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之霓凰郡主救驾(琅琊榜人物志之霓凰郡主)
作者:青青
文中初次提到霓凰郡主时,她本人并未现身,而是通过国舅公子言豫津转述而来:皇帝要为她主持比武招亲,不仅有本国的青年才俊参加,还有临境的大渝和北燕也派了使团前来。
言豫津用充满神秘感的表情道:“一个特定的人选,一个让他们打得满头包都愿意娶到手的人……要不要猜猜看是谁……”
话音未落,梅长苏随手拨拨垂在肩上的发丝:“我猜是霓凰郡主。”
“一个特定的人选,一个让他们打得满头包都愿意娶到手的人”,这个噱头应该足够勾起读者的好奇心了,我也不例外,但我当时却想当然地将这个原因猜测成了是因为霓凰郡主姿容绝代,倾国倾城,就如同希腊神话中,跟王子帕里斯私奔之后引发了特洛伊战争的海伦王后一般,所以才引得三方觊觎,你争我夺。可结果,作者立刻就打破了我的幻想。
当时看到这里,不禁眼前一亮,奇才统帅,女中豪杰,巾帼不让须眉,实在是不多见,于是带着浓厚的兴趣读了下去,结果一发不可收拾。最后看罢全文,只觉霓凰其人,真是既令人钦佩,又让人心疼啊!
如果说上面这段文字还只是不带感情色彩的平铺直叙,那么之后,梅长苏讲给夏冬的故事,却是真正的震撼人心了!
话说某国某朝,有一藩王,手握雄兵驻守边境,一向深得皇宠,信任备至。有一年这位藩王携女进京,小郡主被留在宫中,认识了很多皇室宗亲族中的孩子。其中有一位是朝中大元帅的独子,年长她两岁,最是活泼淘气,骄纵张扬,两人经常在一起嬉闹。太后见他们两小无猜,便做主为他们订下了亲事。虽然藩府和元帅府并没有什么深交,但毕竟门当户对,两家都没有异议。
谁知订亲后只过了一年,大元帅便卷入了一场逆案之中,父子俱亡。虽然藩王远戍边陲,与该案无涉,但终究难免因这儿女姻亲之故,受了牵累。皇帝对他有了疑虑之心,兵粮诸事,都不像以前一样得心应手,磨损了两年,麾下战力自然受了影响,此时邻国突兴强兵犯境,致使一战不胜,二战殒身,留下孤女弱儿,无主兵将,尽皆哀哀无依。其时援兵未到,情势危急,年方十七岁的小郡主重孝上阵,替父领兵,一番浴血苦战,竟被她稳住了城防。
急危虽解,但局势犹然未稳。郡主一战立威,藩府铁骑,尽皆俯首。朝廷找不出比她更合适的人选,便许她暂领藩镇军政之权。之后便是十年的漫长岁月,多少次兵危险境她独自支撑,众人只看到她统领雄兵的赫赫威势,谁又能体味她心中的艰苦与压力。
这段故事,寥寥四百余字,可是背后该有多少悲痛哀伤、辛酸苦楚、恐惧绝望,只怕无法用言语形容。霓凰当时的遭遇,令我联想到了一个人,一个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人——后周世宗柴荣。这位在唐宋之交的乱世五代十国期间,最英明神武大有作为且相当公正严明又待民以诚的君主,在即位之初,曾经遭遇过与霓凰类似的情况:父亲刚刚去世,自己了无根基,不共戴天的仇敌却在此时兴兵来犯,落井下石。
我们且来看看身为男子,年纪三十有四,而且已经名正言顺登基为天子的柴荣所面对的情景,霓凰当时的心境就多少能够体会一二了。
当郭威驾崩之后,后周的天就塌了。按照惯例,皇太子柴荣在郭威的棺前即位,成为了后周王国的第二任国王。众臣举哀的同时也向新皇帝恭贺叩拜,只不过在每一个人的心里,这就像同时向两位死者致哀一样。因为这时的柴荣离变成一具死尸也并不遥远了。北汉、刘崇,这位后周的宿敌……柴荣注定了马上就要见到这个人。
而此时柴荣所面临的最大危机还不是这个。他现在最急需的是威望,是能让手下文武百官听令卖命的威望!没有这个,他就什么都做不到。是的,他现在已经是至高无上的皇帝了,可那又如何?没有人服他!威望这个东西,你用钱买不来,你用美女骗不来,你用刀子更吓唬不出来。威望之确立,唯有众所不及的骄人战绩和日积月累的心理压迫才能产生。五代十国期间,中原大地上杀伐不断,兵强叛将,将骄弑主,屡见不鲜,所以,没有威望的柴荣凭什么让这些骄兵悍将心悦诚服地去为他舍生忘死,浴血奋战呢?
