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哲学的经典论语(论语111一个博学的人)

#颜读论语#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

人生哲学的经典论语(论语111一个博学的人)(1)

上节我们讲了君子是一个智者和仁者,一定不是一个愚腐之人,绝对不会不分是非、简单听话照做、逆来顺受。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如何能够做到明辨是非,指导实践呢?孔子说“君子博学于文”,这个文之前提到过,文质彬彬的文,泛指一切做人的文化、思想、科学、认知。

文,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世世代代传承下去的精髓。人类的进步离不开一代代人的不懈努力和思考开悟,他们在一次次社会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然后通过各种方式教育后代,让每一代人都在前人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这种传承和学习的就是文。

“博学于文”,是说对这些内容要通读变成通才。通才有什么好处呢?就是在跨学科的学习中,能清晰事物的本质,明白内在规律的重要性,从而上升到方法论上。打开视野和思维,扩大心胸和格局,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做到智者。

我一再强调艺术对一个人的重要性,我们也常把文艺放在一起。文和艺是不分家的,因为艺术是文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作为人独特的技能和知识。艺术包括了音乐、美术、舞蹈、建筑等,是人类表达情绪、抒发情感的独特方式。

古人也讲琴棋书画,说明了艺术对一个人的养成起到的重要作用。孩子从小是一定要在艺术方面有所教育的,我曾经写过音乐和舞蹈的教育文章,大家有兴趣可以作为课后材料学习,在我的微博里。

博学多才是首先要做的,这样的人才能有见识、有格局,不会钻牛角尖、心胸狭隘。博学,就是我们常说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样的,重在不同维度认知的数量。我们做保险的人,阅人无数也算是博学的一种方式。

读书,阅人,旅行。

博学的目的是什么?“约之以礼”。在博学中逐渐发现和清晰事物内在的规律,来指导自己具体的实践。

这里的约,有两层含义。一层是精炼精简提取博学之精华,化繁为简、归纳总结;第二层的意思是约束、指导。

礼,泛指我们每天在做的事、面对的各种关系。礼不仅仅是礼仪规范,礼是一个框架、一个边界、一个规则,是做人做事必须遵守的底线;非礼就是越了线、过了纲。

“约之以礼”,就是通过博学认知到为人处事的内在规律,去指导每天的行为。“亦可以弗畔矣夫”,畔就是叛,违反、违背、脱离正规。博学约礼,就不会离经叛道、误入歧途了。

比如我们通过学习,会明白一个基本的道理、常识--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这是博学得来的文,所以我们说不会有长生不老的人,也就不会有永不退市的产品,更不会有千秋万代的企业。

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必有死,这是基本的认知,是常识。

约之以礼,就是在工作中,就不能信口开河,说公司永不倒闭、产品永不退市。说一个人永垂不朽的时候,通常这个人已经死了;说产品永不退市,就是无知和愚昧。

如果不是无知愚昧,就是装糊涂、另有所图,唯利是图、混淆是非。这种信誓旦旦,只能招来世人耻笑,因为是非礼的、越界的,是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

再比如我们学保险、做保险,逐渐就会发现一些本质--风险客观性、积累、复利、长期主义、延迟满足、自律,我把这些保险的核心理念叫做保险信仰,是文。

约之以礼,就是要用这些内容指导每天的实践,这个过程我称之为保险教育。保险本身就是积累的长期主义,为什么你偏要心急火燎、急功近利呢?

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无论你有多大本事、拥有多少财富,也消灭不了风险,也抹杀不了未来的不确定性。为什么你要拍胸脯,天不怕地不怕,觉得现在就是永远呢?

跟客户讲复利的伟大意义和美好未来,为什么到了自己身上,不去注重天天的进步成长、踏踏实实积累、兢兢业业坚持?非要左右摇摆,到处跳来跳去,妄想跨越成长过程去走所谓捷径呢?你真的相信复利吗?其实还是不信,所以才如此浮躁不安,结果就是误入歧途。

明知没有春播就不会有秋收,然后停下主顾开拓,月月要业绩要结果,总是妄图通过增员增客户、出业绩,那剩下的人怎么办?不做主顾开拓能行呢?

明知自己的成交率不会超过 10%,还守着少得可怜的客户加保死磕;要做群经营,你的群里只有几十人……这些都是不能约之以礼的行为,都是糊涂人糊涂事,结果能好吗?

博学于文,是免于经验主义,让自己有更多思维和认知,不会墨守成规、过度自负。经验都是过时的,没什么用。变化很快,与时俱进才行。

生存的法则不是强者生存,而是适者生存,是那些可以根据生存环境改变进化的才能得以生存,唯有变化和适应才是生存法则。

恐龙曾经是地球上最强大的生物,可是活不过微生物,这些都是博学才能明白的道理。老子也讲柔弱胜刚强,说舌头比牙齿柔软得多,再坚硬的牙齿寿命也抵不过舌头,牙掉光了,舌头还在。

所以为人处事不能逞强,不能爱慕虚荣。总想出人头地、争强好胜,是没有好下场的。与人相处,要懂得谦卑弱势,凡事礼让别人,吃亏是福。

好了,今天的博学约礼的内容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有所觉知。明天再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