到古人的智慧。

古人定天象、地法仪,观象授时,因此才创制了历法和易书等等文明。只能说,古人的智慧,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更为深远。

南怀瑾易经的精髓就在三句话(两类人可钻研易经)(6)

在那个尚没有精密仪器的年代,我们的祖先便已经开始探索宇宙的奥妙。天干地支、阴阳五行、八卦,将自然与人文相关联的做法,可以说十分具有前瞻性。

而正是因为如此,《易经》并不是一部可以人人传阅、钻研的书籍。

毕竟,这部囊括了古人智慧结晶的旷世之作,不可不信亦不可迷信,。若是自身能力不足,便是看了部“天书”,徒增烦恼罢了。

关于南怀瑾

南怀瑾出生1918年3月18日的浙江温州乐清市,彼时的我国还处在民国时期。而这,并没有影响南怀瑾之后成为一位文学家、教育家和国学大师。

南怀瑾易经的精髓就在三句话(两类人可钻研易经)(7)

南怀瑾的家世不错,父亲是当地乡绅南仰周,南仰周的原配妻子赵氏早亡,而南怀瑾的母亲,则是南仰周续娶的赵氏妹妹小赵氏。

二人婚后也可称得上一句琴瑟和鸣,怎奈何小赵氏婚后多年不孕。在那个年代,女子若是无法传宗接代是大忌。

在科学无法解决自身问题的时候,人们往往会寄情于玄学,小赵氏亦是如此。

为了求子,小赵氏每日都会前去当地城隍庙烧香拜佛,或是感动了上天,又或是机缘巧合,小赵氏终于怀孕生子,这个孩子便是南怀瑾

那时候,人们都称南怀瑾是“佛送的儿子”。或许正是因为如此,南怀瑾才会对国学方面情有独钟。

南怀瑾易经的精髓就在三句话(两类人可钻研易经)(8)

南怀瑾开蒙便是在传统蒙馆,在传统教育的熏陶下,南怀瑾通读四书五经,并在17岁时,就涉猎了诸子百家。

于旁人而言,整日勤学苦读的日子是十分枯燥的,南怀瑾却不这样认为。

南怀瑾并不是读死书,死读书的人,在吸取知识的同时,南怀瑾还同时学习了拳术和剑道等,保证了自己的身心健康。

家中对于南怀瑾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或许是因为家世殷实,家中长辈们只希望他能快乐地生活。

甚至,南怀瑾的祖母还曾特别嘱咐他:“读书可以,但不要做官。”祖母会有如此嘱咐,想必是怕名利场种种污浊之气,侵蚀了她这勤学好读的孙子吧!

南怀瑾易经的精髓就在三句话(两类人可钻研易经)(9)

南怀瑾也并没有入仕之志,他喜欢钻研,却不喜欢以此当做炫耀的资本。即便年岁尚轻,南怀瑾却一头扎进了文学历史、医药史、天文历法等诸多晦涩难懂的学问当中。

令人费解的是,如此聪慧的南怀瑾,小学毕业考试,却是得了个倒数第一,只能肄业的结果。

幸而南怀瑾并未因此灰心,仍然对学问兴趣颇深。那个年代人们普遍成家较早,1935年,17岁的南怀瑾便与姨家表姐王翠凤成婚,并且有了长子南舜铨。

成家后,南怀瑾走出了温州,前往浙江国术馆习武,而后又前往之江大学和杭州学习了英语。

对于南怀瑾而言,学无止境才是常态。求学期间,南怀瑾在暑假回家探亲,并有了次子南小舜。

南怀瑾易经的精髓就在三句话(两类人可钻研易经)(10)

时间来到1937年,顺利毕业的南怀瑾却没有继续求学。原因很心酸,当时正值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南怀瑾并未犹豫,直接弃笔投戎,开始为祖国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此去经年,南怀瑾为国出过力,也创办过公司,结果都不是十分尽如人意。

时间转至1943年,南怀瑾拜入虚云老和尚座下,成为维摩精舍开山首座弟子。此后三年,南怀瑾潜心研读佛家经典《大藏经》,在佛学上也有了颇深的造诣。

因为在1945年秋收到了有人想要加害于他的消息,南怀瑾不得不下山避难,并于1949年春前往台湾,暂时定居于基隆。

在台湾生活的岁月并不顺利,而他的妻子也从王翠凤变成了杨向薇。

南怀瑾易经的精髓就在三句话(两类人可钻研易经)(11)