郭威在公元954年元月去世,北汉刘崇在当年二月就带兵杀到了过来!三万北汉兵,一万契丹人,柴荣怎么办?
彼时后周一片慌乱。在大殿上,满朝文武像一只,不,是一群苍蝇,聚集在柴荣面前叽叽歪歪,各说各话,没有一个去看他的脸色。最后柴荣不得已主动说出了自己的打算:“朕御驾亲征,亲自去攻破北汉!”
但是他的豪言壮语只是引来了一片讪笑。威望,致命的威望让柴荣绝望,因为他发现其中笑的声音最大,笑容最恶劣的居然是这世上五千年来最精明、最滑头、最不得罪人的老油条冯道!此公实乃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上只此一家别无分号的神仙级不倒翁,他曾历仕五朝——后唐、后晋、契丹、后汉、后周,侍候了十位皇帝——后唐庄宗、明宗、闵帝、末帝,后晋高祖、出帝,辽太宗耶律德光,后汉高祖、隐帝,后周太祖、世宗,一生堪称行云流水,潇洒自如,长袖善舞,左右逢源。可就是这么一个人!此时居然主动走上前来,当场把新任的皇帝顶得下不来台了:“陛下,刘崇不算是什么,他并不强大,在先帝面前他总吃败仗。可是现在先帝不在了,您刚刚即位,这样吧,您派员大将出兵,抵挡一下也就是了。何必兴师动众呢?”
下面一片附和之声。的确,冯道说的是“正道”啊,他说得没错,非常理智。
但是柴荣的脸色变了,他忍了又忍,但还是没忍住,终于决定说出了自己心里的话:“昔日唐太宗创建大业,哪一次不是亲自出征,我又何敢偷安不出马呢?”
话一出口,石破天惊,以初出茅庐,白丁一样的柴荣竟然自比千古一帝的唐太宗?!唉!每一个人都在替柴荣脸红啊!就看见冯道笑了,他实在没有办法表达自己的遗憾,只好说出了下面一句更加理智的话:“陛下,您未必能学得唐太宗。”
尴尬,现在是致命的尴尬了。柴荣的脸色变幻,他心有不甘,一字一顿地说出了自己的打算:“刘崇不过是乌合之众,我要像泰山压卵一样压死他!”
却不料冯道更绝,他不过是轻轻一笑,就像没看见柴荣的难堪和愤怒一样,回答得更加风雅绝伦:“不知陛下作得泰山否?”
四两拨千斤,柴荣被当场彻底撅倒。连冯道都是这样的态度,那其他的人就更加可想而知了。而这就是柴荣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时,在自己的大本营里所遭到的支持和爱戴。
而最终当柴荣力排众议,御驾亲征之后,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不出所料,上了战场的柴荣几乎是立刻就崩溃了,被北汉头号猛将张元徽切割进包围圈的一千多名后周士兵突然间暴发出了一阵响亮而整齐的“万岁”,直接就向刘崇投降了!
“万岁”之声响彻了整个战场,后周军团全线动摇。怎么办?!初上战场,马上就挨了当头一棒的柴荣要怎么办?
失败……就是死亡,还有比死亡更加难以忍受的屈辱!后周、柴荣……难道在郭威才刚刚死了不到两个月之后,就要这样耻辱地被终结了吗……?!但是他又能怎么办呢?
穿过乱成一锅粥的战场,柴荣的目光直接遥望远处北汉军团的正中央,那里――就是刘崇的所在!很好!非常好……突然间他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目瞪口呆的举动,他竟然就此直接策马向刘崇冲了过去!伟大的皇帝在他最开始的战役中,竟然如此的孤注一掷,破釜沉舟。
就这样,透过层层的人浪,劈开所有的阻挡,柴荣绝无反顾地冲向了开始欢庆胜利的刘崇。这时的柴荣心里极为悲凉,因为他清楚地听到,他的身后并没有追随太多的马蹄和喊杀声,也就是说,并没有多少人跟在他后面。
历史记载,这时柴荣的身边满打满算只有区区近50骑,就用这么点的兵力,柴荣就让整个战局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整个战场都看到了,北汉的中军大帐在缓缓地向后退却……
最终,刘崇败了!
故事讲到这里,我们可以再回过头来看看当初年仅十七岁的霓凰了。父亲战死沙场,尸骨未寒,己方群龙无首,军心大乱,南楚重兵压境,朝中援军未到,当此绝境,霓凰该怎么办?
也许犹豫过,也许彷徨过,其实没有人要求过霓凰什么,但霓凰选择的却是迎难而上,将南境平安的责任就此一肩扛下。她是不是也遇到过如柴荣一般的情景?满帐兵将各执一词,该攻该守难以论断。而当霓凰下令全军缟素,重孝迎敌的时候,又有多少人肯相信她支持她?文中说“一番浴血苦战,竟被她稳住了城防”,想来霓凰应该不是坐镇后方,运筹帷幄,而是顶着枪林箭雨,亲上战场,身先士卒,奋勇杀敌。出征的时候,霓凰想来也没有必胜的把握,这一去是生是死难以预料,能不能活着回来,大概,只有天知道。
而后,许是因为霓凰破釜沉舟,孤注一掷,最终歼敌三万,得胜归来。她一战立威,从此藩府铁骑,尽皆俯首。果然,军中永远只看能力,不看身份。
梅长苏对霓凰曾有过这样八个字的评价:豪阔宏量,霁月光风。的确,霓凰的光明磊落,襟怀坦荡实在令人钦佩,令人感动,也令人心痛,令人疼惜,最直接的体现便是她与悬镜使夏冬之间的友情。
夏冬因为误解林氏害死了她的夫君——赤焰军前锋大将聂锋,所以在随援军南下相助霓凰之初,给了身为林殊未婚妻的霓凰诸多挑衅与刁难,可是霓凰都一一理解并忍让了,因为……她们其实是一样的人,霓凰守了十二年望门寡,夏冬做了十二年未亡人。可是,即便如此,哪怕两人在战场上并肩御敌,已经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霓凰仍然默默承受了夏冬那冰冷的宣言:你一日不嫁,就一日不是我的朋友。
之后漫漫十年,从十七岁到二十七岁,一个女子一生之中最美丽的青春年华,霓凰尽数给了三军将士,给了南境子民,唯独没有自己。十七岁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是什么概念?绝大多数应该还在上高中,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可霓凰已经在保家卫国,守土安民了。二十七岁对于古代的女子来说又是什么概念?王弗嫁与苏轼为妻的时候,只有十三岁。而霓凰,二十七岁了,还是孤身一人。
风云流转,光阴渐去,十年时间里,霓凰将云南穆府治理成了天下间最难撼动的藩镇,为大梁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纵然功震天下,威名烁烁,却仍然逃不过被皇帝爱妃用“情丝绕”设计陷害。由于事关朝局稳定和女儿声名,所以纵然证据确凿,最终罪魁祸首也只是被禁闭了一段时间,之后就平安复位了。
霓凰出生入死,辛苦十年,却只落得这般结果,可想而知该是怎样的失望与心寒,可表面上却只能不动声色,一派安然,因为如果稍有动怒不满,便有可能被扣上“以臣疑君”的罪名。
梅长苏轻轻叹息了一声:“霓凰为帅多年,想来是看透了一些。手握军权的人,没功劳时嫌你没用,立了功劳又怕你功高震主。武人的心思再多,也多不过主君层出不穷的制衡之道。现在南境还算安宁,皇上不趁此时机彰显一下皇权君威,又更待何时呢?”
这一切霓凰心中了然,可是为了刚刚成年的幼弟,为了南境万千的军民,霓凰只能忍辱负重,装作若无其事。
霓凰是南境军民心中的一座碑,可她终究是人不是神,脱去层层甲胄,她也只是一个年轻女子。这般隐忍怎不令人钦佩敬重?可这般委屈又怎不令人心痛疼惜?
接下来,想谈一谈林殊/梅长苏与霓凰之间的感情。关于这个问题,书中剧中截然不同,应该算是两者之间最大的差异了,所以就分别谈一谈吧。
先说书中,细分起来,就是十二年前,林殊与霓凰之间有爱情吗?或者说,他们彼此相爱过吗?十二年后,书中已经明确写出霓凰爱上了聂铎(赤焰军大将),那么,此时,梅长苏是否爱着霓凰呢?