生意不顺又多了二子二女,南怀瑾的生活变得无比艰难。

1955年,南怀瑾著书《禅海蠡测》出版,却奈何并没有人买单,直到1956年,杜月笙干将之一杨管北的出现,南怀瑾的生活才出现了转机。

有了杨管北的资助,南怀瑾终于能够安心做他的学问研究。1960年,南怀瑾的第二个贵人——胡适出现。

在阅读了南怀瑾的《楞严大义今释》后,胡适大加赞赏,也令南怀瑾有了知名度。

无数事实告诉我们,只有学识和名气的结合,才能保障前路的顺畅。不缺学识又有了名气,南怀瑾先是在1963年当上了教授,又在台北辅仁大学开设了《易经》课程。

南怀瑾易经的精髓就在三句话(两类人可钻研易经)(12)

自此,南怀瑾声名鹊起,而他,也终于有了主导“中华文化复兴”的机遇。

此后,南怀瑾彻底坐稳了教育家和国学大师的名声,期间几经辗转,最终于2012年9月29日,于江苏太湖大学堂去世,享年95岁。

为何不读《易经》

从前文中我们可以得知,《易经》是一门高深莫测的学问,而南怀瑾也曾致力于《易经》的讲授。

但是这位毕生致力于国学研究的国学大师,又为何不鼓励大家一起钻研《易经》呢?

南怀瑾易经的精髓就在三句话(两类人可钻研易经)(13)

“我常常告诉人,世界上有两种学问不要去碰。第一种是佛学,第二种是易经,中国文化的根。易经,阴阳八卦,这两种学问不要去碰。”终生投入到了国学和佛学研究的南怀瑾,竟然劝诫众人不要研究佛学和《易经》,这听起来十分违和。

然而,若是换一个角度来说,或许就能理解南怀瑾为何会说出这句话了。或许,正是因为南怀瑾曾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佛学和《易经》,才会发出此等感叹。

正是亲身体会过其中的博大精深,才会愈发觉得此间学问非常人所能及。

毕竟,在南怀瑾的口中,只有怀着一流智慧的人,和从来没有读过书,一张白纸的人,才适合去钻研这两种学问。

南怀瑾易经的精髓就在三句话(两类人可钻研易经)(14)

“万一要研究这两门学问,最好学一半,永远钻不到底。如果这两门学问任何一门学问钻到底了,你就变一个废人了,我呢还是半个废人。”尽管南怀瑾说这些话的时候语气平和,却不由得令人听得心惊。

钻到底便成了废人,难道,这《易经》竟是如此毁人的糟粕吗?实在非也。

正是因为《易经》当中浩如烟海的知识点,和包罗万象的人文智慧,才更不适合普通人去研读。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已多事。”这是南怀瑾在读《易经》时所发出的感慨。

《易经》当中有太多耐人寻味之处了,南怀瑾曾亲身体会过那种翻开《易经》,便忍不住一个一个钻研破解,在不知不觉间便从夜晚到了天明的感觉。

南怀瑾易经的精髓就在三句话(两类人可钻研易经)(15)

自幼通读四书五经,对诸子百家见地极深的南怀瑾尚且如此,普通人又如何能保证自己会比南怀瑾做得更好呢?

若是有南怀瑾口中具有一流智慧的人去研读,或许对于《易经》当中玄妙晦涩之处,不会如同常人一般百思不得其解。

而若是从未读过书,脑中空白一片的人,在读《易经》的时候,即便遇到了玄妙晦涩之处,也不会费劲心力钻研其中,反倒可能无心插柳柳成荫,在不经意间领悟其中奥妙。

最怕的便是有学识但不深的普通人,若是读起了《易经》来,便很可能因为不甘心于一知半解,非要难为自己,钻研出一二来。如此一来,便很有可能进入“走火入魔”的状态。

南怀瑾易经的精髓就在三句话(两类人可钻研易经)(16)

许多精神类疾病的患者,往往就是陷入了某一个情绪或者事件的怪圈当中,最终在大脑和身体无法承受的情况下,导致自身精神崩溃。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而是见过无数残忍实例后所得来的经验之谈。

若是一味沉溺于《易经》的阴阳五行、命理风水当中,便很有可能导致一个人在思想上的“走火入魔”。

而若是到了这种程度,便成为了南怀瑾所说的“废人”。

因为《易经》当中的诸多玄妙之处而沉溺其中,便会走向信奉玄学而不信科学的境地。

南怀瑾易经的精髓就在三句话(两类人可钻研易经)(17)

而如《易经》这般含了天地大道,形而上学的大智慧之书,普通人读不懂或是读差了意境,是一件十分正常的事情。

若是年轻人都一心钻研《易经》,便会被困在其中。一个人的思想被困住了,便不再有精气神,而没有了精气神的人,便很难妥善的料理自己的人生。

也正是因为如此,南怀瑾才会发出这样的言论。这并不是对于国学的轻视,而是对于年轻人的珍而重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