读者们对此一直争论不休,有的读者甚至因为霓凰爱上了聂铎而厌弃霓凰,认为霓凰此举是对林殊的背叛。就我个人观点,感情的问题其实并不复杂,可以抽丝剥茧加以分析,而这种对于霓凰的厌弃,我不认同。
根据书中信息推算,当年两人定亲之时,林殊十六,霓凰十四。彼此之间,要说朦朦胧胧的好感,应该是有。毕竟,最是活泼淘气,骄纵张扬的小少帅肯负着小他两岁的小郡主四处奔跑,一任霓凰在他背上纵情地流泪,无所顾忌地撒娇,说明两个人相处得还是非常融洽的。君不见,十三年前,对待以景睿和豫津为代表的弟弟妹妹们,飞扬跳脱的小少帅多半时间可都是不耐烦的。
但是,要说刻骨铭心的爱情,应该没有。毕竟,那时的林殊,生活里有太多丰富多姿的事情,每天习文练武,赛马决斗,有军情时奔赴战场杀敌,无事闲来惦记调皮捣蛋,看着景禹哥哥、父亲林帅还有赤焰军中的高阶将领们,比如聂锋,每日里忙着整肃朝纲,厉兵秣马,聪明骄傲如林殊,心中想的应该也是终有一日如父兄们一般成为大梁的栋梁之才,沙场点兵,建功立业,而不会把太多的心思放在儿女情长上。而比林殊年纪更小的霓凰,应该也是类似的情况。
如果!如果不是那场惊天动地的冤案,让林殊和霓凰的人生轨道在猝不及防之间硬生生地转了弯,滑向了那般诡异的方向,想来他们二人应该会按部就班地成婚生子,相濡以沫,感情应该也会不错,毕竟,比起古代多数盲婚哑嫁的亲事来说,他们是真正的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可惜,历史不能假设,世事没有如果。十二年前的那个冬天,滴水成冰,漫天飞雪,当梅岭沦为地狱,被焚烧成一片焦土的时候,林殊与霓凰根本还来不及将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升华成爱情,最灿烂明亮的幸福时光便硬生生以劈山断流之势戛然而止了。
当那一场浩劫过去,时光流转如白驹过隙,弹指之间再见已是十二年后,林殊碎骨拔毒,面目全非,化身梅长苏,成为了天下第一大帮江左盟的宗主,霓凰代替幼弟,镇守南疆,风霜砥砺间,生生打磨成了一方军侯受万民敬仰。
文中这句“如果说我曾经想过要努力回到她身边的话,那么从两年前开始,这种想法就已经没有了。”让很多读者心碎神伤,泪如泉涌,认为梅长苏是一直爱着霓凰的。真的是这样吗?
对于梅长苏来说,他死里逃生之后,要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首先,挫骨削皮拔毒,之后卧床静养了一年有余。其次,拨开重重迷雾,开始调查赤焰冤案的始末。之后,不知道是从零开始建立了江左盟徐图发展壮大,还是加入了江左盟之后登上宗主之位将之整顿发展成为天下第一大帮。最后还要苦心孤诣谋划如何重返金陵洗雪沉冤。另外,还要小心谨慎隐藏自己的身份,不要被官府察觉缉拿。这桩桩件件,无论哪一条也不容易做到,而梅长苏纵然聪明绝顶,机智无双,却因损伤太过而时日无多,所以至少前七八年,梅长苏应该都是无力顾及霓凰的。直到他殚精竭虑筹谋策划的事情全部都被导入正轨,按照他的设想往前推进时,他才能稍微地松一口气,这时回过头来才发现霓凰顶着林殊未婚妻的头衔,依然形单影只,不曾出嫁。
这个时候的梅长苏,心中对霓凰应该是充满了愧疚与怜惜的,所以想要努力回到她的身边其实更多是要担负起照顾霓凰的责任,而非关风花雪月。
可是,世事难料,霓凰遭遇水战危局,梅长苏派聂铎前去相助,却不承想他们二人会渐生情愫。其实细思之下便觉合情合理,且不论聂铎本人性情爽阔,丰姿伟仪,又极是风趣,单是在霓凰最绝望无助时,他去雪中送炭,区区半月便解除了霓凰心头大患,救了南境万千将士,也值得霓凰芳心暗许了吧?
而梅长苏在知道霓凰之心另有所属之后,曾与蒙挚有过这样一段对话。
“蒙大哥,你也要替霓凰想一想,我误了她这么多年,不能再继续误下去了。我的存在,以前没有为她带来过幸福,起码以后也不要成为她的不幸。能做到这一点,我很高兴……”
“可是……”蒙挚满脸都皱了起来,“这对你太不公平了!”
“世间哪里有绝对公平的事情呢?要说不公,那也是命运的不公,是缘分的错过,无论如何都不是霓凰的责任啊。”
是的,无论如何都不是霓凰的责任。事实上,霓凰从不曾亏欠林殊。很多读者看到了霓凰爱上他人的“背叛”,却都忽略了当年那桩婚约给她带来的影响:虽然藩王远戍边陲,与该案无涉,但终究难免因这儿女姻亲之故,受了牵累。皇帝对他有了疑虑之心,兵粮诸事,都不像以前一样得心应手,磨损了两年,麾下战力自然受了影响,此时邻国突兴强兵犯境,致使一战不胜,二战殒身,留下孤女弱儿,无主兵将,尽皆哀哀无依。其时援兵未到,情势危急,年方十七岁的小郡主重孝上阵,替父领兵。
穆王府的江河日下源于与林府定下的儿女姻亲,最终导致穆深战死沙场,夏冬怨恨迁怒,霓凰自己独身镇守南疆十年,还有爱侣进退维谷左右为难。霓凰何其无辜?可是,她什么都没说,就一个人默默地承受了所有的一切,不仅如此,这些年来还依然心心念念记挂着林殊,所以,她才会是第一个认出梅长苏就是林殊的人。
其实,少年分别,十二年后,在两人都身负千钧重任的时候,还可以在重逢之际心无旁骛的如亲人般彼此信赖,相互依靠,何尝不是一种别样的温暖与美好?
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最开始,当我知道作者担任编剧,改变了原著中的设定,让林殊和霓凰彼此牵念了十二年,始终初心不改,此情不渝时,我是不太看好的。因为纵然原著之中,梅长苏和霓凰之间没有爱情了,但是,感情依然在!亲情友情混合积淀,历尽时光淬炼却愈发光彩夺目,这份感情的深度、厚度、广度、纯度,丝毫也不逊于爱情,却显得更为难得可贵。不过,后来仔细想想,也能够理解主创人员的出发点。记得2013年《狄仁杰之神都龙王》上映之后,有评论质疑其中人物关系的设定——狄仁杰、尉迟真金和沙陀忠三大男主,无一与电影里唯一的女主银睿姬之间建立起了有效联系,比较欠妥。有鉴于此,在《琅琊榜》影视化的过程中,海宴重构了梅长苏与霓凰的关系,让他们相爱,确实是更加专业合理的选择,只是我没抱什么期望。然而,电视剧最后呈现出来的结果却大大出乎了我的意料,这段爱情异常的深沉隐忍,真挚动人,却又并没有一味地沉溺在凄风苦雨里,而是极为清新淳厚,令人心醉,当真是意外之喜。
剧中霓凰与梅长苏之间的感情变化,有两个关键节点:一是长亭之内,两人相认;二是蔺晨解毒,揭开真相。
故事开始,霓凰初次亮相时,一身银甲,长发高束,直到进了宫才换回女儿装扮。后来因为太皇太后的……“歪打正着”,让梅长苏握住了霓凰的手。
当时,于梅长苏而言,很显然是情不自禁。这十二年的生死相隔让他和她仿佛站在忘川河的两岸,可望而不可及,如今再度重逢当真恍如隔世……而比起梅长苏的百感交集,霓凰的感觉则应该单纯得多——只有惊诧!但是,如果细分起来,却有两重:一是惊诧于梅长苏的做法;二是惊诧于自己的内心——并未介意。我想实际上后者对她的冲击更大,因为她不明白是为什么。
不过还没等她探明原因,比武招亲就出了意外,百里奇横空出世,给她造成了空前的威胁。之后梅长苏出手相助,却让霓凰更加疑惑。然而,即便如此,霓凰说出来的却是:“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居然信你。”等到此事结束,尘埃落定,梅长苏随着穆青去看宅子,却不承想竟然碰到霓凰等在那里。交谈之中,对于梅长苏劝她不要轻易相信他人为好的良言,霓凰的反馈却是:“可是不知为何,总觉得与先生并非初见,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信任感。”
那时霓凰不明白,但是广大观众自然懂得,因为他是她的林殊哥哥啊!在这里多说一句,其实当初靖王能够在如此之短的时间之内与梅长苏达成约定,我觉得也跟霓凰一样,是因为有莫名的熟悉感从而导致了信任感,虽然靖王自己可能没有意识到。
及至霓凰以卫峥为线索,终于逼出了梅长苏的真实身份,那时屏幕前面不知看哭了多少人。包括原著之中,描写二人相认的这段文字亦是同样令人感动至深,海宴本人霁月光风的疏朗襟怀真的是一览无遗。
霓凰紧紧抱住他的腰,泪水浸湿了他胸前的衣襟。这十年来,她一直是别人的倚靠,是别人的支柱,面对着幼弟旧将,南境军民,柔软的腰身一刻也不能弯下,即使是聂铎,也不可能让她完全放松。
可唯有这个人,唯有这个怀抱,能够让她回到自己娇憨柔软的岁月,纵情地流泪,无所顾忌地撒娇,没有热烈涌动的激情,没有朝朝暮暮的相思,有的,只是如冬日阳光般暖暖又懒懒的信任,仿佛可以闭上眼睛,重新变回那个永远无忧无虑,让他背着四处奔跑的小女孩……
抛开彼此的身份,抛开那桩由大人们订下的婚约,林殊哥哥还是林殊哥哥,不管过去多少年,不管世事如何变迁,纵然有一天各寻各的爱情,各结各的佳侣,纵然将来儿女成行,鬓白齿松,林殊哥哥也依然是她的林殊哥哥。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我个人非常喜欢他们二人相认之后,梅长苏离开时的那一幕场景。
霓凰站在长亭之内,忽然开口叫住了她的林殊哥哥,然后,带着一点忐忑和期待地看着他问:“我还能去苏宅,看你吗?”
当时我真的很怕梅长苏会拒绝,哪怕理智上觉得即便是拒绝也有他的考虑,他的道理,任谁也不能怪他,真的,他背负的已经太多了!但是,想想霓凰的痴心一片,又实在是于心不忍。幸好,梅长苏看着她,笑容温柔清浅,却答应了:“如果你实在想见我,就来吧!”
那一瞬间,霓凰笑了,她点点头,眼中泪水未干,但是弯起的唇角边满满都是幸福和满足。
到了初一,梅长苏带着飞流前往穆王府去拜年。霓凰带着穆青一起迎出来,见到梅长苏的时候,顿了一下,然后!屈膝行了个端庄柔美的福礼,而不是平素一视同仁的揖礼。当时梅长苏的眼中闪过一丝惊讶,而站在后面的穆小王爷则是不知花了多大的力气才忍住了才没有笑出声来。说来也是感慨,夏冬的柔情万千只在聂锋面前,而霓凰的女儿心肠也只在林殊面前。
他回来了!她便再无所求!她知道他要办的事情很难,所以她不会给他添麻烦。她愿意等,耐心地等到他再变回她的林殊哥哥。相认当日,她忍不住问他:“你怎么会变成现在这样?你以前从来都不怕冷的!大家都叫你小火人。这些年你到底经历了什么?到底是怎样残忍的事,能够抹掉一个人身上所有的痕迹,让你变得面目全非?”但是梅长苏让她先不要问,她便从此以后再也绝口不提。不管自己心中怎样担忧煎熬,都竭尽全力克制隐忍,不能也不想再给他增添一丝一毫额外的负担。
直到誉王叛乱,她在猎宫第一次见到他病发昏迷,瞬间就失去了所有的沉稳大气,慌慌张张地奔到静妃处去问情况,及至话一出口,方才想起梅长苏之前的叮嘱,又想要掩饰补救。然而,语无伦次间注意到静妃的表情,发觉她已知真相,顿时就再也控制不住泪如雨下了……她真的、真的已经一个人忍耐得太久了!从来没有任何人可以倾诉!此刻面对静妃,这个在身份上再合适没有的故人,她终于可以道出自己的心声,短暂地放任情绪流淌一次:“我知道他怕我担心!我知道他一定病得很重!我能够想到,当年他伤得有多厉害!我不敢追问他,怕他难过!”
然而,事实上,她从不知道火寒之毒竟然会残酷至此。在霓凰心里,她大概一直觉得他们还是有未来的,因为,不管当初他经历了什么,他毕竟都挺过来了,所以只要等到赤焰之案平反,他们就可以长长久久地朝夕相伴,再不分离。可是,蔺晨自南楚归来,阐明了解毒之法以后,情势顿时逆转,那天塌地陷的真相让蒙挚当场就失控了!而霓凰,除了紧紧握住梅长苏的手臂,泪雨如珠之外,竟然什么也做不了……是的,霓凰不问,但不代表不想,事实上在她脑中心中,她不知已经猜测过多少,可是却从来没有预料过有一天自己会听到这样的宣判,所以惊骇和茫然如汹涌的潮水一般彻底淹没了她。等她再找回自己的声音时,就只有深深的无力和自责:“削皮挫骨,锥心之痛。在你经历这些痛苦和折磨的时候,我在哪里?为什么我没能在你身边陪着你?”她的语调很平静,但越是平静,越是难掩其下深藏的哀伤,面对梅长苏难得的不知该从何说起的解释,她打断了他:“不用解释,我只想知道,你还有多久?”然后见他迟疑犹豫,又抢先补道:“你之前瞒我的任何事情,我都可以不在乎,但这件事,你一定要告诉我!”她的语气那样恳切,然而,梅长苏终究不忍心跟她说实话。他可以明明白白地告诉夏冬,却终不忍说与霓凰,他怕她接受不了,所以……十年,他说十年。听到这个答案,她忍不住紧紧拥住他:“够了。答应我,这十年,别再离开我了。”可是,在他颈后,霓凰握紧了自己的手,像是要给自己寻找一些支撑和力量,十年,哪里够呢?
她却不知,别说十年,便是一年半年也终究是奢望。金殿呈冤那日,在莅阳长公主首告之后,第一个站出来的人,是霓凰。那时她的话语铿然有力:“陛下,当年承蒙太皇太后赐婚,将我许配于林殊。十三年过去了,此约未废!霓凰以林氏遗属的身份恳求陛下,重审当年赤焰之案!”林氏遗属,林殊之妻!不管多少年过去,婚约在此,霓凰便永远都是林殊之妻!等到赤焰冤案终于平反,霓凰或许曾和蔺晨一样觉得终于等到了曙光,然而,四邻犯境的军报如雪片一般飞进帝都,梅长苏为此跟蔺晨起了争执,而霓凰,就这样知道了最终的真相——只有最后三个月了!而且这三个月还不属于她!她甚至连陪着他一起度过这三个月寸步不离都做不到!然而,霓凰还是什么都没说,当梅长苏看见她泪流满面时,她竭尽全力挤出了笑容,这是她对他的理解,这是她对他的支持!而她满腔无从开口的话语都在出征前夜,尽数讲给小飞流了:“上一次看他出征梅岭,我也就你这么大。那时候我以为我的林殊哥哥,是一个往来不败的少年将军。他很快就会回来,会陪在我身边,等我长大,娶我过门。没想到这一分离,竟是十三年!其实在很多人眼里,他重回京城,已经完全变成了另一个人,可是在我心里,他永远是金陵城内,最明亮的那个少年,永远有着一颗九死不悔的赤子之心。我愿意支持他,听从他,让他做他自己想做的事情。”
临别之际,霓凰没有再掉一滴眼泪。她懂他,懂他的责任,懂他的担当,懂他的使命,懂他的追求,所以她会说:“我知道,兄长胸怀家国,只要天下还有狼烟纷争未了,你我就不能像平常儿女般厮守。”
而梅长苏……他所能许的却只有来生的承诺了:“都说缘许三生。希望来世,我们都可以生在平常人家,可以平淡安稳的携手终老。”
今生无缘,霓凰所求的也就只有:“兄长此诺,来世也一定要记得!”语气殷殷,带着她最深重的柔情和眷恋,刻骨铭心。
幽冥之事原是无比渺茫,但是梅长苏看着霓凰的眼睛,却是万分笃定:“此生一诺,来世必践!”
情深至此,再也无须多言!只衷心企盼,来生,不管黄泉碧落,红尘紫陌,他和她,真的可以再续前缘!一起寄情山水,周游天下!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愿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注:1.黑体加粗部分为书中原文;2.后周世宗柴荣相关史实来自《如果这是宋史》(作者:高天流云),根据需要略有修改;3.图片来自网络,致谢!
《琅琊榜》人物志之萧景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